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杨惊讶的望着眼前的公孙允。
“短短半日不见,先生仿若换了个人。”
公孙允面带愧色。
“主公莫要再取笑,刚才主公之言,如当头棒喝,大丈夫立身于世,当一展抱负,我愚钝不堪,只知孤芳自赏,主公亲临寒舍,足见心意至诚,公孙允不才,愿为主公效犬马之劳,以报答主公知遇之恩。”
见公孙允来投,许杨心情大好。
“得先生相助,真是天助我也。”
公孙允起身拜下:“主公,今有一立功之机,请主公派我前往,我必不辱使命,以报答主公。”
许杨惊奇有仔细打量公孙允一番,将公孙允扶起。
“先生快讲。”
公孙允散漫惯了,一时间也难以改变,又瘫坐在地。
“听闻苟安前往充州去投了李羽,主公奇谋夺了襄阳,灭了苟安满门,他如何肯善罢甘休,必求李羽助他发兵,来取襄阳。”
许杨一把拉住公孙允,喜道。
“恩师果然没有看错,先生大才,我正为此事烦恼。”
公孙允心中倍感许杨真诚,心中感动,又紧了紧许杨的手。
“主公无需烦恼,充州之兵要取襄阳必过豫州,愚不才,愿驾一扁舟只身渡江游说康乐,令其不借道与李羽,襄阳可保无忧。”
许杨大喜过望。
“知我心者,非先生莫属,来人,在太守府腾出一间上好的房间,我要与公孙先生朝夕相处,求教先生。”
公孙允心中感动万分,自己空怀经纶,却无地施展,如今终遇明主。
公孙允泪流满面,几乎嚎啕。
“主公之恩,公孙允肝脑涂地不足以报,愿永世相随。”
许杨将公孙允留在府里,每日相处,还专门找来名医为公孙允调理身体,长年累月的邋遢,公孙允身体状况并不是非常乐观。
其间王先生与公孙允谈过几次,公孙允心悦诚服,如今公孙允对王先生执半个弟子之礼。
休养了三日,公孙允再也坐不住了,找到许杨。
“主公,我身子已经无碍,还是尽早出使豫州许昌,以防迟则生变。”
许杨也正有此意。
“那就有劳先生,我派黄文俊将军率领二百骑兵保护先生,不管成与不成,先生都要安然归来,我还有诸多问题想要请教先生。”
“主公放心,此去必定成功。”话虽如此,公孙允心里也是没底。
公孙允拜别许杨与黄文俊领二百军士,驾船离开襄阳由樊城上岸前往许昌。
另一边许杨已经派精锐细作,潜入江陵,密切监视江陵动向,以防万一。
……
“公孙先生,前面就是许昌城了。”
黄文俊指着前面的一座巨大的城池道。
公孙允仰头看去,城墙极高,比襄阳城的还略高一分,城门口人来人往,络绎不绝。
公孙允下令在城外安营,派了小校带足银两持许杨亲笔书信,前去刺史府禀报来意。
如果不去通禀,闷头闷脑的直接往许昌城里闯进去,十有八九会被乱箭射死。
等了半晌的工夫,就见小校领着一位官吏模样的人前来。
“想必这位就是公孙大人了,刺史大人现在有事,不能接见,请到驿馆休息。”
公孙允带着黄文俊与数十名士兵抬着礼物,往许昌城驿馆下榻,其余兵士在城外安营。
一连三日,豫州刺史康乐只字未提要见公孙允。
黄文俊已经开始坐立不安,在驿馆内来来回回的走着。
“公孙先生,这康乐怎么一连三天都不见我们,是不是出了什么变故。”
公孙允一缕胡须才发现,自己的胡子已经被剃干净了,尴尬的一笑道。
“能出什么变故,康乐之所以迟迟不肯见我们,定是苟安老贼前来借道。”
黄文俊一听,心中更加焦急:“那该如何是好。”
公孙允拉着黄文俊坐下。
“黄将军稍安勿躁,康乐肯放我们进城,足以说明心中犹豫,他不欲得罪李羽,又怕李羽使假途灭虢之计,亦不想得罪我军,腹背竖敌。”
“我已派人将礼物送给康乐手下谋士潘柳,此人与苟安堂弟苟勋素有过节,苟勋虽然已死,但是必定会迁怒苟安,不需一两日,康乐定能召见我们。”
正当两人说话之时,许昌兵进来禀报:“刺史大人有请。”
公孙允和黄文俊命人带上礼物,来到刺史府。
这许昌是大城,刺史府的规模也相当宏伟,刚刚来到刺史府大门,就见有上百兵士手持长戈,分左右站立,一直从大门延续到议事厅前,见到二人前来,兵士大喝一声,长戈相交,仅仅留下半人多高的高度,想要过去就要弯腰而行。
落叶飘过倒映在寒芒之上,整个刺史府充满了肃杀之气。
公孙允丝毫不惧,面带微笑转头看向黄文俊。
只见黄文俊面有微怒,拔出腰间宝剑。
“苍啷,苍啷。”
黄文俊一马当先,手持七尺长剑,将所有交叉长戈尽数弹开,公孙允紧随其后,两人昂首阔步踏入刺史府中。
在刺史府议事厅内,一人正端着中央,周围文武分左右而立,后面一排刀斧手毫不掩饰的站在屏风外面。
公孙允不慌不忙,上前一步。
“拜见刺史大人。”
豫州刺史康乐年近五询,满头银发,精神奕奕,丝毫不见老态龙钟之色。
“你不必再来游说于我,我已答应借道,今日正要杀了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