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第三帝国>第三百八十二章 皇家方舟号被炸沉

“轰!”山崩地裂,地动山摇。

两吨半的炸弹,里面的炸药,就有两吨!当它爆炸的时候,威力逆天。

巨大的爆炸中,气浪在第一时间,就将旁边的水兵给吞噬了,他甚至感觉不到痛苦,就在这一刻被撕裂,被碳化。

山崩地裂,地动山摇,整个皇家方舟号航母,在这声爆炸中,发出了巨大的颤抖。

不错,就是颤抖,这简直就是天地之威!

爆炸的热浪,从刚刚砸开的缺口处冒出,一直飞到了甲板十几米高的地方,以刚刚的炸弹爆炸点为圆心,周围几十米的钢铁,在这一刻,感受到了成千上万度的高温,于是,钢铁被融化,被轻松地折断。

如果从外面看,可以惊讶地发现,当这个爆炸产生的时候,整个皇家方舟号,剧烈地颤动了一下,接着,从中部,断裂开来。

就是断裂!

在中部爆炸的这枚巨大的炸弹,撕裂了内部的甲板,撕裂了侧面的船舷,从爆炸的位置向外扩张,那些钢铁,纷纷地断裂了!

中部断裂,两边,就跟着开始上仰了。

虽然皇家方舟号是一艘航母,但是,在这个时代,如果不重视装甲防护,那肯定是很悲催的。

所以,皇家方舟号在设计的时候,就专门进行了强化,比如,采用了整体式舰体结构,从龙骨到机库甲板、飞行甲板都包括在舰体内,飞行甲板为强力甲板,所有的关键部位都得到了加强。

几乎和战列舰一样,下层机库甲板、汽油舱、弹药库、动力舱等要害部位都铺设89毫米厚的装甲,侧舷铺设1条114毫米厚的装甲带。

至于飞行甲板,虽然是木制的,下面也有装甲。

这个时代,是木质飞行甲板为主流的,但是,甲板材料并非是全木质,而是在一层几毫米的薄钢板之上覆盖一层木质甲板,薄钢板之下有着钢铁支架支撑。

从上面看,是木头的,而在下面,还是有钢铁支撑的,否则,绝对支撑不住飞机的重量。

至于为何不全面使用钢板当飞行甲板,主要还是吨位的限制。

在历史上,一直要到皇家方舟的下一级,也就是光辉级的航母上,才开始进行了改变。

当时主管军备的第三海务大臣兼海军审计官雷金纳德亨德森海军少将,认为德意两国的轰炸机将会携带至少500磅重量的穿甲弹,因此对航母的飞行甲板防御的指标便定在防御500磅重量的穿甲弹。

可惜,经济拮据的英国,根本就无法承担太大吨位的航母,在两万多吨的航母上,制造全面的装甲航母,更是不可能的。

结果,为了保证航母的稳性和防御力,攻击力成为了光辉级舍弃的东西,载机只有36架,但是防护力相当强悍,飞行甲板的装甲重量达到了1500吨。

而现在的皇家方舟号,装甲总重量才2850吨,而且,这些装甲,主要放在了侧舷,用来抵挡可能的战列舰的打击,毕竟,战列舰的舰炮,很少命中顶部,主要是命中侧面。

而现在,皇家方舟号,连500磅的炸弹都抵挡不了,更不用说现在的2400公斤的了!

英国皇家海军的骄傲,最先进的航母,皇家方舟号,被从高空中投掷下来的一枚巨大的炸弹命中,哪怕这枚炸弹不爆炸,仅仅撞击,就已经对皇家方舟号产生了结构上的严重破坏,更不用说现在了,巨大的爆炸,让皇家方舟号,顷刻之间,就变成了两段!

大火在快速地蔓延着,整个机库区,顷刻之间,就变成了一个火海,爆炸声,此起彼伏。

虽然皇家方舟号是处于回港的修整时期,但是,在上次出海的时候,他就携带了大量的弹药。

任何弹药,只要上了军舰,几乎就不会弄下来,太费事了,而现在的皇家方舟号上,携带了72枚457.2毫米鱼雷、360枚500磅炸弹、300枚250磅炸弹、576枚100磅炸弹、800枚20磅炸弹和72万发7.7毫米航空机枪子弹。

大火,顷刻之间就蔓延到了弹药区,这些弹药也很快就被引燃。

大部分的水兵,都是住在岸上的,在军舰停泊期间,没有人愿意继续去睡黑暗的船舱,但是,在现在的皇家方舟号上,还是有二百多名留下来的水兵的。

这些水兵,几乎没有活命的机会。

航母上空间有限,宽大的甲板占据了所有的空间,只给舰桥留下了一角,大部分的士兵的居住区,都是在机库的下面的。

当防空警报声响起的时候,他们快速地从自己的铺位上起来,向外面跑,可惜,还没有跑出多久,他们就听到了可怕的撞击声,爆炸声,接着,船只就开始倾覆了!

炸成两段的皇家方舟号,顷刻之间就大面积地进水,让很多官兵,根本就来不及疏散,海水灌进来,将很多是水兵们淹没。

并不是所有的水手都会游泳,而且,在这种情况下,哪怕就是会游泳,恐怕也无法幸免,当海水翻滚着进来的时候,直接就从上面淹没了,憋住一口气,哪怕是能游几十米,也不一定能游出来!

当爆炸发生的时候,菲利普斯几乎是目睹了全过程,他看着那枚炸弹,从离他脚下十几米之外的甲板上,贯穿下去,飞溅的甲板的木头,打在了他的身上,接着,剧烈的爆炸中,那可怕的炽热的气流,直接就冲击到了他的身上!

他的身体,瞬间就被这股爆炸的气流掀飞,身后传来一声惊呼:“将军!”

皇家方舟号的舰长,蒙德上校,醒的也比较


状态提示:第三百八十二章 皇家方舟号被炸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