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今宋>第二百四十八章 庙堂之高(四)

杜束好奇:“敢问叔父王道思在信中又出了个什么主意?”

“孟太后。”杜充得意地笑道:“王慎这人思虑到周全,也稳妥,倒不愧名字中有个慎字。他在信中也估计到若是陛下还都,不但官家,就连朝中众臣也会极力反对。没办法啊,人都是喜欢舒服,谁肯来建康这江防第一线。若是女真人又如去年那般大军南下,建康必然是金人首选目标。”

“而杭州距大江毕竟还有几日路程,若江防有失,就算要逃也来得及。”

杜束:“是啊,人人都有此心,这事却难。”

杜充:“王慎在信上说,某只要找到孟太后,这事必成。”

杜束:“怎么就成了呢?”

杜充道:“金人退兵之后,朝廷好不容易可以喘一口气,官家和众臣都想过几天安生日子,都不想打仗了。可是,和大家不同,孟太后日思也想就是收复失地。老夫就依王慎信上的意思拜见她老人家,进言说,建康乃是东南中心,江防和水运枢纽。日后朝廷若是北伐收复失地,迎回二圣,当由此肇始。朝廷也只有坐镇建康,才能尽快地聚拢北伐兵马和钱粮,前出中原。若是国都依旧设在临安,却有许多不便。”

“就算短期内朝廷无力北上用兵,休养生息,维持东南这半壁江山,建康也势在必守。建康不保,则东南不存。若官家回建康,天子守国门,当为天下人守土抗敌之表率,我江南当固若金汤,也不惧女真再来。否则,若是女真在来一次若去年那样的两路南下,臣未必就能守住金陵。”

杜束忍不住叫了一声:“好一个天子守国门,正该如此。”

杜充面露笑容:“先前老夫向孟太后进言,请官家还都建康一事时,太后她老人家只说她只不过是一个妇道人家,朝廷的事情也不懂,也不能插手朝政。可听完老夫这话,尤其是听到如果朝廷在杭州日久,文恬武嬉,大家都不想打仗,不愿意北上收复故土之时,就变了脸色。只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看得出来,孟太后是动心了,只要她有还都建康的心思就好办了。”杜充接着道:“下来之后,老夫也联络过几个主张北伐的军政要员,游说此事。虽然他们都没有表态,但如韩良臣等都已经动心,即便是范宗尹也好象默许此事。当然,光靠嘴水是不成的,没有实在的好处,谁肯平白丢掉好不容易在杭州那边置办的田宅家业举家搬迁来建康。看来,老夫还得出出血,给他们偌大好处才行。”

“叔父高明。”杜束赞了一声:“不过,孟太后若是在官家驾前进言真得有用吗,如果官家执意不肯来金陵,谁能有办法。”

“约之你放心吧,若是孟太后下了决心要还都金陵,这事准成。你也别小看了她老人家在朝中的威望,否则,去年女真西路军南下的时候,完颜昌又为什么一心要去攻打江西,还不是想捉拿孟太后,彻底灭亡我大宋。”

说着话,他就将孟太后在如今的朝堂中的作用和威望详细地说了一遍。

这话说了半天,杜束才弄明白这其中的关节。

严格说起来,如今的大宋在东南的半壁江山都是这个奇女子一手创立的。

在以前,孟太后本是皇后。后来因为宫中的斗争,被废,贬为庶民。

靖康年,女真攻陷开封,俘虏二帝,并按照皇宫的名册清点后妃人数,凡是有位号的嫔妃无一不能幸免,都被抓做俘虏送到北方。

而在之前,孟太后已经被废黜了皇后,不在名册中不说,还没有住在皇宫里。因此,她才免遭了被俘北方的厄运。

道君皇帝在被俘的时候,想起孟太后,叫人偷偷给她送了一张指条,上面写着“赵氏注孟子相度分付。”大意是,在国家危难之际,赵宋江山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孟太后身上。

这算是一份全权委托书,有了这份诏书在手,孟太后就手握册立新君的法理依据。

金军撤退后,开封城留下了金军册立的张邦昌为首的傀儡政府。张邦昌是一位文官,没有多少号召力。于是,他派人邀请孟皇后,希望通过孟皇后,增加政府的号召力。

张邦昌这人胆子极小,他当初答应做这个伪皇帝,也算是被女真逼迫。不过,不管怎么说,汉奸总是汉奸。

他也知道自己在这个位置上坐不稳,自己无兵无粮,女真一撤,自己在这个位置上也坐不稳。

于是,就将孟太后请出来垂帘听政,并除去所有冠冕,将玉玺和天子仪仗归还孟太后。

垂帘听政的孟太后所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选一赵家皇子登基为帝,恰好当时赵构在大名府开大元帅府。当时的赵九也算是英明神武,据守有胆有识,开得了一石硬弓,并收拢的大量兵马。

于是,她就派人去接赵构,并颁下诏书册立赵构为皇帝。

靖康二年五月,赵构在南京应天府登基。

在他登基的当天,孟太后自从撤帘,让位皇帝,再不干涉朝政。

可以说,赵构能够有今天全靠孟太后。试想,如果孟太后当时册立其他人为帝,赵老九再怎么能干,在怎么得人望,此刻只怕也不过是一个带兵的大元帅而已。

正因为如此,太后在朝野中有崇高的声望。

若是她提议还都建康,官家肯定会慎重考虑的,此事未必不成。

听完这席话,杜束恍然大悟:“叔父这一手真是高明啊!”

杜充抚须笑道:“你也不用在老夫


状态提示:第二百四十八章 庙堂之高(四)--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