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大国崛起1644>第一二一章寻求解决之道

形势虽然在逐渐好转,可短时间内,还是没法达到预期的效果,比如由戚家军组建的,国防军第二集团军,如今就面临严重的经费问题。

财阀不肯掏钱,朝廷财政困难,戚红英手下十万大军,如今连基本的火器都没法装备齐全,更别说掏钱购买重炮了。

“找郑成功,郑芝龙当初留下了大量钱财,郑成功的第三集团军,想必也需要大量换装。”李鸿飞将主意打到了郑成功身上。

郑成功手下除了五万水师,还有五万陆军,五万陆军的火器装备,足以让苏州重工赚得盆满钵满。

“可是,国姓爷的水师已经十分强大,若是陆军再换新装,难道不怕.........”吴浩欲言又止。

郑芝龙先前闹出的风波,普通老百姓不清楚内幕,吴浩等地方主官,难道还不清楚?

张超的军队驻防宁波,不是没有震慑的意思在里面。

“没事,卖给他们旧式装备,只要弗朗机铳与定装弹不卖出去,仅仅燧发枪跟红夷大炮,还不会对我军造成威胁,况且我相信郑成功的为人,定然不会像他父亲那般的。”李鸿飞信誓旦旦地说道。

燧发枪没有定装弹,其射速并不比火绳枪快多少,要不是毕懋康对燧石点火装置进行改进,使其着火率大大提升,燧发枪的实用性能甚至还不如火绳枪。

而红夷大炮这类重炮,在没有绝对实力优势的情况下,一般只适合作为岸防炮或者城防炮,就像阿济格当初被追击时,笨重的红夷大炮非但没有发挥多少作用,反而成了拖慢行军速度的累赘,最终被李鸿飞的联军缴获。

所以李鸿飞如今需要控制的,是后装弗朗机炮的销售,对于红夷大炮,只要有钱赚,他巴不得早点倾销出去。

“还有黄德功,马士英将军的第四集团军,也可以想办法拉点订单,在火器制造方面,我们苏州可是占据绝对优势,不怕竞争不过其他官办企业。”李鸿飞再次提醒道。

武器制造行业,想要飞速发展,除了战争的威胁,剩下的就是需要强大竞争环境,一家独大的情况下,很容易让人变得骄傲自满,苏州重工如今要做的,就是全面打压南明其余的军器局,让各省军器局产生危机感,争取早日追赶上来。

同时为了保证武器优势,苏州重工也必须加大武器研发速度,而不是闭门造车,盲目自大。

武器在战争年代,永远是最赚钱的行业,只要郑成功与黄德功那边,能大肆采购苏州重工的武器,那么苏州的经济将会快速增长,再配合苏州出口海外的各类新奇产品,养活十万大军,也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李鸿飞通过贩卖军火,总算是凑足了军费,保证了第一集团军顺利换装完毕,可戚红英的日子却不好过,南京会战,戚家军趁机拿下了长江以北的通州、泰州、扬州等地,土地是占据了一大片,然而这些地方,之前就被清军洗劫过,很多地方甚至成了空城,大片土地无人耕种,老百姓连基本生活都无法维持,又哪里来的余钱,支持戚红英建设军队?

借着跟陈圆圆联络感情的由头,戚红英赖在李鸿飞府邸不走,硬是要让李鸿飞帮忙,想出解决的办法。

“马上就要春耕,可老百姓手上连稻种都缺乏,留在江北的,不是难民,就是些没能力四处奔波的老幼妇孺,整个江北各州县的库银,基本都被用于赈灾,别说购置武器,连官办企业都无法建立起来了。”戚红英委屈地哭穷。

清军南下,杀了大批反抗者,剩余的原住民,除了早期举家南迁的商人外,剩下有能力的,也在清军撤退的时候,一起裹挟北上了,只有那些老弱妇孺,清军抢劫完财务后,便将其仍在江北,留给南明头疼。

“经济方面,貌似不需要你管吧。”李鸿飞提醒道。

戚红英只是负责军事,完全可以要求朝廷拨款。

“谁知道朝廷的拨款,什么时候能下来,而且最近与满清接壤的几处地界,屡屡遭到清军骑兵袭扰,锦衣卫那边传来的情报显示,满清在半年的时间内,扩充了五十万大军,我们若不抓紧时间整军备战,到时候满清再次南下,我手下军队怕是连武器装备都没配齐。”戚红英说道。

清军占据大半个华夏,人口众多,扩军速度自然飞快,南明想要与之抗衡,那就必须在武器装备上面,占据绝对优势。

而且有情报显示,清军增开了好几座军器局,开始大规模生产火器,一旦武器装备到位,相信清军不会再给南明喘息的机会了。

朱由检现在面临两个选择,要么与士大夫妥协,全力扩军备战,如此一来,先前的改革作废,士大夫从此捏住了朝廷的命门,逐渐掌握话语权,甚至连朱由检本人,都有可能被架空。

这不是危言耸听,明朝已经形成了资本主义萌芽,内阁制相当完善,要不是这次有戚家军与苏州新军力挺朱由检,朱由检也没有这么大的权力,明朝后期皇帝的作用真的十分有限。

而朱由检的第二个选择,那就是将改革坚持到底,毕竟有苏州这个先例,只要运用得好,在改革的同时,未必不能弄出几支强大的军队来。

届时只要军队打了胜仗,他朱由检的权威,便再也无人能撼动。

“去年前往西洋的商船已经返航,并带来了洋芋种子,苏州的农业官员,通过研究发现,其产量比稻子高许多,适合大规模种植,你可以让人去找吴浩,借一些洋


状态提示:第一二一章寻求解决之道--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