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们闹事的事情,到了第二天上朝时候,不用夏连升说,满朝文武都有折子对这起事件发表意见。当然最首先是京城知府先将昨日发生的事情给皇帝阐述了一下,然后说了那些闹事举子的观点,然后就没有发表意见了。

皇帝听完,各大臣就开始各抒己见,这件事情表面上是主考官史自清是否收受贿赂,为某些举子行方便,实际上是太子和八阿哥联合向大阿哥发难。大阿哥一般人手都在军中,但是这两年他也意识到文官的重要性,这也就是为什么他如此力捧史自清做本次科考的主考官,将来史自清成了师座,大阿哥就能多选几个文官在朝堂上帮他发言了。史自清虽然是史家旁支,但好在都是大阿哥的拥趸,而且史自清靠着自己是文官,在大阿哥那里地位比较超然,渐渐地已经快不把史家嫡支放在眼里,尤其是这两年他和刺史府张家结了亲之后,史家两个正在败落的两个嫡支就没在被他放在眼里。

其实史自清如果继续谨慎一些,也许他还没那么快被人抓到把柄。他不太理解的是他到底是怎么栽的。其实以前四大家族气同连枝,互相结亲,四家的下人也都互有亲戚,八阿哥利用某些人在他耳边传些话当然不会被他察觉,就这样史自清就落入了八阿哥的套子,只要他想黜落夏连升,不管成功不成功,都会被闹出来,史自清的官位自然不保,只是连八阿哥都没想到,事情竟如此顺利,史自清黜落的竟然有去年的山东解元孔家嫡支,这次事情肯定不能善了,八阿哥顿时觉得很满意。

大阿哥知道了之后自然是暴躁之极,如果史自清这件事情落实了,那么不仅是史家,就连刺史张家也不得善了,他好不容易培养了几个文官,才见成效,就遭到如此打击,气的他简直想把史自清抓来大卸八块。于是他便出了昏招,派人火烧崇文殿,今次科举的卷子还都在那里,没有归档到吏部。大阿哥想的是,八阿哥和太子联合起来对付自己,自己只要弄个死无对证,皇帝为了朝堂的平衡,总会模糊过去。他相信皇帝也不想让太子或者八阿哥两人一边独大。

是夜,崇文殿。

因为学子们闹事,崇文殿改卷的事情暂告一段落,但是改卷的大臣也不能直接回家,所幸皇帝提高了崇文殿偏殿的住宿待遇,原本改卷大臣们只是在这里住上几天,每天都要改卷,所以只是安排了三餐和睡觉的床铺。现在这几位大臣暂时不用改卷了,每天只吃吃喝喝可不是要憋死人,于是皇帝允了他们可以让人从家里把常用的娱乐项目搬来,比如说喜欢喝茶的,皇上直接赏了好茶;喜欢下棋的,可以让家里送一副棋;喜欢看书的,可以让家人将他常看的几本书送来;不过这些都要通过宫门的检查,不许夹带。至于喜欢听小曲儿的和逛窑子的...那就继续憋几天吧。大人们在晚上通常都会三三两两地聚在一个或者几个屋子里,或者喝茶聊天,或者相约下个棋,很是悠闲。

今天大家也是这样,谁也没有注意到,一个伺候的小太监在给大人们添了茶水后,没有按照以往的规矩,直接退出崇文殿,而是溜着墙根接近了崇文殿正殿的窗户,从裤腿里解出一个竹筒,将竹筒里的东西悄悄地顺着窗户往里倒着。正在此时,突然四周灯火通明,一大批侍卫举着火把出现在了他的身后...

大阿哥的昏招最终没有成功使出来,但是他仍旧尝到了苦果。大阿哥忘记了,且不说舞弊这件事情跟朝堂上的平衡没有关系,就说学子们可不像是朝堂的老油条们,他们不会隐忍,他们甚至可以为自己所谓的正义献出生命。更重要的是孔家在汉人中,甚至是天下文士中所代表的含义,这件事情,必然会彻查到底。而想法设法使绊子和稀泥的人,注定会有更惨烈的下场。

之前八阿哥接手内务府,他可不像四阿哥那样面上公正地处理内务府的事情,当然是为了甄妃方便四处安插人手。显然他也不知道四阿哥的‘粘杆处’的事情,不过并不妨碍他从后宫一些异样的动向嗅出大阿哥的意图来,于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八阿哥使人将某个正在将灯油倒进崇文殿正殿的小太监抓了个正着,口供直指大阿哥的亲生额娘惠妃宫里的大宫女,但是惠妃却矢口否认,说这个大宫女是甄妃新派来的,衷心度有待商榷--自从皇后和纯格格一行人冲突之后,皇帝将皇后掌管六宫的权利分了分,给了甄妃、惠妃共同协理,对于宫女的分派,甄妃最近的确变动了很多地方,不过这也是今年又到了恩放宫女回家的日子,满二十五周岁的宫女理应在今年恩放回家,所以各宫都有换出来的宫女,至于惠妃宫里的,也是给了她三个人,她自己选出来的。

就这样,越是抽丝剥茧,越是一团乱麻。

皇上听说以后震怒,将此案从京城知府那里移交刑部,要求彻查。不必顾忌后宫颜面,谁有可以都会被传唤。然而此时谁也没有想到,事情却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仿佛有一只无形的大手,将事情揉的越来越乱。

本来,关于孔家嫡支的黜落,这只是个查个卷子就能弄明白的事情,但是却在大阿哥出手以后变成了史自清到底受了谁的指使来黜落这些人?又还有他到底有没有收受贿赂进行舞弊?这里面有没有后宫的手笔?

且不说孔修贤说他在会试开考前几天在街上莫名其妙的被人卷入纠纷打上手臂,造成字迹有些潦草。审


状态提示:第六十九章--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