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几番介绍,李康大致搞清楚了这四队军士的情况。
首先,那个叫高初所带领的五人小队来自大隋王朝,是随隋炀帝杨广出征高句骊的骁果。
准确的说,他们是一支战败后四处逃窜的溃兵,各自来自不同的编制,慌不择路下临时组建的队伍。
其中有两人甚至在逃跑的过程中连皮甲都脱了——还好知道武器不能丢——只为减轻自身负重,可见这场战役败得多惨。
作为临时首领的高初,其实并不是军官,只是大头兵一个,只不过能打而已,而其他四人中甚至有两个伍长。
估计也只有这种六神无主,心慌意乱的时候,才会出现这种奇葩现象。
第二队是一个六人小队,就是那枝令李康双眼放光的火枪所在的队伍,来自大明王朝万历(明神宗朱翊钧年号)年间。
他们倒是来自同一个编制——都是属于刚刚在“萨尔浒战役”中战败的西路军总兵杜松部——由一个叫单成的年轻总旗官率领,其中那个拿着火枪的娃娃兵跟李康同宗,叫李二蛋,一听这名字,就有一股浓浓的中国式乡土气息,让李康倍感亲切。
除此之外,这只小队还有一个弓箭手,名叫秦汉,名字很大气,跟他背后的那把大弓很是般配。
据他所说,那是把上力弓(腕力一百二十斤,明代一斤591克),当时李康就震惊的合不拢嘴,直呼捡到宝贝了。
当李康再看这只小队时,是怎么看怎么顺眼,连脸上虚伪的笑容都真诚了许多。
接下来第三队也是一个六人小队,来自北宋王朝靖康(宋钦宗赵桓年号)年间,也是刚刚被金兵虐的死去活来的一队败兵——好像李康召唤的都是败兵——来自禁军殿前司,领头的是一个都头,叫王思平。
其实从他们脸上的刺字,李康就大致猜到他们是“怂”军,这真不怪李康对他们有偏见,或者说是对大怂王朝有偏见,同样是败兵,前两队最起码经过这段时间的恢复,已经不复当初的惶急,而这队宋军呢,虽然努力保持着平静,但脸上的胆颤无措怎么掩饰都掩饰不住。
不过李康表面依旧热情,看在他们那一身好装备的份上,有两张弓呢!
最后一队人数最多,有八人,同样也是一队宋军,不过和他们的“前辈们”不同,他们虽然有些精神萎靡,但难掩那一身悍劲和坚韧。看样子,他们对于站在一旁的同行的表现,也是不怎么待见的,从他们不时瞟过去的嫌弃眼神就可见一二了——在李康下来之前的一段时间内,大厅内的众人已经基本了解各自来自不同时空的事实,不知道是不是系统的作用,他们对于这一离奇事件很爽快的接受了。
这队人来自南宋王朝德祐(宋恭帝赵?年号)年间,于“常州保卫战”中,城破之后,与元军巷战,走投无路之际,被李康召唤而来。
领头的是一员正将,叫周弼,是李康这次所召唤的二十五个军士中,军职最高的一位。
除周弼外,这八人中,还有一员叫平真琦的副将,也算是一个不小的收获。
对于李康来说,基层军官,多多益善!
总的来说,这次军队召唤的收获大于预期。
【可惜没有招到骑兵!】李康有些贪心不足的砸了砸嘴。
至于剩下的两组“庞大”的流民,李康主要关注的是工匠问题。
也许是穿越大神大发慈悲,反正李康的运气没有在军队那一部分耗尽,反而余额充足。
他视为累赘的那一组流民——其实另一组他“精挑细选”的也好不到哪儿去——中,“民间高手”居然有四位之多,俩木匠,一铁匠,一石匠,差点没把李康的嘴巴乐歪了。
另一组差点,但也为他提供了一木匠,一篾匠。
更重要的是,这组流民在成为流民前,是地地道道的山民,山民好啊,什么都缺,但就是不缺优秀的猎户!
话说营地附近也什么都缺,就是不缺各种植物,各种强韧性树干,各种植物纤维,应有尽有。呵呵,这下连普通猎弓的主要原料都有了。
大丰收啊大丰收!
李康整个人都暖洋洋的,浑身充满了干劲。
心情大好之下,李康不免有些得意忘形,大手一挥,将剩下的121能量全部换成了大米,准备好好犒劳一下大家,看流民们的精神状态,再不吃饭就的饿死了,而他自己,到现在都还没吃饭呢。
当众人看见他们的领主大人凭空变出百来斤大米后,顿时眼珠子都红了,一片吞咽声响起,要不是碍于领主大人的权威,李康相信分分钟这里就会出现“抢粮大战”。
见此情景,李康对于系统强加给被召唤者对领主的服从性非常满意,要知道人在饥饿状态下可是没多少理智的,饥民们这时还顾及着李康,是一件很难得的事。
而且在李康强大的“粮弹”攻势下,流民们乃至那些败兵们的忠诚点都暴涨了一截,望向李康的目光除了一丝畏惧外,更是多了一点感激和尊敬。
【不枉本领主大方一回。】李康默默点头。接着开始有条不紊的安排众人在房子外面的小空地上搭锅做饭,同时,李康让那些拿着军刀的士兵去附近砍柴,安排经验丰富的山民带领妇女摘野菜。
虽然这里不是地球,但是有毒或者没毒的植物,那些老山民应该能区分的。
管他呢,反正李康这个业余选手靠着他那可怜的一点植物常识在这附近吃了五天,也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