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古希腊之地中海霸主>第两百四十四章 热尔梅海战(四)

舰长听完,呆住了。片刻之后,他突然挺起胸膛,沉声说道:“将军,10年来,你一直是我们第四舰队的长官,对我们如同父亲一样关怀照顾,今天我们又怎会抛弃你、独自逃命!请让我还像以往一样,跟随在你身旁,勇敢战斗!”

“大人,请让我也跟随着你,去迎战敌人!”

“还有我!”

“别忘了我!”

……

船员们一个个相继表态,他们流露出的坚毅神情充分说明他们不只是说说而已。

米尔提亚斯终于动容了,他环视着这些船员,终于露出了释然的笑容:“很好,那就让我们一起前往爱丽舍乐园吧!”

说着,他高高举起的那把砍了好多个腓尼基水手而有些缺口的短剑,大声说道:“加快浆速,向前冲锋,目标迦太基骑兵!”

“是!!!”100多名船员齐声高喊,排列成近似船形的纵列,以米尔提亚斯为首,大步向前,同时口中高唱着哈迪斯颂歌:“我歌颂你啊,伟大的哈迪斯,你是黑夜的主宰,律法的掌控者,戴奥尼亚王国的保护神……”

……………………………………

就在迦太基军队在热尔梅到米诺亚的多处海岸大肆杀戮戴奥尼亚西西里舰队的船员和友邦士兵之时,东腓尼基舰队并没有如米尔提亚斯所想象的那样大胜而返,他们通过快船得到了“戴奥尼亚分舰队从东面袭来并且击溃了部分腓尼基战船”的消息,匆忙集合起四散的战船,然后向东行驶,准备迎战。

泰尔、西顿等腓尼基城邦长年为波斯提供海军,出生于商业气氛浓厚的腓尼基地区的水手们的作战意志其实并不强烈,因此在波斯海军与希腊海军(主要是雅典)的几十年交战历史中,腓尼基人并没有创造过什么辉煌的战绩,而从今天的战果来看,东腓尼基舰队已经轻松的获得了一个辉煌的胜利,精于计算、圆滑世故的他们完全可以就此收手,并可以此战绩向迦太基夸耀。

但是,这支舰队是由泰尔、西顿等东腓尼基城邦联合组建,一旦他们在戴奥尼亚舰队的逼迫下撤离了这片海域,那就意味着他们无法打扫战场,无法将受损的战舰带走,无法将落入海中或者大量被乌鸦战船上的士兵杀伤的腓尼基水手救走……将自己的同胞抛弃在千里之外的异乡,成为异族人的俘虏,不光舰队中的很多人无法接受,回返腓尼基地区之后,也会遭到城邦民众的指控,这才是他们决定继续作战的原因。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东腓尼基人认为:他们的三层桨战船数量远超对手,完全可以将对方彻底击败。

最终,腓尼基舰队汇集了97艘战船,在热尔梅至米诺亚之间的海面与塞克利安率领的舰队相遇,此时的戴奥尼亚分舰队在前行中不断有溃逃的戴奥尼亚战舰加入,战船数量已经达到51艘。

此时,腓尼基战船几乎是戴奥尼亚战船的两倍,而且戴奥尼亚分舰队中有一半战船都多少有些损伤,但是戴奥尼亚舰队全然不惧,位于船阵中心的第一舰队第二分舰队旗舰在斯特法卡斯的命令之下,于桅杆顶升起了三条长长的血红色飘带,那意味着“血战到底、至死不退!”

塞克利安乘坐的乌鸦战船依旧一马当先、冲锋在前,所有战船的水手们不顾疲劳,都在奋力划桨,操纵着战船向前冲刺,他们要洗刷之前的狼狈和屈辱,把痛苦和死亡带给敌人!

东腓尼基舰队原本的计划是:利用船多的优势,加大船阵的宽度,在戴奥尼亚战船进攻的正面,不与其交战,而是主动后撤,引诱其深入,然后由两个侧翼的战船发动进攻,这是一个变异的环航战术。

可是当两支舰队相遇时,通常双方都会先进行列阵,然后发动进攻,谁知道戴奥尼亚战船乱糟糟的就直接冲过来(东腓尼基人对戴奥尼亚的满天星船阵不熟悉,还以为是没有列好阵),东腓尼基舰队只能仓促应战,之前的作战计划没能得到充分实施。

刚开始东腓尼基人还抱着先与戴奥尼亚舰队周旋的心态,在慢慢的展开阵势,执行原定的作战计划。谁知道戴奥尼亚舰队的进攻迅捷而凶猛,效率很高,双方战船刚一接触,最前列的两艘腓尼基战船就遭遇了危险,一艘被乌鸦战船钩住,一艘被快速战船撞坏。

戴奥尼亚战船前冲后涌,闯入东腓尼基舰队的中央,扰乱了整个船阵的秩序,双方很快就陷入了激烈的混战之中。

戴奥尼亚舰队的船员们抱着必死的决心奋力作战。在战斗中,即使船身出现毁坏、海水渗入,他们也会一边封堵,一边依然向附近的敌船发动冲锋或者替战友保护侧翼、挡住敌船的进攻;乌鸦战船的士兵冲上敌船后来不及返回,船员们会毫不犹豫的拉起吊桥,转而再将吊桥砸向另一艘准备偷袭自己的敌船,然后由水手们拿起之前跳海的士兵们遗留的武器,登船作战;甚至当战船被敌人撞击后,船员们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封堵缺口,逃离战船,而是从甲板上抛出多个绳钩,钩住敌船,然后船员们跳帮作战……

正是因为,戴奥尼亚船员们爆发出了无惧死亡的强大战斗力,使得他们在战船数量悬殊的危急情况下还能够与东腓尼基舰队斗个旗鼓相当,而他们可怕的战斗意志震慑了一向都是充当波斯附庸、很少自己独立作战的东腓尼基船员们,因此在激战了一个多小时之后,东腓尼基人怀着畏惧、选择了撤退。

尽管戴奥尼


状态提示:第两百四十四章 热尔梅海战(四)--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