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在作坊内并不拘泥于一种炼钢法,灌钢法易于大量生产,遂被广泛用来制作需求量最大的制式装备;而来自波斯、笈多帝国的工匠带来的坩埚钢技术,虽然无法满足大规模生产,但可以用来生产高强度钢,以满足有特殊需求的零部件。
“作坊一年大概可产多少斤钢铁?”
一名大匠师指着远处忙碌的人群道:“回大人,不算产量极少的坩埚炼钢法,未来一年内仅仅是采用灌钢法的炼钢炉都要建五座。其中一座炉子每天可产三十斤钢铁,只要铁料供应没有问题,一年下来大约可产五万多斤钢铁。”
卫朔满意地点点头,虽然这点儿钢产量(才五十四吨)放在后世屁都不是,任何一家乡镇级别的钢铁厂其年产量都足以甩这座‘手工作坊’几条街。
但放在公元四世纪初,这座‘手工作坊’一旦成功投产,从钢铁产量乃至质量看,其都是西北一带首屈一指的大型托拉斯。
听了大匠师介绍过钢产量,一直跟在卫朔身后默默观察的宋繇突然开口道:“若是之前有人告诉繇,说在偏僻的高昌有一座大型炼钢作坊,其年产量已赶上太康盛世年间炼钢作坊的平均产量,那在下一定会嗤之以鼻。”
“宋县令有所不知,本作坊的产量之所以高,主要是采取了新式炼钢法,抛弃了以往以木炭为原料的炼钢技术,采用本地煤炭为主要原料。此举大大提高了炉内温度,加快了铁融化的速度,进而提高了炼钢效率。”
“再加上作坊内使用了大量水力机械和流水线作业,这些都是炼钢产量大幅度提高的直接原因。”
宋繇点点头,颇为感慨道:“没想到一直为当地百姓引以为害的地下火自燃,竟是可供取暖、炼钢的宝贝!若非都尉大人指点,也不知这些宝贝不知何时才会被人发现、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