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她说的是她是大孩子了,要懂事儿,而顾雪和顾晨还小,所以她才抱着两个小的。
顾夕虽然觉得姥姥说这些的时候没什么笑脸,但她一向懂事,就点头应了。
可是等到她去厨房干了活儿回来,看到她姥正慈爱地摸着她大哥的头,顾大海比她大了几岁,姥姥却还把他当孩子一样搂在怀里的时候,顾夕迷惑了。
后来直到顾夕想了很久才明白,其实不是因为她比顾雪顾晨大所以不抱她,而是或许因为姥姥就是不喜欢她。
顾夕那时候虽然还小,也不爱说话,但是她其实打小就心思极其敏感,从那以后再也没有主动往姥跟前凑过。
所以现在听到电话那头的声音,顾夕更多的感觉是陌生,
因此叫了一声就不说话了。
老太太其实也有些不自在,不仅仅是顾夕对她陌生,事实上在顾夕考上大学之前,就算是顾夕学习再好,她也没怎么注意过这个孩子。
好在老太太是长辈,长辈天然在这方面有优势,就算从前冷落了这孩子,现在补回来就是了。
所以老太太很快就笑着应了一声:
“哎。”
然后也不提别的,老太太只是声音慈和地道:
“夕儿,你在学校咋样?”
顾夕抿抿唇,要是老太太也像是王淑兰一样,她完全可以不理会。
因为她知道只要搭理了,王淑兰就一定会得寸进尺。
所有的要求在王淑兰看来都是应该的,她是真的不觉得自己错了,她以为自己是个爱着所有孩子的母亲,她只是从来都不会站在顾夕的角度考虑。
可是老太太不提,顾夕也只能跟着说了两句。
其实通话的双方可能都有些别扭,毕竟过去那么多年见面的时候说话都少,像是现在这样打电话更是第一次。
顾夕想,老太太可能是想要出面调和她跟王淑兰之间的母女关系?
只是老太太却不知道,早在她离开六里村的时候,她们之间,就没有什么回旋的余地了,而王淑兰上次去省城,更是彻底绝了这条路。
顾夕不知道自己这样算不算狠心,她只知道,要想保护好自己和弟弟的利益,就永远不能松这个口。
否则她现在好不容易挣来的一切,马上就会易主变成顾大海的,变成任何人的,总之就不会是她的。
所以如果这样是狠心,那她认了。
祖孙俩有些干巴巴地说了几句,到最后连老太太都觉得再说下去彼此尴尬,只好慢慢收了话题。
从头到尾,老太太都没提别的。
只像是一个寻常人家的老人关心晚辈一样,如果忽略两个人都有些不自在,其实还勉强算是和谐。
一直到最后要挂电话的时候,老太太才试探着说了一句:
“夕儿,你也别怪你妈,你妈现在不容易,累了一辈子,却连个自己家都没有了,姥姥在一天,你妈还能在这儿住着,可将来……”
“所以你妈也是急了,她不想她受过的苦再让孩子吃,当妈的其实哪个不想在孩子跟前待着,离远了不放心,就恨不得全都放到眼巴前儿瞅着?夕儿,你也大了,在外头这一年肯定也吃了不少苦,你能理解你妈,是不?”
老太太没有像是王淑兰那样直接要求顾夕买房她过去住,而是换了一种说法,用一种将心比心的方法苦口婆心道。
王淑兰也确实现在看着有些可怜,虽然跟闺女因为店因为房子关系这样,可是有一点,她不管提出什么要求,也都是没说让顾夕把房子给她自己,她只是想要家里孩子都在一起。
顾夕打小就孝顺,所以老太太这样说了一句,想要看看顾夕的反应。
因为她刚才说到了王淑兰的无依无靠,不管怎么说,就算是顾夕暂时还是不愿意把店拿出来,至少应该会软化了态度,愿意管王淑兰。
至于以后,慢慢来就是了。
老太太不像是闺女那么目光短浅,就盯着顾夕现在那两个店不放,天天想着怎么能让顾夕交出来好给顾大海,这简直都成了王淑兰的心病了。
老太太看到的是顾夕的以后。
这孩子才刚考上大学不到一年,当初去的时候听闺女说身上钱也就紧巴巴地刚够交学费,生活费都还得指着家里给呢。
结果才不到一年的时间,竟然就在城里开了两家店了。
两家店代表着什么?
反正把这王家村连着六里村翻个个儿,老太太相信也没人能在省城那样的地方开两家店,这不仅仅是能力问题,还有眼界和见识问题。
老太太活了大半辈子,又不像闺女那样着急赶紧给大海成家,当然比王淑兰看得长远。
正因为想到了这些,老太太才会选择了这样一种方式。
哪知道老太太刚说完,顾夕那里还没说什么呢,王淑兰在一旁听得就忍不住抹了眼泪,抽抽噎噎地在一旁道:
“妈,可不就是这样,你说我这苦了一辈子是为了谁,还不就是为了几个孩子,哪想到这丫头长大了就翅膀硬了,半点儿不知道体谅我这个当妈的。”
“往常还有人羡慕说我有个考上大学的好闺女,他们哪里知道我的苦,闺女考上大学有啥用,我这个当妈的还没说指望着借个啥光呢,这甚至都要跟我断绝来往了。”
要早知道这样,还不如当初就别让她去念大学。
大闺女是个能干的,就是在家也能帮衬着养家糊口,虽然可能不如去省里赚得多,但也总比现在赚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