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大宋好时光>第七十章 行宫的禁忌

玉津园,又名南御苑。

位于东京南薰门外,乃是一处皇家园林。

打后周显德年间起,就成为皇帝行宫,规模宏大,园中河湖荡漾,亭台楼阁,草木园林,甚至雅致气派。

自进园开始,杨浩就在观察,除了湖面微小一些之外,玉津园的建筑、园林比之金明池有过之而无不及。

且此处不似金明池那样对百姓开放,专属于皇家,是大宋皇帝南郊大祀场所,地位和意义可想而知。

平素专门有三班奉职守卫,园内也有内侍值守,管理相当严格。

杨浩有些意外,本以为是要去个皇家农场、田庄什么的,却来了行宫,要在花园里种庄稼吗?

王守忠也不言语,只是晃着鸭子步在前面悠哉悠哉,杨浩便只好紧随其后。

通过几道门,沿着水边走了好长一段路,过了一片树林后,眼前豁然开朗。

但见一处偌大的湖边,一片黄澄澄的麦浪,颗粒饱满的麦穗垂着头,只待丰收。

另一边的水田里,秧苗绿油油一片,周遭还有些许瓜果蔬菜,甚至还有桑田,俨然一派农家气息。

当真没想到,行宫园林里还真隐藏着一块农场。

王守忠笑道:“此处是官家劝课农桑,亲农种稻之所,尽是良田沃土。园内池沼是自惠民河引来的活水,灌溉十分方便。

你瞧,那边一块地已经准备好,玉米、土豆、辣椒种植此间,三郎以为如何?”

“甚好!”

杨浩抬头看过去,一个数亩的地块已经清除杂草,犁翻细碎,平整妥当。旁边引来的一条水渠里,清流如许。

“那就好,往后你便在此种植这几样宝贝庄稼,务必好生照料。”

王守忠沉吟片刻,叮嘱道:“官家每年夏天都会来玉津园收麦观稻,不过今年不来了。打算等到秋日里,这几样庄稼收获之时,再率百官前来见证,你……可省得?”

话说到这份上,杨浩岂能不明白?

这是一个谷物大熟,某地丰收都要大书特书,作为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征兆和证据,载入史册的年代。

相比于那些,玉米、土豆的收获无疑是个重磅炸弹,皇帝赵祯这是要突然袭击,在百官,天下人面前放个大卫星。

旨在稳固政权,增强皇帝英明神武,治国有方的形象。

良种面世,来历自然也就得有个交代,陈抟的事情八成会被赵祯摆出来。

来玉津园的路上,王守忠各种旁敲侧击的试探,也许就是在为此做准备。

这等增光添彩,增强赵家坐拥天下合法性,争取百姓爱戴拥立的好事,不用白不用。

君不见古来帝王,为了彰显得国之正,治国有方,变着法地制造祥瑞,先帝真宗就是其中之一。

虽说陈抟之事也虚无缥缈,如果单独讲出来,难免被人质疑诟病。

但有土豆、玉米这些切切实实的东西在,那就不同了。半真半假,再加上皇家与朝廷的权威,最终就会变成真的。

到那个时候,自己这个陈抟“弟子”的身份也能公之于众,将会获益匪浅。

故而对此杨浩毫无异议,且满怀期待。

只是……

不禁有那么点小担心,赵祯不会在顺带打别的主意吧?

比如说新政……

王守忠点头道:“三郎是聪慧明白人,想来心里有数,你平日里按时来此耕种便是,要紧事还是你来把控。

倘若有时候不便过来,日常照看,施肥浇水这些小事,也可以交给他们来做。”

杨浩顺着王都知的手瞧过去,几名手持锄头的内侍欠身见礼。

“他们本是御苑苗圃里的花匠,而今在玉津园里耕种皇田,这些麦子、稻谷都是他们栽植。”

王守忠笑道:“他们的农活手艺都没有问题,也都绝对可靠,正好能给三郎你搭把手。”

哼哼!

杨浩心里明白,说是搭把手,实际上学习种植技术,监控种植过程,随时掌握庄稼生长情况。

说白了,这是一种变相的不信任。

不过,可以理解。

金贵无比的新粮食,皇帝和朝廷肯定想要掌控其生长特性,种植技术,一来是为了利于后续推广。

还有一层,是为了防止垄断。

杨浩瞧了一眼四周不时走过的巡逻兵卒,便清楚地预料到一个事实。

今秋丰收之后,自己可能再也不会看到一粒玉米、一个土豆,甚至品尝下辣椒都没有可能。

皇家会立即在隐秘之地大肆种植育种,直到某一天种子数量足够多,可以大力推广的时候,才会再见到。

“好嘞,有劳都知了。”

心如明镜的杨浩除了配合,只能配合。

自打赵元俨踏入枣木巷的小院开始,这些作物已然不属于自己了。

做个小农夫,给皇家打工的命也不可避免。

既然地块已经准备妥当,种子也随身携带,下种之事也就不耽搁了。

王守忠颇为好奇,站在一旁观察着,几个帮忙的内侍则直接围了上来,观察种子,学习播种之法,时不时问几个问题,杨浩一一作答,毫无隐瞒。

一切妥当之后,天色已然不早,杨浩叮嘱内侍好生照料之后,准备离开。

王守忠递过一枚黄铜制作的牌子,上面刻着篆字,杨浩认不大准。

“拿好了,持此牌可出入玉津园,若是紧急事情,也可以持牌前去宣德门,经通报之后进入大内。”

感情是宫廷腰牌啊!

杨浩仔细


状态提示:第七十章 行宫的禁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