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详尽的信息,俞从海就说不上来了,刚才那些还是现学现卖的。
郝俊已经决定要掺合这件事了,问明白了俞从海要安排的事项,告诉他没必要出动保安,再说那几个保安也起不了多大作用,改由特训处的人员出动。借着这一次的行动,把特训处的外围环境一起整治好。
俞从海立刻通告联合执法队,得知高新区的公安分局也要参与这边的行动,估计也是考虑到了郝俊的面子,而且想法和郝俊出奇的相似,也想借着这一次的行动,把特训处的外围环境一起整治好。
当他们听说郝俊要带着特训处亲自参与,忙不迭的通知自己的顶头上司。不过原定于十一点四十分开始的行动时间不变,还有差不多半个小时的时间,别说等待上司的回复了,就算上司亲自从市区赶来都足够了。
郝俊给关用打了一个电话,让他把特训处的人员集合起来,等俞从海把联合执法的事情和他们讲一下,一定要把这一次的事情办得完美、漂亮。
特训处的第二期学员正好一百人,临威分部的人数是三十个,加上关用、匡守强两位特训科的正副科长,还有费越普两个临威分部的正负教练,共有一百三十四人。
嗯,还有在特训处蹭练的的警用房车司机包宪,特训处里可参与行动的人员达到了一百三十五人,比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商行政管理局和市场监督管理局、高新区公安分局的联合执法队总人数还多。
郝俊这时也不会闲着,向俞从海问清楚沐霜宜比较熟悉外面的情况,就通知沐霜宜过来陪自己出去转一下,不过约等于微服,不靠近了观察,只做基本了解。卢逍想留下看个热闹,就跟着郝俊一起出去转悠。
外面的市场刚开始形成的时候,南楼可以向外打开的十几个门,只是对部分口碑较好的经营者提供遮风避雨和夜间收摊后存放物资的便利。
因为有特训处在这里坐镇,买卖氛围空前的和谐,外面的市场越发展越大,竟然自发形成了高新区的第二大市场。向外打开的门也增加到了二十六个,其中二十二间逐渐变成了固定业主的经营场所。
在商户们和离家较远的员工们强烈要求下,俞从海向郝俊建议,南楼的第一层楼只要可以对外开个门,就都开个门出来,让更多的商户有相对稳定的经营场所,为员工们提供更多的便利,公司可以象征性的收取商户们一部分租赁费用。
之所以象征性的收取,是因为之前那二十六个房间一直免费提供,只在用水用电较多的饭店、烧烤店、饮品屋、海鲜店、果蔬店、理发店、宠物店、花店等商户安装了电表、水表,按照高新区的统一标准收取水电费用。其它店面的基本照明电和生活用水,都是免费提供的,楼南的市场上也安装了基本照明电和用水设施。
如果突然开始收租赁费用,可能会引起一些非议,对公司和特训处的形象多多少少有一点影响,因为无论什么东西免费时间一长,收费时总是能让一些占便宜占惯了的和辨不清是非的人诟病。
郝俊当时让俞从海在几百位员工中发起了一次投票,最后的结果是,80的员工希望外面的市场越来越大,越来越正规化。
郝俊便拍了板,反正公司不差那点租赁费,就当做为员工谋福利了,也为公司和特训处多赢得口碑。只要高新区的有关部门没有意见,南楼一层只要可以对外开个门的房间就都开出门来,免租赁费提供给口碑较好的商户,收取水电费的条件不变。
如果因此而单独成立一个部门不值得,沐霜宜身为物资管理部的部长,和这件事也算沾着边,平时也不是忙得不得了,就兼管了和市场相关的事情。
所以说沐霜宜是公司的高管里面对于外面的经营环境最为熟悉的。
郝俊已经有很长时间没在外面转悠过了,现在一看还真是大吃一惊。
他记得刚来的时候,高新区的消费场所有点贫乏,买双像样的鞋子都费劲。或者要跑到高新区那一头的商业街,或者要到市区才行。
主要原因是高新区的常住居民太少。本地人在高新区这里工作的,别说节假日了,下班后都会立刻赶回家。
虽然外来的务工人员很多,但高新区这里没有那么多房源,大部分企业在城郊结合部给员工们集体租房。有条件的企业,上下班用大巴接送。没条件的企业员工,大多来回坐公交车,也有舍得花钱的给自己买个电动车、摩托车,做了高管的也有舍得买小轿车的。
因此,高新区的夜晚,因为人少,远没有市区热闹,还大多都集中在那条传统的商业街周边,离着那边远的都不愿意过去。
自从郝俊这边的自发市场开始做大,因为不收租金和摊位费,还免费提供大部分商户的水电,还提供遮风挡雨和临时存放的便利,许多流动性商户纷纷赶了过来,使这里越来越繁荣,成为和老商业街分庭抗礼的商业区。
南楼一层共对外开放了一百二十间,使许多流动性商户粘在了这里,大多数都按照要求,执行价廉质优的服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商行政管理局和市场监督管理局也经常到这里巡查。
只要有被顾客们多次投诉的或者因为严重事件投诉的,不论是投诉到相关部门还是投诉到沐霜宜这里,一经查证,沐霜宜都毫不犹豫地采取驱逐政策。如果相关部门没有得到消息,她会立刻通知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