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汉末屠家子>第四百二十章 陷阵营扬名 张燕献毒计

不到半柱香的功夫,颜良的侍卫便被剿灭干净。在外围,何咸也降服了侥幸逃脱陷阵营绞杀的冀州兵。陷阵营以五千之数歼灭了冀州军一万精锐,其中还有五千精锐-重甲步兵大戟士!这可是袁绍纵横河北之地,赖以成名的王牌部队,却在陷阵营面前被完美克制。袁氏大将颜良突围无望,在阵前被陷阵营主将高顺斩杀。

何咸此前不用高顺,并不是因为高顺及陷阵营不够强大。恰恰相反,就是因为何咸知道陷阵营的厉害之处,所以放心在出征期间将南阳老巢托付给陷阵营镇守。而高顺的为人又方正不二,认定的事情不会轻易改变。包括对何咸的忠诚,对南阳军的归属感,都不会因为外界的引诱而轻易动摇。这些品质都决定了高顺是镇守南阳的最佳人选。所以,陷阵营虽然名声不显,但南阳军内部的人士都知道,陷阵营绝对是一支不折不扣的强军!

陷阵营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此前有魏延的浮槎军、张辽的飞骑军,现在又有高顺的陷阵营,南阳军出来的军队尽皆为精锐,令天下震惊不已!

而袁尚得知颜良的两万先锋精锐几乎全军覆没之后,当即萌生了退意,停留在广平一带不敢前进。在张燕和逢纪的百般劝说之下,袁尚才不情不愿地下达继续前行的命令,但内心深处,袁尚已经失去了战意。颜良之死、大戟士覆灭,麴义和先登死士又被困在邺城之中不能动弹,袁尚就像失去了依靠的孩子,从信心满满突然转向了极度的悲观。

为了鼓舞士气,张燕亲领三万黑山军作为前军,袁尚则领着剩余的两万冀州兵作为后军压阵。大军过了魏郡,推行到邺城外百里之地时,终于与南阳军不期而遇。

八千飞骑军加上一万七千陷阵营,何咸这边共计两万五千人。单从兵力而言,只有黑山军和袁军的一半,但无论是张燕还是袁尚都不敢有半分的轻视。前一个轻视南阳军的人,已经被高顺击碎了喉咙,白虎弑神刀都成为了陷阵营的高级战利品。

陷阵营居中,飞骑军分守两翼,何咸则领着亲卫营,在许褚、太史慈和张郃的陪同之下,出阵相迎。张郃并没有参加毁灭大戟士、斩杀颜良的战役。彼时,张郃正代替高顺统领着陷阵营主力一万五千人协助魏延的浮槎军包围邺城。大戟士是张郃一手建议起来、发扬光大,但因为中牟之战连败几场,被袁绍剥夺了大戟士主将的位置,大戟士才归入颜良的统领之下。要说没有感情,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但征战沙场各为其主,张郃既然投效了南阳军,而大戟士继续为袁氏效力,双方就是对立的敌人。就算张郃出场,在屠杀大戟士的时候,他也不会有丝毫的手软。战场是一个不是你死就是我死的地方,除非大戟士跪地投降,否则没有回旋的余地。

“将军,何咸武艺不错,自视甚高。只要你出阵答话,他必定会试图对你劝降。你只要假装动心,与其闲聊,我就有机会将其射杀!”张燕拍了拍手中的望月弓,一脸狰狞道,脸上的那道刀疤也因为兴奋而变得铮亮起来。

袁尚也是见过场面的人,但面对何咸,心里总有没底的感觉:“必须要出阵吗?可不可以两军对战的时候,直接将其射杀呢?”

张燕摇摇头道:“两军对阵,必然有亲卫护在何咸左右,很难成功。只有主将喊话的时候,孤身在前,才是暗杀的好时机!”

“可是,这样做似乎非君子所为啊!”袁尚一脸为难道。

张燕大笑道:“张燕乃黑山贼寇,不是君子,也不需行君子所为!将军尽可放心,事情之后,尽管将所有的骂名都推到张燕头上即可!”

“这……”袁尚有些心动。

“主公,正所谓兵不厌诈!两军对垒无所不用其极,暗杀主将也是其中一途!”逢纪适时进言建议道,“何咸乃南阳军魂,只要射杀了何咸,南阳军群龙无首必定大乱。到时候,我军趁着人数优势,挥兵掩杀,必能一举建功!”

“到时候将军君临天下,可莫要忘记张燕今日的功劳,许个一州之地给我黑山军休养生息啊!”张燕抱拳恭维道。

“君临天下……”袁尚曾经的梦想就是君临天下,但颜良惨死之后,袁尚已经不敢这么憧憬了。现在张燕旧梦重提,袁尚心中的那份侥幸又被激发了出来。

“是啊!万一张燕成功了呢?何咸被杀,南阳军大败……冀州大军挥兵南下,占据中原腹地,既然统治整个大汉……”袁尚心中的遐想开始无限制地扩散。

“干了!”袁尚狠狠回道,“张头领千万要瞄得准准的,争取一箭射死那个南阳屠家子!”

“张燕敢不从命!”张燕与逢纪对视一笑,心想:终于说动袁尚这个胆小鬼兵行险着了!

两军交战不斩来使,主将喊话也是如此。一般是不允许暗杀的,这是基本的战场准则。如果没有这条准则,以后哪个主将还敢与你喊话谈判?只能上来就动手大战拼个你死我活!逢纪和张燕故意混淆了这个概念,连哄带骗推着袁尚当了暗杀何咸的这个诱饵,其实也是无奈之举。光明正大的对战,逢纪没有信心,张燕更加没有信心。黑山军是贼,多过是军。凭借人数优势,打打顺风仗,或许还能器宇轩昂;一旦遇上了点子扎手的强军,黑山军便只有逃跑的份儿。在黑山贼的骨子里,打仗如同打架,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天经地义。他们的人生字典里面就没有“血


状态提示:第四百二十章 陷阵营扬名 张燕献毒计--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