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明末洪英传>第182章 以寇养兵

关于开源节流的策略,君臣对话直至很晚。只有关于减藩俸,朱由校有意无意地避开不谈。

小皇帝通过此番君臣对话,也第一次听到了与满朝大臣从来没有说过的话。朱由校年纪虽可只听账目,这些数字,他能感觉到,这些,才是真正大实话。

抛开开源的内容不说,难道,这些大臣一个个满口忠心,实则都在暗中保护他们自己的利益?

朱由校坐在龙书案后,内心复杂,久久不能平复。他究竟该不该按照殷复声说的去下旨呢?即便下旨,他们又真的会按旨意去做吗?与全国的士人对抗,他该把这种差事交给什么人呢?

朱由校深知,这不是一个人能够办得到的。

思虑一夜,到了第二天上朝,党争仍然持续。

东林党人因为一连失去两个上书和一个侍郎,急于夺回六部的悬空。于是,朱由校一现身,就有人上奏折举荐。

楚党自然也不甘落后,继续奏请恢复考成法。

朱由校接过东林党的推举折子,匆匆扫了一眼,便合了起来。

在众大臣诧异的目光下,按着殷复声的办法,传旨户部官员的任免办法,并第一个罢黜的陈大道。

这让楚党意外,也让东林党惊喜。他们觉得今日的朱由校似乎不太一样,还像忽然间长大了,有了自己的主见。

可是这个什么充盈国库论却是叫人听得摸不着头脑。

朱由校接着点名升了**星的官,把他派去礼部当尚书。

虽然不比工部肥,不比吏部牛,但好歹是个尚书,东林党人还是很得意。可是,接着,朱由校便拿起官应震的折子,问朝堂之人,关于考成法的见解。

不出意外的,一片否定之声。

然而,这其中,除了楚党,竟然真的有人站出来表示支持。

这个人正是杨涟。

叶向高瞥眼一瞧,面有不悦。

邹元标,韩爌等人也有不满。

心说这个杨涟,已经不止一次站错立场了吧。

这次居然公然帮着楚党?!

叶向高与韩爌暗中一瞥:难道,杨涟变节?

哎呀,他是湖广人

杨涟表示赞成恢复考成法之后,接连又有几人站了出来,有御史左光斗,高攀龙的学生魏大中,还有齐人袁化中等。

这些人当中,有齐党人,也有东林党人,他们家中大多没有太多田产,对于优免则例给社会带来的负担,早有认识。只是少了一个敢于站出来的机会。

经过楚党几次上书,这些人也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这才下定决心,要站出来支持考成法的恢复。

更令人意外的是,朱由校当机立断,竟直接任命杨涟为吏部尚书。

这叫楚党和东林党皆不知是该高兴还是哭。

退朝后,心事重重的叶向高没有回府,而是步履匆匆,直接去见一个人。

侍郎府中,花厅之内。

一个与叶向高年岁相仿,六十上下的瘦老头儿,一身常服,稳稳当当的端坐堂内。

只见他缓缓端起茶杯,抿了口茶,闲淡道:“嗯,阁老不必烦恼。你也是时候该扶植一些新人啦。像那些老朽无用之辈,该换的换,该走的就走吧。”

闻言,旁边儿坐着的叶向高,深沉的点点头,“唉,话虽如此,可六部之中,如今实际在咱们自己手里的就只有吏部,礼部这两个啦,我这心里愁啊!”

“也没什么好烦的,不是还有工部,户部尚是悬而未决吗?”

叶向高摇摇头,“说实话,如今进卿叶向高字愁的,不是能否夺回这二部,难的,却是无人可用。放眼看去,咱们之中竟无人才。哼哼”

叶向高言语中不无自嘲。“稚绳,你说,这满朝上下,有什么人能对付了那姓殷的呢?”

原来,叶向高急匆匆赶来见者,正是孙承宗。

孙承宗官拜礼部侍郎,东阁大学士。按说,一个侍郎,在叶向高面前,并不算是什么大官。叶向高之所以如此重视孙承宗,还因他的另一身份,就是皇帝朱由校的老师。

孙承宗是朱由校的老师,备受朱由校尊重。不只叶向高,满朝文武,无论哪个党派对他,也都礼让三分。可以说,是个官虽不至高,却很有地位的人物。

孙承宗能为帝师,自然不是资质平平之辈。如今听叶向高说明朝堂之事,孙承宗沉思片刻道:“嗯,六部之职虽重,倘若边关战事不息,则六部中以兵部为先,以战事为重。所以,只要兵权在握,就不怕别的。”

叶向高皱着眉头,“可是,如今经略广宁的是王在晋。”

说到王在晋,孙承宗笑了,“我正要与阁老说此事呢。我前不久收了个门生,正想荐于阁老。”

“哦?稚绳的门生?是何人有如此造化啊?”

“他叫,袁崇焕。之前,我拖侯恂将他荐于陛下,此时,他就在广宁,在王在晋手下做事。”

“袁崇焕”叶向高默念。

“前日,赴广宁查探暴乱的朱童蒙,上书言,广宁暴乱稍定,王在晋欲出兵辽东,而袁崇焕与之态度有悖,认为不能冒进,当彻底平息内乱,再行出兵。阁老不觉得,这是个好时机吗?”

“你是说?借此机会,挑起矛盾,让袁崇焕替代王在晋?”

孙承宗点头,“只要有咱们的人守关,六部之职,权利大还不皆由咱们的战报而定吗?”

叶向高点点头。

孙承宗说的没错,若是战事紧张,无论是户部的钱,吏部的官,哪个不是


状态提示:第182章 以寇养兵--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