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大国崛起1644>第233章急援居庸关

最终,国防部同意了戚红英的战术,并且紧急征调城内各种交通工具,以求让教导师在最短的时间里,抵达居庸关前线。

史可法明白,国防部的战略布局,他无法左右,但他也没有将希望全部寄托在戚红英身上,京城在几年前已经丢过一次了,这次无论如何,也不能在丢了。

很快,史可法也下达命令,就地在城内征集民兵,并打开京城武器储备库,直接将之前国防军淘汰下来的燧发枪、燧发转轮手枪、虎蹲炮、红夷大炮等武器,全部发放给这些征召过来的民兵。

这些武器,虽然是国防部淘汰下来的二手货,但若是放在其他国家,绝对属于顶尖的火器装备了。

当初李鸿飞让郑芝龙贩卖火绳枪,三眼铳这种火器,朝廷非但不反对,而且还大力支持,可要是贩卖燧发枪,燧发转轮手枪,这绝对会有一帮大臣,等着弹劾李鸿飞了。

毕竟如今大明连一部分城卫军(二线部队),都还在使用这些装备,怎么能拿去进行售卖?

大明各地都有类似的武器储备点,如今紧急征召民兵,这些装备刚好能用得上了。

而附近几家兵工厂,也是将所有存货都搬了出来,交付给那最后五千正规军。

同时,史可法还向周边各州府下达了增援命令,不管野战军,还是守军,又或者是民兵预备役,有多少要多少,统统前往北京支援。

另外,北洋舰队可是一支,满编达六万人规模的庞大舰队,虽然因为千里奔袭,调走了大沽口、旅顺港两地的全部陆战队士兵,但驻扎在威海卫的主力舰队,还有近三万以海战为主的水兵(进攻乔巴山地区,主要还是依靠海军陆战队,战舰操作手以及指挥官的需求量并不大)。

这三万人虽大多以海战为主,并不精于陆战,但人家好歹也是国防正规军,就算临时客串陆军,也总比那些民兵武装要强上不少。

从威海卫乘船出发,最多一天时间,便可抵达天津大沽口。

以天津火车站的运输能力,最迟第二天上午,便能有一千正规军抵达北京,三天之内,这三万人应该可以全部抵达至北京,加上山海关紧急增援的两万野战军,足以保住北京城。

也就是说,戚红英跟史德威,只要在居庸关坚守三日,京城便算是保住了...........

“宋老,教导师马上要开赴前线了,我只能在这里给您留下一个连的守卫力量,您得将那些武器试验人员集中起来,组成一支临时护卫队,否则这里的护卫力量太薄弱了。”临近出发之前,戚红英对宋应星说道。

要说接触武器最多的,还是这些武器试验人员,军事素质方面或许有些差强人意,但论及枪法,就算是一般的正规军,也无法与之比拟。

人家可是每天都得打几百发子弹,并整理出各类枪械优缺点的家伙,枪法想不准都难。

马家庄武器研究所占地面积太大,戚红英担心一个连无法照顾周全,只得临时起意,组建一支武装护卫队。

“戚师长你们就放心去前线好了,我们这些人,跟武器打交道多年,自保能力还是有的。”宋应星回答道。

抛开敢不敢杀人这个问题不谈,其实武器研究所每一名研究人员,包括宋应星本人在内,枪法都是不错的。

毕竟不熟悉枪械,又如何找出枪械的问题,并进行改良呢?

“还有一点,这几天您得将大家聚在一起,一旦居庸关前线有变故,你们必须第一时间,乘船撤出京城,前往威海卫水师基地,而武器研究所的任何一项设备,哪怕是一个玻璃烧杯,都不可留在这里,实在带不走的,就地销毁!”戚红英说道。

万一居庸关顶不住,京城遭遇围攻,军人不能撤,朝廷官员也不能撤,但科研人员必须第一时间撤离。

大明能有现如今这般强大,靠的就是这帮科学家,谁都可以死,谁都可以被俘虏,但这些人绝对不行。

戚红英之所以在兵力如此紧张的情况下,还坚持留了一个连的士兵守卫这里,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马家庄武器研究所,本就在北京城外,虽然有河流密林作为天然屏障,但一个连的士兵,根本无法抵抗俄满联军的大部队。

一旦前线战事失利,这一个连的士兵,除了保护宋应星等人撤离之外,还得在研究所布设炸弹,在俄满联军攻入此地之前,先一步将其夷为平地。

“看来,戚将军对此战没有信心啊。这样,我们武器研究所新增了一件大杀器,原本还处于试验阶段,一共只制造了三挺,你一并带往前线去吧。在战场上进行检验,或许是最好的选择。”宋应星说道。

连投入巨资建起的武器研究所,都要随时准备摧毁,宋应星岂能不清楚如今的局势。

到了这个时候,该拿出来的全部都拿出来,即使是处于实验阶段的武器。

“什么大杀器,不会是火炮吧?您是知道的,教导师轻装上阵,不可能带着繁重的火炮上路,如果真有用,等下我与史丞相说一声,让他派民夫过来运送吧。”戚红英对此不太感兴趣。

其实对居庸关守军而言,最艰难的就是第一天,因为一天之后,张家口的援军便能赶到居庸关西北面,配合居庸关守军,前后夹击俄满联军。

为了避免腹背受敌,俄满联军绝对会在第一天,便发动疯狂进攻的。

然而作为守城的利器,火炮又太过沉重,带着它们会严重拖


状态提示:第233章急援居庸关--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