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应昌的病还是没有痊愈,无法跟随大军前进,只能先留在辽阳养病,等病情稍缓,就启程前来镇江堡,然后渡江前往义州做统筹工作,这一次,宋应昌不打算干涉前线的指挥,要放手让萧如薰发挥,他只管大的战略。
所以此时此刻,军中的最高指挥官毫无疑问,就是萧如薰。
萧如薰站在点将台上,望着台下一望无际黑压压一片的大军,心潮澎湃。
这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率军出征,遥想古代将帅每一次率军出征之前,也是如此,历史上每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发起之前,弱方主帅也是如此吧?
赤壁大战之前,周瑜是如何激励军心的呢?淝水之战以前,刘牢之是如何激励军心的呢?冉闵伐胡之前,是如何激励军心的呢?陈庆之北伐之前,是如何激励军心的呢?李世民百骑破十万之前,又是如何激励军心的呢?
而今日,萧如薰站在了和他们一样的位置上,或许时过境迁,或许物是人非,然而唯一不变的,是属于天朝上国煌煌华夏的那骄傲的心。
绝对不容许被外夷挑衅的高傲之心!
“距今约千年前,大唐高宗龙朔三年,也是在今日之朝鲜,当时是新罗百济之地,倭国狂妄自大,出兵四万,妄图占据朝鲜之地,挑衅大唐,唐将刘仁轨以一万三千兵马于白江口大破破日寇与百济联军,歼敌数万,一战奠定千年胜局,自此之后倭国小心翼翼侍奉大唐,数度派遣唐使来我中华学习,最终得以脱离蒙昧,粗通礼仪。
日本从化外蛮夷到粗通礼仪,没有我中华上国,他想都别想,就好比一个孩童,跟随名师学习,得以通经义、晓道理,这是师之功也,日本能有今天,没有我中华,它再有一千年也办不到!而如今,这鹰视狼顾之辈觉得自己的翅膀硬了,羽翼丰满了,便起了不该有的心思。”
说着,萧如薰举起了一张纸。
“这是日本人写给朝鲜的国书,他们说,自己的国家已经一统,人民富足,百姓安逸,国势之胜,亘古未有,他们创下了这般功绩,觉得相当了不起,于是,决定率军二十万,假道朝鲜,入我大明,使我大明尽化其俗。
这意思就是,日本人的皇帝说了,要我大明亿兆子民都脱下衣冠,披上裘袍;要我礼仪之邦披发左衽,茹毛饮血;要我天朝上国神州之地qín_shòu遍地走!要我炎黄子孙华夏苗裔都忘掉祖宗去做那日本人!!放肆!!!”
萧如薰一把将手中日本国书扯得粉碎,丢到一边,拔出自己的战剑,大声吼道:“天朝上国,礼仪之邦,岂容此等宵小狂妄数典忘祖之辈如此欺辱!!蕞尔小国,民不过百万,兵不过十万,竟敢口出狂言,要吞并我华夏神州,使我百姓尽化其俗!古往今来数千年,唯有此国敢如此狂妄!竟要我天朝上国尽化其俗!
诸将士,你等能容忍此等蛮夷之辈侮辱我大明吗?你等能容忍此等狂妄之辈在我面前耀武扬威狺狺狂吠吗?!你等能容忍本家妻儿老小披发左衽茹毛饮血不识诗书礼仪吗?!”
台下诸将士早已被此等言语激的双目赤红群情激愤,经萧如薰再一挑动,再也忍不住心中激愤,举起手中武器大声呼喝起来:“不能!不能!不能!不能!不能!”
让此等蛮夷小国看遍,我天朝上国颜面何存?!
萧如薰这样说也是有些夸张了,日本目前的人口至少要在千万上下,青壮男子约摸也有二百万之数,但是日本也是农耕国家,不可能像草原游牧民族那般动辄全民皆兵,农业生产会消耗掉大量的青壮人口,能够用来进行战争的人口十分有限。
这也是萧如薰计划把日本这一批青壮人口全部留在朝鲜的原因,想要消灭一个国家,毁其青壮是很好的途径,甚至可以说是捷径。
如此诋毁日本激励士气,让士卒们胸中充满愤愤不平的气势,对于接下来的战争,有极大的好处。
久未露面的李如松此时顶盔掼甲站在点将台之下,萧如薰的话他不需要通过底下的人转达就能很清楚的听到,老实说,即使和萧如薰有深仇大恨,此时此刻,他也觉得日本人未必太狂妄了一些,一个小小岛国居然敢怀着吞掉大明的野心,这是何其的狂妄和可恨?
在和萧如薰决战之前,他不介意多砍几个日本人的脑袋来泄愤,这股怒火现在无法发泄向萧如薰,但是总得找个地方发泄。
他抬头看着意气风发的萧如薰,眼中的渴望之色愈发的明显。
如果没有这个萧如薰,现在站在台上的,一定是他……
萧如薰安排骑兵作为预备军编制在中军大阵,摆明了就是要给李如松穿小鞋,全军诸将没有一个人提出异议,这叫李如松心中的不平愈发的强烈,真的很想打一场胜仗狠狠的给自己出一口气,恶狠狠的嘲讽嘲讽那些南蛮子。
他身上的地域色彩利益色彩太重,所以他很难得到除了辽东军以外的各军军心。
这是萧如薰可以得到大军支持,而他得不到的原因之一。
萧如薰的宁夏本部只有五千人,不多,需要仰仗大家的力量,他也很慷慨地给大家换装,军装给新的装备给新的,还亲自指导很多士兵练习战术,私下里为人温和,毫无盛气凌人之感,很得军心,而李如松实在是太骄狂了,和霍去病简直一模一样。
台上,萧如薰意气风发,一剑指向前方,大声喝道:“就在那里!宵小之辈狂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