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窃民>011 改榜

范责己,字东文,大仪朝丹阳郡学政,崇宁年间进士,乃仪朝十大名门之一范家这一代中出类拔萃的人物。

如果有人问当今仪朝,谁的诗词做得最好,或许士林学子中有不同的答案。但是如果是问谁的声名最响,那么范责己绝对能排前三。

原因很简单,范责己在整个仪朝历史上,有一项记录,至今无人打破。

那就是其自参加科考以来,从县试到殿试六夺第一,连中‘解元’、‘会元’、‘状元’三元,世称:“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间无。”可想而知其影响力。更有人说,再过几十年,怕是能赶上如今文坛领袖欧阳伦的地位。

范责己四十有余,虽是儒家出身,但身躯凛凛,一身正气,为官清廉,深得仪朝寒门学子爱戴。

他来江宁的目的,其实正是听闻之前有人提及江宁科考风气不佳,时有徇私舞弊之事,这才故意在江宁县试刚刚审阅完成就出现。

范责己的突然出现,虽然让几位考官有些措手不及,但是心中并没有太大的担心。毕竟在他们眼里,自己并没有做什么舞弊之事,就算这位范大人一心为公,也挑不出什么大的毛病来。

“诸位大人辛苦,不知此次江宁县试如何?”范责己丝毫没有架子,随意找了个椅子,坐下问道。

“回禀大人,此次县试,进展顺利,参考学子比往年倒是多了不少。“白胡子老头孔正躬身回道。

孔正虽然平日也自认名门大家,但是在这位范学政面前,倒是不敢摆谱,老老实实。

“那这次考试之中,可有什么发现?诸位也都知道,科考关系我仪朝根基,可不要让珠玉蒙尘。”范责己笑吟吟的提醒道。

“此次县试之中,我等几人几番审阅,案首崔行方可算有大才。”其中一位考官站了出来,说道。

“哦?可是那崔家学子?”范责己眉头一挑,问道。

“正是。大人也知此人?“

“这倒是未曾听说,不过崔家毕竟望族,出个才子也属应当,将他的考卷拿来我看看。“

彼此榜文已经发了出去,加上又是学政大人要看,自然有人将糊名去掉,不多时,几人就将崔行方所做的考卷拿了过来。

范责己拿起考卷,一张张看了起来,脸色竟是越变越难看,到得看到崔行方所做的那首艳诗,更是忍不住,刷的一声站了起来。

“你们,你们...这...这样叫诗?“

众人你看我,我看你的,一时之间愣在当场,却是不知道学政大人为何如此发脾气。

其实这也怪不得他们,仪朝如今士林之中,多有风雅之事传出,平日流连画舫青楼的才子更是不少,就比如有一位叫做柳清的才子,专门为青楼之人作词,更是得到了很多人的拥护喜爱。对于这样的艳诗,几人到觉得无伤大雅。

他们这样认为,但是作为自小寒窗苦读,一身正气的范责己来说,完全就是另外一个看法。

在他看来,如今仪朝沉珂日重,礼昌武废,而文人士子更是贪图安逸享乐。表面上看起来安定祥和天下太平,实际上已经是外强中干。

这个时候,在科考之上,依然放纵这等风气,自然是百害而无一利。

看过了崔行方的诗之后,再看了下词,更是气不打一处来。一脸严肃的看着几位考官,说道:“科考当以选拔人才为要,爱好**之音的人岂可立于朝堂。诸位如此做,可是让我寒心得紧。”

这话可就说得有些重了,孔正一张老脸自然放不下来,上前说道:“范大人,此事,实非我等所愿,而是此子乃是崔家之人,我等在丹阳为官,自然要考虑这一层。更何况,这不过是一届县试,到得后面会试、殿试,他自然知道分寸。”

范责己看了看他,叹道:“诸位苦读圣贤书,难道不知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道理?今日县试就为了巴结崔家,而后会试之上,又岂敢说自己能够公正严明?“

语重心长的说了一番道理,众人沉默不语,内心倒是道:“你学政大人位高权重,声誉高洁,自然不用巴结崔家,哪里比得上我们这些人。”不过这番腹诽也只能在心中念叨,此时还是要听的。

那孔正倒是有所感悟,老脸通红,想他是孔家子弟,虽说不是直系,但大族声誉屹立百年,如今自己昧着本心做了这事儿,心中倒是有些羞愧。

“范大人,此次县试,倒是有一考生,我等几人之前还在争论,倒不如让大人审阅看看。”孔正转移话题道。

对于崔行方的事情范责己也不好再说,很多时候就是这样,作为一个上位者,点到即可,能体会的自然能体会,要是体会不到,说再多也是白搭。

本来已经对这次江宁县试有些索然无味的范责己听孔正如此说,不由道:“那就拿来看看吧,我倒是要看看是什么文章,能让你们几个还起了争论。”

孔正连忙使了个眼色,旁边一考官立马将宁泽的几张考卷翻了出来。

原本还有些郁郁的范责己见到宁泽的诗,眼前一亮。

“好,好,好。“却是连着三声好字。

“想不到做得如此好诗,都说以诗词观人,此子能言百姓疾苦,挥笔书生意气,实在是才学过人,单凭这两首诗词,即能得江宁案首。“

他这一夸,竟似没个边际,其实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主政以来,见过的才子虽多,但是大体上要么属于夸夸其谈,要么就是循规蹈矩,毫无新意。


状态提示:011 改榜--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