88看书>军事历史>盛唐剑圣>第四十八章 募兵制实施 开元新气象

对于李隆基的任命,裴旻这里自然一口应下。

募兵制是他提出来的,他想要置身事外不大可能。

而且经过金城一役,裴旻越发的意识到强兵的作用,府兵制现今危险情况越发表明,募兵制的推行势在必行。

在他的记忆里,募兵制是被迫引发的产物。

面对府兵制的崩坏,李隆基、姚崇在历史上并没有想出募兵制这解决方法,而是依照姚崇的办法行事,意图针对土地兼并的弊政,对症下药,意图药到病除,重新推行府兵制。但事实证明,对症下药,未必就能药到病除。

李隆基、姚崇固然厉害,然而土地兼并牵连太广。手握土地的都是大地主、大官僚、大门阀。数千年来,土地兼并都是封建社会中央集权的一个难以治愈的顽疾,历朝历代都是一样。想要短时间内根治,简直是痴人说梦。

上面政策凌厉,耐不住下面阳奉阴违,阻碍重重,没有五六年的努力看不出成效。

同时府兵制的弊端,越来越严重,现在只是兵源不足,过个三四年就是无兵可用。

与其等到火烧眉头,再来考虑办法,直接将募兵制推上行程,才于国大利。

相较土地兼并,李隆基更加在意募兵制,一直与裴旻谈着募兵制的关键。

裴旻在这方面有过深入研究,一一应对,说道:“募兵是为国家募强兵,以护国开疆。最大忌讳是胡乱招募,需要设立严苛的招募制度,只有达到条件之人,才有资格成为军人。享受衣食供给,免征赋役等福利。这点关系我大唐兵卒之风气战力,必需严苛把关,不容半点疏忽。”

一个制度的诞生,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试用,经过时间的考验填补不足,才能真正于国有利。就如科举,科举制度源于隋朝,但是隋朝的科举制度就是一滩烂泥,没有多少效果,只是有一个很好的想法开端。唐朝将这个想法加以改善,加以完备,通过百年的时间改良,渐渐成为华夏历史必不可缺的一大优良制度。所以才有科举始于隋而盛于唐一说。

募兵制也是一样,张说当初提出募兵制度的时候,只是一个想法,有很多缺陷在施行的时候,一点一点的体现出来。其中就包括募兵的质量参差不齐这一大弊端,历史上募兵制刚刚出来的时候,负责镇守京师的彍骑军招募的多是市井无赖,导致军中腐败丛生,战斗力低下。地方团结兵缺少财政支持,装备差,数量少。同时边镇军力又异常强大,导致外粗内细的局面。

还有宋朝教训,宋朝官吏在招兵时,地方官员常以老弱病患者滥充强壮者,军官经常欺压和奴役军士,克扣薪饷,使很多军士生计艰窘,不得不兼营他业,严重影响宋军的战斗力,军士逃亡和反抗事件也层出不穷。因招刺太滥,拣选不实,训练颇差,巨额的军费开支,常占据宋朝财政支出的十分之七八,却极难打造出钢铁之师。

这一些募兵制的弊政,是需要时间考验才会显现出来的,可裴旻却因为是穿越者,知道这些弊政。在言论募兵制的时候,会强调这些弊端,注意事项。能够改良的加以改良,无法避免的,再三叮嘱,着重注意。

李隆基、姚崇看着滔滔不绝的裴旻,脸上皆露出了震撼之色。

裴旻归纳的“募兵制”不是尝试,而是可以直接使用的制度。

李隆基早知裴旻对募兵制有着独特的看法,却想不到竟然如此深入,瞬间觉得自己所托非人。

姚崇亦是一脸震撼,裴旻的能耐在整个朝廷人所共知,如他这般年纪轻轻入朝不满两年,却屡立大功的人物,放眼整个大唐都找不出几人来。

就算知道裴旻少年英才,姚崇也想不到他厉害至此,“难怪陛下对他如此器重信任”,一时间也后悔起来,不应该贸然对他动手。

午餐他们吃了足足一个时辰,期间大多是裴旻针对募兵制的独角戏。

姚崇、裴旻在高力士的带领下,一并出了皇宫。

姚崇道:“裴中丞好手段!”

裴旻笑道:“彼此彼此!”

姚崇道:“陛下说的在理,我们同殿为臣,理当为陛下效命才是。”

裴旻颔首道:“正是如此!”

他们相互说着违心的话,告辞分开了。

姚崇有他的政治想法,不可能因为裴旻而改变。裴旻也没有报姚崇大腿的念头,他知道姚崇的大腿并不粗。

只是李隆基出面,两人不可能不卖这大唐皇帝的面子,彼此不再敌对敌视而已。

两人短暂的较量,裴旻是完全没有什么损失,姚崇却断了一臂,以结果论,裴旻还是小赚一笔。

其实裴旻最先打算对付的是中书舍人赵诲,但是柳齐物跳了出来,索性就玩大发一点,直接将柳范拉下马。

**********

武德殿!

“如何?”李隆基看着走进殿内的高力士。

高力士回应道:“一切如陛下预料,姚相与中丞虽未和好,却接纳了陛下的好意。”

“如此就好!”李隆基点了点头,现在大唐百废待兴,姚崇、裴旻是他的左膀右臂,他们两人一但你死我活的争斗起来,对于大唐的发展,会照成极大的危害。

这才充当了一次和事老。

沉吟了一会儿,李隆基对高力士道:“传我的旨意,召楚州刺史宋璟为刑部尚书,即日入京。”

“遵旨!”高力士躬身听命,没有人比他更了解李隆基的心思,姚崇这次过火了。


状态提示:第四十八章 募兵制实施 开元新气象--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