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第三帝国>第六百零一章 成熟的坦克

两者一比,优劣立显。

kv-1坦克,战斗全重43吨,而眼前的t-32,战斗全重才25吨,但是,双方的防护力,居然都一样!

而对于苏维埃来说,是需要庞大的坦克基数的,现在的情况下,生产一辆kv-1,就能生产两辆t-32,斯大林当然是倾向于后者的了。

斯大林还记得,在西班牙战争结束的时候,哈尔科夫设计局,就曾经把这种坦克的设计呈交上来,当时的斯大林,是喜欢轮履结合的,对哈尔科夫设计局的这种全履带的方案,有所顾虑,要求他们呈交具体的对比结果。

之后,就没有了下文,斯大林还有很多事要忙,将这件事给忘记了。

但是现在,看看德国就知道了,德国坦克是最优秀的,他们的坦克,就没有使用轮履结合的方式,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科什金是有前瞻性的。

现在,这款坦克从遥远的哈尔科夫过来,更加说明机械方面已经相当可靠了。

防护力,两者相同,火力,都是76毫米炮,机动性,t-32因为自重小,反而会更出色,这些因素综合考虑起来,还有什么理由不选择t-32?

斯大林说话,那是一言九鼎的,如果在这种情况下,斯大林拍板了,那科京的这个项目,恐怕就要无疾而终了,作为苏维埃最有前途的坦克设计师,怎么可能让风头被一个名不经传的哈尔科夫设计局给抢了?

“斯大林同志,我们现在的坦克,不仅仅要应付当前的冲突,更应该长远考虑。”科京脑子一转,已经想到了理由。

“各种消息都已经表明,德国人的黑豹坦克,虽然外形看起来一样,却是不同的,比如,德国人的黑豹2,是20吨级的,但是,黑豹3,却是40吨级的,据说,德国国内,还在进行新一代的坦克的研发,起始重量就有50吨级,这说明了什么?坦克的重型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想到了这个理由,科京顿时就滔滔不绝,没有任何一个国家首脑,会不喜欢更大的,更重的坦克。

“现在,哪怕是t-32坦克已经成熟了,也不适合我们的部队装备,这种坦克的改进,升级的潜力有限,我始终无法想象,我们用20吨级的坦克,对阵德国的40,甚至是50吨级的坦克,我们能有什么胜算?”

“是啊,科京同志说得很有道理。”听到了科京的话,伏罗希诺夫就跟着点头了。

现在,苏维埃的坦克,要瞄准德国坦克,而且是要高标准地瞄准才行!

斯大林没有说话,将目光望向了科什金,似乎是在问科什金,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得到了斯大林的暗示,科什金当然也没有犹豫,立刻就将自己的观点表达清楚了。

“斯大林同志,我认为,我们坦克的发展,不能仅仅为了跟上对方的脚步,而忽略了我们自己的工业基础。”科什金对此是早就有感触的,现在,一股脑地说出来了,也不怕得罪了科京,反正,他这次来,为自己的坦克争取机会,就已经把科京,甚至把伏罗希诺夫都得罪了。

“我们国家,曾经生产过几种重型坦克,结果呢?”科什金说道:“我们的t-35坦克,仅仅是一个仪仗队而已,而且,每次阅兵,他们都是胆战心惊,生怕在行走中出机械故障,每一名坦克手,都是杰出的机械师。”

如果要说苏维埃的重型坦克中,唯一达到服役状态的,恐怕就是t-35坦克了,这种多炮塔的如同巡洋舰一样的重型坦克,装备到了莫斯科的卫戍部队中,总数只有60辆。

他们的任务,就是每次在红场阅兵的时候,拉出来,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同时展示给西方世界,看看苏维埃的坦克有多么先进。

但是,这种坦克,却根本就没有战斗力,甚至,为了保障一次红场阅兵,坦克手们要进行很多的工作,就怕掉链子,这种坦克,有着糟糕的机械故障。

这话说完,伏罗希诺夫就感觉到自己的脸被打得啪啪响了,要知道,这款坦克,就是从以伏罗希诺夫命名的坦克厂里生产出来的。

“坦克的重量越大,给底盘的压力就越大,对动力的需要,对传动系统,底盘,都是严重的考验,我认为,以我们苏维埃现阶段的工业基础,30吨级左右的坦克,是最好的选择,如果再增加重量,糟糕的机械故障,会让部队头疼的。”

“同时,我们国内的很多桥梁,都只能承受30吨级左右,如果我们发展重型坦克,那坦克的行军过程中,就需要专门的工兵来架设或者加固桥梁,对坦克的快速机动来说,是不利的。”

……

科什金滔滔不绝地批判着重型坦克不实用,最后甚至连苏维埃的钢产量都给列出来了,终于,科京忍无可忍了。

“科什金同志,您应该知道,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技术,都是在不断地发展着,以你的观点,怎么就认为我们不会克服现在你说的这些问题了?我们难道连德国都不如?”

科京的这句话,意义深刻,如果科什金说苏维埃不如德国,那么,一顶大帽子就会扣上来,说不定科什金立刻就有牢狱之灾。

果然,听到了科京的话,连斯大林脸上的微笑都消失了,作为一个庞大帝国的领导人,怎么愿意听到这样的话?

“对不起,科京同志,您误会我的意思了,我们伟大的国家,是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怎么会不如德国?”科什金虽然是坦克设计师,是工科生,但是,脑子在这个时候,居然相


状态提示:第六百零一章 成熟的坦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