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南北朝之征伐天下>第183章 北魏求和

经大半年休养生息,北魏已从朔方之败阴影中走了出来。

而效仿河西力行革新,更是初见成效,让拓跋珪再次看到希望。

同时内心也越来越渴望复仇,盼望着再度出兵,与卫朔决战,一雪前耻。

但拓跋珪绝非鲁莽、冲动之人,深知卫朔十分难缠,没有十足把握绝不会冒然开战。

与拓跋珪不同,燕凤、张兖、奚斤、许谦等北魏重臣,纷纷不欲与河西开战,反倒力主北魏向北扩张。

拓跋珪深思熟虑后接纳了众人建议,他也想明白了北征草原,比冒然与河西开战更有意义。

不过,拓跋珪十分担心河西会趁机东进,一时间内心有些打鼓,不知该作何选择。

这时,张兖、燕凤、许谦、安同等文武重臣,一同走进大殿。

快到近前,燕凤轻声问道:“大王,您在犹豫什么?”

“眼下北魏被后燕、西燕、河西从东、南、西三个方向包围,只剩下北征草原一条出路。”

“胜了,大王坐拥草原,未来或可与慕容垂、卫朔一争长短。”

“若继续坐困代地,灭国惨剧恐怕会再次降临。”

听了燕凤警告,拓跋珪悚然惊醒,仔细一思量,果真如长史燕凤所言。

北伐草原尚有一线希望,不然北魏真就没机会了。

想到这儿,拓跋珪将心中担忧和盘托出。

“假若我军仓促北上,河西会不会趁机偷袭盛乐?”

“有这个可能,不过也不是没办法化解。”

“愿闻其详。”

只见燕凤满脸无奈,轻叹一声道:“听说卫朔极重信誉,若大王愿暂时放下仇恨,可派使者携带礼物前去河西,与卫朔讲和。”

“讲和?”拓跋珪沉吟不语。

旁边张兖亦附和道:“大王,燕长史此议甚好,且臣以为不一定非得化干戈为玉帛,可签署一份暂时停战协议。”

“这……这样做,那个卫朔会同意?”

“大王放心,其实当初卫朔没有趁势东进,想必他暂时也没有吞并北魏之意。”

“而且牵制是相互的,河西又何尝不是要在河套驻有大军,而徒耗粮草?”

“因此,他必然会应允。”

“既如此,就由安同去一趟河西吧。”

……

安同一路西进,横穿前、后两套平原,过五原郡临河城,沿着大河西岸南下,直抵北地郡治所饮汗城。

这里原是东汉北典农城,后来被铁弗部占领,城池也不怎么大。

眼下随着朔方被收复,饮汗城成为北上五原郡之关键。

来自草原的牲畜、皮毛皆需通过此地进入河西,渐渐地此地变得繁荣富饶起来。

北魏使团在饮汗城稍作停留,继续西进,直到九月分才抵达姑臧。

安同先祖安世高,在汉朝的时候作为安息王国(即帕提亚帝国)的侍子(属国入朝陪侍天子的王子)来到洛阳。

晋朝末年,战乱频生,安氏一族为了躲避战乱迁到辽东,并定居下来。

安同的父亲安屈,在前燕皇帝慕容暐的属下做官,任殿中郎将。

前秦天王苻坚消灭慕容暐之后,安屈的友人公孙眷之妹被收进了苻氏内宫,后被赐给独孤部首领刘库仁为妻。

公孙眷也因此获得到大草原上经商的机会,安同也趁机跟随公孙眷在草原做买卖,这使他有机会认识了当时寄居在独孤部的拓跋珪。

后来,安同见拓跋珪有济世之才,就留下来追随拓跋珪。

他这一路走来,河西繁华、富强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都护府内,安同受到卫朔热情招待。

他望着与拓跋珪一般年轻有为的卫朔,不禁暗叹:“上天何其残酷?既有了拓跋珪,又何必再出现个卫朔?”

在河西众人审视的目光下,安同昂然迈步来到大殿中央,躬身施礼道:“外邦使臣,拜见大都护。”

“哈哈哈,特使远道而来,辛苦了。”客气过后,卫朔忽然话音一转。

“你我乃是敌国,不知魏王派你来,所为何事?”

“没别的意思,只为拜访大都护。”安同慨然应道。

“嚯~主公,没想到您面子这么大?北魏一次拜访,就给您送来战马一千匹、牛羊两千头,若是多拜访几次,您可就发大财啦。”

“哈哈哈。”听到宗敞调侃,河西众人纷纷毫无顾忌般大笑起来。

而安同深知这是河西在震慑自己,以便在接下来谈判中占据主动。

故面对周围冷嘲热讽,他坦然应对,安之若素,没有丝毫不耐。

看到这一幕,卫朔暗暗点头,不愧是青史留名的人才,果然不凡。

他悄悄冲众人微微摇下头,示意适可而止,笑声渐渐停止。

当大殿重新恢复平静,安同这才上前,语气平和地解释了几句。

“大都护说笑了,在下此行专为双方友好而来,奉上礼物乃理所应当。”

正当众人以为此事到此为止时,不料却峰回路转,安同语气忽然尖锐起来。

“既为友好,当然不能带三万铁骑而来,不然那不是讲和,而是挑衅。”

“好狗胆!莫非特使以为河西会惧怕吗?”

“就是,别说是三万铁骑,就是五万、十万,又有何惧?”

“看来朔方之战没将你们打疼,要不然你我再战一场如何?”

在安同反击后,刚刚平静下来的大殿再次沸腾起来,除了卫朔、宋繇、崔宏等人,其余人等对安同展开激烈批判,而安同


状态提示:第183章 北魏求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