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王此次,看着像是大获全胜。
可事实上,他是真的没讨到一丁点的好处。
早先田守望带来的死士,消失大半,这些人他可以忽略不计。
可黄河决堤,不仅让他伤筋动骨,还让他动了历代轩辕王府培植的朝中势力。
黄河决堤不是他的手笔。
他要的是国富民强的大周,而不是一个内忧外患的国家。
他起初听到黄河决堤,同样气愤,可事已至此,他也只能尽可能的利用此事。
他让人去查黄河决堤的真相。
如能利用,那便利用;如若不能,那便当做清除朝中的贪官污吏了。
可查到的结果,却让他大吃一惊。
竟然有人把此事嫁祸到了他的头上。
他查的遍体生寒,立刻动用了轩辕王府的全部势力,压下黄河决堤一事。
并且快速的洗清轩辕王府的嫌疑。
在洗清嫌疑的过程中,他发现庆王府涉及了此案。
他起初以为是庆王发现了什么,故而陷害轩辕王府,想斩草除根。
可从山东的情况来看,这事就不对了。
他顺藤摸瓜,这才发现,这竟是太后的手笔。
太后如今的势力大不如前,也难怪她要拿庆王府过桥。
只可惜老天助他,他不仅提前得知了真相。
还在田守望的帮助下,成功的将所有人的视线全都转移到了晋王身上。
他趁着这个机会,一不做二不休,把此事直接还原到了庆王身上。
还原的真相,就是皇上那也是查无可查的。
就算查到了太后,他们还能真的把太后拉出来治罪不成。
大周朝他最忌惮的人就是庆王,至于太后,不过是一介妇人,他压根就没放在眼里。
此次他是真的嫁祸成功了,庆王也就真的难逃一死了。
轩辕王心中暗恨,真的就只差几日。
只要在给他几日,他的人就能脱身。
一旦他的人成功脱身,他就可以正大光明的参庆王一本。
而不是如此的治罪庆王。
到那时,也让太后那老妖婆尝尝陷害他的后果。
可惜这一次老天不在帮他。
他防范了魏忠贤,防范了刘相,甚至连朝中两派的阁老都防范了。
可他唯独忘了代王。
代王的介入,让黄河决堤一事,提早的入了皇上和满朝文武的眼。
更让他损失惨重。
如今轩辕王府在朝的高官,更是屈指可数了。
他心痛、难过的同时,好在有晋王、庆王获罪的安慰。
晋王下狱,庆王即将获罪。
只要他们二人一死,那他便可借着黄河决堤一事再做文章。
他可以公布事情的真相,还可以借着山东哀鸿遍野一事,声讨皇上的无德。
太后祸国,皇上昏庸,民不聊生,萧家必亡。
眼看着复国即将有望,眼看着只要在浇把油,皇上便会失去民心,眼看着他的大业即将成功。
可轩辕奕竟然就这样请旨了。
轩辕王压着怒火,低声道:“父王知道你心系山东百姓。
只是那边遍地是水,你去了也是添乱。
咱们不如捐两万两白银,用作赈灾,了你替陛下分忧之心。”
皇上看着轩辕王,很是欣慰。
两万两白银,虽不顶大用,可依旧能解燃眉之急。
皇上刚要开口,就听轩辕奕跪地道:“臣愿捐白银二十万两,亲自随监察御史南下赈灾。”
轩辕王瞪大了眼睛,他强忍着喷血的冲动,赶忙抱拳道:“皇兄切莫听他胡说,轩辕王府每年的进项,都是记录在案的。
别说他一个世子,就是臣,这一时也是拿不出这么多银子的。”
皇上点了点头,“奕儿,赈灾一事可玩笑不得,你如何拿得出二十万两白银?”
轩辕奕道:“轩辕王府的确没那么多银子。
可是儿臣有,儿臣的木斋同如记合作这几年来,可谓是日进斗金。
那些银子本就是如意赚的,如今她不在了,儿臣想散了那笔银子,替她积福。”
他这几日一只不肯接受董如意以死的事。
他无时无刻不在想,是不是这一世如意积的德不够,这才没重新活过。
上一世,如意为百姓可是做了许多好事,否则她哪里来的民心、臣心?
轩辕王此刻真想骂一句逆子,你有银子不给你老子招兵买马,却为了个死丫头,拿二十万两白银给她积福?
皇上大喜道:“好,不愧是轩辕王教出的好儿子。
轩辕奕接旨,朕准你所奏,派你协理钦差大臣一同南下。
待你安然归来,朕再加封。”
轩辕奕摇头道:“不必了,既然是积福,封赏什么的就不要了。”
皇上叹了口气,“你这孩子啊,此次山东之行,切记要多加小心。”
轩辕奕领旨出宫了。
轩辕王客套了几句,便也出了宫。
如今有了赈灾的银子,皇上心中的大石落下。
剩下的再让户部凑集便是。
皇上道:“真没想到,最后关口,竟然是轩辕王府出了银子。
看来轩辕王父子还是忠心的。
只是奕儿对如意…这事不好办啊。”
很显然皇上是不想撮合轩辕奕和董如意的。
张福海心领神会道:“想必轩辕世子,会理解陛下的难处的。”
皇上点了点头,“你说,这南下的钦差应选何人?”
张福海苦笑道:“这奴才哪里知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