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王恭之乱虽然被快刀斩乱麻地平定下来,但其后续影响实在是太恶劣。
甚至已经改变了江东原有政治格局,最直接恶果便是朝廷式微,各地方镇趁势崛起。
目前除了三吴之地,尚对朝廷俯首帖耳外,而其余州郡都开始明里暗里枉顾朝廷命令。
如江、荆二州为桓玄控制;京口、淮南被刘牢之割据;连淮北刘裕也不完全听命于司马道子父子。
面对方镇势力日益坐大,司马道子父子在震恐之余,也在积极寻找应对之策。
经与幕僚商议,司马道子父子一致认为唯有拥有强大军力,方能威慑地方势力。
因此,眼下当务之急,是尽快组建一支强大禁军。
刚开始,司马道子寄希望于抽调各方镇精兵,以削弱地方,加强禁军实力。
然当司马道子以朝廷名义,兴冲冲地下令抽调各地精锐时,遭到各方镇激烈反对。
连新任豫州刺史谯王司马尚之,也对此大为不满。
他借口豫州为重镇,所辖兵力尚不够守戍为由,拒绝朝廷调兵。
各地方镇不肯上缴精兵,司马道子又不敢过分强逼,最终此议不了了之。
最后,实在是没辙,,司马道子只好将目光瞄向三吴。
四月,会稽王下令让三吴一带的‘免奴为客’者,‘自愿’到建康充当军户,以弥补禁军兵源不足。
所谓‘免奴为客者’,是指曾为奴隶得到部份解放,上升为半自耕农者。
这些人虽然尚未完全上升为自耕农,但已有一定人身自由,只不过大多依附豪强存在。
他们眼中没有家国概念,只向自己主家——世家豪强效忠。
而世家豪强也视他们为家族私产,是家族重要的经济来源、武力保障。
会稽王父子所作所为,换成现代说法叫做“人口普查”,打击黑户。
不过,这并非司马道子父子原创,早在春秋时,就已有“料民”之举。
而在当下,即魏晋南北朝时期,又被称为“土断”。
甭管叫什么,其本质是打击豪强势力,增加税收,充实国库。
对朝廷而言,无疑是一件大好事。
但这一政策大大损害了豪强利益,以至于历史上每次搞‘土断’,都会造成‘人心震荡’。
公元368年,前燕大规模核查户口之时,也是“举朝怨怒”,主持此事的尚书左仆射悦绾竟因此而死。
因此,实施土断必须有稳定的统治,与强权保驾护航才行。
因为士族、佃户、家奴是不支持土断的,而土断的对象正是这几类人。
佃户、家奴本是豪族私家之物,尤其是家奴。
也许有人会有疑问,搞了土断,家奴不就自由了,为何也不乐意?
因为,废奴为客之后,佃户解除与主人的雇佣关系,家奴也变成了国家公有之物。
他们的产出中的一部分由私人收入变为了国家收入,其地位未有本质改变。
甚至因为国家财政困难,他们承担的税赋反而更重了。
历史上,东晋一朝两次最有成效的土断,分别是在桓温、刘裕这两大强臣手中完成的。
司马道子父子哪里有桓温、刘裕半点儿本事?这时候搞土断,无疑将彻底地激化矛盾。
果然,当朝廷下达“免奴为客”命令后,如同捅了马蜂窝,遭到三吴豪强激烈反对。
但是为了快速敛财、扩充兵力,会稽王父子开始强力推行土断。
面对会稽王父子无理要求,三吴豪强是愤怒和不满的,甚至都欲效仿王恭作乱。
只不过,近些年经朝廷不断打压,三吴豪强实力大减,根本没信心打败朝廷。
没得办法,三吴豪强只得选择隐忍。
但他们却不会真的将自家部曲、青壮交出去,而是将手伸向了普通百姓。
百姓当中,凡欠债未还、欠租未缴者,纷纷被强行送往建康。
普通百姓手无寸铁,如何是横行乡里的豪强世家对手?
一时之间,原本号称富庶的三吴变得乌烟瘴气,百姓怨声载道。
然而哪里有压迫,哪里就会有反抗。
原本老百姓已被沉重的赋税逼得快活不下去了,如今又遇人祸,哪还能忍得下去?
顿时,好几个郡县相继爆发了民乱。
虽然这些叛乱最终被镇压下来,但已成功激起百姓心中愤怒,只差有人来点燃它。
好巧不巧,在东南沿海正好有一个人,不!确切的说,是一拨人。
三吴乱成一片,让孙泰立马意识到,天师道机会来了。
……
当孙恩、卢循、徐道覆等教中骨干走进房间时,却见天师孙泰正一人坐在那儿发愣,嘴角还挂着淡淡笑意。
孙恩三人对视一眼,暗暗诧异,也不知发生了何事,竟让一向喜怒不形于色的天师这么兴奋。
孙泰盘膝坐在上头,内心思潮亦似如大海冲上石滩的波浪,在激烈地起伏。
他之所以有今天这番成就,除了师傅杜子恭所教外,也全拜朝廷所赐。
早年,他热衷功名,曾仕晋为太守,却终因出身问题,始终未能显贵于朝。
后来他大彻大悟,终于想明白了,不推翻当今朝廷,寒门永无出头之日。
于是,他借天师道为掩护,开始暗中积蓄力量,为起事做准备。
孙泰很有耐心,一直在等待最佳起事时机。
哪怕他已暗中将会稽、吴郡、吴兴、义兴、临海、永嘉、新安、海南等八郡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