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大国崛起1644>第220章大漠谍影
开追兵方面,却是无往不利。

每次面对清军大股骑兵追击,穆晓东队伍中负责殿后的士兵,只需要扔下几颗手榴弹,便能轻松吓退敌人。

毕竟战马的速度够快,一旦清军骑兵遭遇手榴弹袭击,几秒钟的迟疑,穆晓东等人就能逃出近百米远。

如果手榴弹是逃跑撤退的断后利器,那么骑枪便是大明骑兵的进攻神器。

苏州重工位于江南地区,一直致力于发展步兵单兵火器,好在位于北京的武器研究所,更清楚骑兵在北方的重要性,所以骑枪的研发工作,便成了北京武器研究所重要研究项目。

骑枪,顾名思义就是在骑马时所用的枪械。

一般而言,此类枪械都娇小,而且结构简单,轻便,后坐力不大,单手便能实施射击。

只是要想满足这些条件,射程与威力方面,都不会太大。

毕竟威力大,意味着后坐力同样不会小,想要单手实施发射,以目前的科技条件,还真没法满足。

黄鸣岗在接到研发骑枪的任务后,率领团队足足花费了半年时间,才研发出了这款双管“撅把子”。

这款骑枪,有些类似于双管猎枪,枪长约60公分,口径15.7毫米,内装散弹,前后两个扳机,分别控制着左右枪管的发射装置。

在使用无烟火药之后,该枪有效射程也只有八十米,好在杀伤范围很广,正面最大杀伤面积约一米,在骑兵对冲之时,双管连续发射的情况下,能轻易凿开敌方骑兵的冲锋阵型...........

其实这款骑枪一经研发,最先对此感兴趣的,并非大明骑兵部队。

一来,大明真正的骑兵本就少得可怜,而且还没有什么话语权。

二来,骑枪的有效射程,基本上与蒙古人的马弓相当,一旦对方使用骑射战术,明军手上仅能连发两次(马上装填很麻烦,基本不可能实现)的骑枪,并不占据任何优势。

骑兵不重视这种骑枪,倒是步兵对此颇感兴趣。

仅仅一个“两连发”,就能让不少步兵为之心动了。

至于八十米的有效射程,其实大部分士兵都不太在意这一点,在他们看来,八十米这个距离反而刚刚好,如今的步枪,虽然射程已经足够远了,可它的精准度却并不高,除了部分神枪手,基本只要超过一百米以上,大多士兵的命中率都是靠蒙的。

而这骑枪使用的是散弹,即使不用瞄准也能一打一大片,自然更受步兵的青睐。

可惜双管骑枪制造工艺同样复杂,满足人数不多的骑兵刚刚好,至于步兵火器...........在李鸿飞看来,还是应该以射程为主。

后世的各国单兵装备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没有哪一国的野战部队,会大规模装备散弹枪。

况且李鸿飞心里清楚,以大明现如今的科技水平,只要解决了弹仓与子弹生产线,很快就能制造出更好的步枪,甚至是机关枪。

所以这时候千万不能图一时之快,浪费大量资金,让全国军队都换装成这种两连发的散弹枪............

好吧,言归正传,穆晓东等人装备了,连步兵都眼馋的骑枪,战斗力自然不容小觑,十二人的班级,对付清军一个棚那是绰绰有余,真要逼急了,哪怕遇到一个哨(44人)也有能力硬捍一番。

“这样,我们往最近的水源方向前进,路上如果遇到清军,则速战速决。”穆晓东下达了新的战斗任务。

这时候,找寻巴图尔珲台吉的溃军已经不是首要任务了,鬼知道对方现在有没有进入这片沙漠?

让战友们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穆晓东一行,朝最近的水源方向走了约莫半天时间,结果却连清军的鬼影子都没发现,天色渐渐变暗,气温也在逐渐下降,如果再找不到满清斥候,他们只能选择就地宿营了。

白天的沙漠酷热难挡,夜晚却异常寒冷,这还不算最要命的,最要命的是,夜间行军,很容易在这沙海中迷失方向,无论清军、明军、还是蒙古骑兵,都没这个胆子在沙漠中夜间行军。

就在此时,前方侦查的战士来报,距离他们大约二十里远处,发现了大股清军驻留,看样子也是准备在此过夜了。

“真他娘的晦气,要么一个都没遇到,一遇到就是一个营(670人左右)的清军。”傅强骂骂咧咧道。

对方这么多人,截杀对方肯定不现实,以他们现如今的淡水资源,真经不起一次远距离逃遁了。

而且很明显,清军这片区域的斥候部队,全部汇聚在了前方,穆晓东他们想要抓落单的计划也落空了。

以众人现在仅剩的水源,勉强能坚持到明天中午。

千万别说没了水源的人,还能在沙漠中生存个两三天,就算能生存那么久,那也不过是要死不活的状态,而穆晓东等人是在干嘛?那是在敌人环绕的区域,随时都有可能爆发高强度作战,一旦出现脱水情况,面对清军就只有挨宰的份。

与其到最后无论抵抗,还不如趁着现在状态不错,跟对方拼一把呢!

“能绕过去吗?”穆晓东不想做无谓的牺牲。

经过多次与清军周旋,穆晓东已经清楚地了解了这片区域的清军数量。

总共是一个标(三个营)的骑兵,其中两个营驻守水源地带(一个休息,一个备战),一个营化整为零,侦查整个“鬼门关”地区。

眼前这个营,应该就是白天巡查的那个营了,等到在此休息一晚,明天便会


状态提示:第220章大漠谍影--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