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感叹道:“安南县主竟然一早就做了打算,她这是忌惮朕,怕朕听信了谗言啊!”
董如意在心中暗暗的叹了口气,帝皇自古就多心。
“皇伯父,您可想听侄女是如何看待安家的?”
皇上道:“好,朕还真想听一听你眼中的安家。”
董如意笑道:“是。侄女认为安家是忠心皇伯父的,在侄女眼中,安家同倭人的仇恨是不可调和的,所以他们不可同倭人合作。”
董如意说了福建水军对倭人的各种恨意,这是她在海上那三个月听到的。
她头一次知道仇恨也可以分为大仇和小仇,所谓的大仇是指民族仇恨,而小仇则是来自于自身。
董如意说的认真,皇上听的仔细。
“这场海上之战,大周将士整整杀了一天一夜。
侄女虽不在海上,可是侄女当时就在水军衙门里。
第二日侄女去岸边大营的时候,只见那满地的尸首,海上已经变成了红色,空气中弥漫着血腥的气味。
五万倭人,被大周水师直歼三万,淹死一万,俘获一万。
尽管如此,大周将士们看着那一万战俘的目光,依旧是红的,如意感觉他们还想杀。
他们想杀倭人。
可是大都督的意思,是想扣押战俘,日后交由朝廷处置。
可是天公不作美,大都督因海战,带伤督战,他一天一夜未睡,结果旧伤复发。
因大都督伤势过重,安平表兄亲自护送大都督回了安家,好在战局已定。”
董如意话风一转,“陛下,您可知当地百姓一听到倭人,那就是满脸掩饰不住的恨意。
倭人但凡上岸,便是烧杀抢掠。
将士们对他们的恨意,更可想而知了。
代都督曾发誓不灭倭人誓不成家。
大都督前脚离开,他后脚就顺应军心,把那一万战俘杀了。
其实刚刚王大人有一句话说对了。
代都督就是个莽夫,他不懂官场上的弯弯绕绕,更不懂大都督为何不杀战俘。
原本侄女也不懂,可是侄女现在懂了,因为杀战俘会给安家带来灾祸。
至于县主的那封信,侄女认为她不是不信皇伯父。
她是不信侄女能见到皇伯父,而侄女的爹爹,她或许是真的不信吧!
毕竟朝中多奸佞。
好在陛下圣明,否则侄女这个倭国皇子,怕是在不久的将来也要身首异处了。”
皇上此刻恨不得立刻斩杀了王准。
董如意继续道:“哎,您说他们怎么就能把假的说成真的呢?还说的跟亲眼所见一样?
别说是皇伯父了,就是换做其他任意一人,那都定被那奸人所骗。”
皇上听到这里,想到了刚刚魏相、刘相几人的神情,很显然如果董如意没有出现,那他们全都会信了王准那个奸臣的。
皇上点头道:“这事不怪安家,实在是那些个奸佞太猖狂了。
张福海…”
皇上说着直接喊了张福海。
董如意心道:“王阁老,自求多福吧!可惜便宜了刘相。”
董如意小声道:“张公公泡茶去了。”
皇上摆手道:“恩,他不在,那你就过来给朕磨墨。”
皇上说完又问了一句,“你可会磨墨?”
董如意拍着胸脯道:“皇伯父瞧好吧!”
董如意垫着脚,拿起墨条,有模有样的开始磨墨。
皇上看了一会,这才点了点头。
他拿起笔,沾了墨汁写了一道抄家、彻查的圣旨。
不管王阁老是不是被人利用的,可他差一点就做错了决定。
此刻已经没有人会去仔细斟酌他查到的是不是真的。
张福海端着两杯茶走了进来。
他确信殿内的那位,将来一定会得圣宠。
***
王家抄家的圣旨同董如意一起出了皇宫。
董如意跟着王喜和禁军大统领一同抄了王准的家。
只是她没有下马车。
她一个人坐在马车内,闭着眼,耳边传来大大小小的哭声。
王喜读完圣旨回来的时候,还以为董如意睡着了。
王喜赶忙道:“小祖宗呦,你可不能在这睡,这要是着了凉,奴才如何同陛下交代。”
董如意打了个哈欠,缓缓的睁开了眼。
王喜见董如意并未睡死,这才放下心来。
他随即想着,也对,里面如此的吵闹,换做谁,那也是无法睡熟的。
王阁老削官下狱的事才传开,这回又传出王家被抄的事。
此刻所有的官员都在揣测皇上的意思。
陈氏刚刚听说,皇上抄了一位阁老的家,随后宫里就来人禀告,说圣旨要到了。
陈氏赶忙沐浴更衣,她如今是诰命,直接换上诰命的服饰即可。
董如意和王喜是乘坐一辆马车的。
马车一停,董如意就迫不及待的掀开帘子跳了下去。
王喜诶呦道:“小祖宗呦,您慢着点,可别摔着了。”
陈氏站在门口,见宫里的马车到了,她赶忙上前相迎,结果马车里跳出来的竟是董如意。
陈氏激动的一把抱住了董如意,哽咽道:“你可算是回来了。”
王喜看着哭的连他都忘记了的陈氏,不由的咳嗽了一声。
陈氏这才想起她是出来接旨的。
她赶忙放开董如意,赔礼道:“臣妇大罪。”
王喜赶忙道:“杂家可不敢当,陛下传的是口谕,董夫人还是进去说话吧!”
陈氏一听赶忙把王喜迎了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