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明末求生记>第216章 柳才的乌鸦嘴

“冷不冷?”志文心疼看着囡囡被冻得通红的小脸。

囡囡骑在一匹小母马身上,摇摇头,紧了紧身上的羊皮袄。

一过长城,还真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观景象,感觉比在张家口要冷的多。

多亏司茶再三提醒,出关前,志文给每个人都买了件羊皮袄,这才没怎么受冻。

毛衣虽然保暖,可挡不住这凛冽的寒风,要是不在外面穿件皮袄,风能把人的骨头都吹酥了,味儿再膻,也得忍住。

崇祯三年正月初三,张家口八大粮商的商队终于集结完毕,开始出关。

整个队伍前后加起来有十多里路,过关都用了整整一天。

为了方便行动,志文特地给丫头们买了三匹性情温顺的小母马,又往马车上放了些粮食,把几人装扮成小小的行脚商人,初四这天,紧跟着出关去了。

这么庞大的商队,行动必然不便,速度慢,痕迹多,追踪起来方便得很,只需远远吊着,看准时机下手即可。

志文当先开路,柳才断后,三个丫头骑着马,与马车一道在中间。

拉车的马已经被他们养得很熟了,即便没有人驾驭,也会乖乖地跟着志文,志文喂它的那些东西,可是很有吸引力的。

“志哥,我感觉有些不对劲儿啊。”中午打尖休息的时候,柳才说道。

志文禁不住低头抚额,又来了,这乌鸦嘴,去京师的路上就是他说难民不对劲的,没想到还真被他说中了。

京师之行的真正威胁,不是那两个鞑子哨骑,而是要掳掠难民的建奴,归根结底,还是与难民有关。

“怎么个不对劲儿法?”志文问道,他刚才也特意站在马背上看了一下,又学着尹护卫,趴在地上听了一会儿,都没有什么发现。

眼下他们周围,寂静而空旷,天空中堆着低沉的乌云,除了一直延伸到远方的杂乱的脚印、马蹄印和车轮印,什么都没有,“呜呜”鸣叫的风声让人心慌。

“不知道。”柳才摇头,“就是直觉,总觉得有人在盯我们的梢似的。”

有了上次的教训,对于柳才的直觉却是不得不重视,稍稍想了下,志文说道,“等会儿上路,囡囡你们三个还是进车厢里去吧。”

主要是怕这不知名的敌人突然出现,然后在远处放箭,三个丫头要是避让不及,那就悔之晚矣。

至于那三匹马,把它们拴在马车上跟着走就好了。

柳才的直觉真是很准,短暂的休息后上路,没走多远,前方就传来了零碎的马蹄声,听这声音,并不密集,想来人数不会太多,志文有了底气。

对方是敌是友一时不辨,志文干脆勒住马,在原地守候。

不多时,前方出现了几个小黑点,柳才稍等了一会儿,后方并无异常,也打马上前,与志文并排而立。

“回去!”志文转头把刚从车厢探出头的小英大吼,这个距离,对方随时可能放箭,志文自己都不敢大意,怎放心让她们置身险境,车厢好歹有木板,有防护作用。

小英瘪瘪嘴,还是缩回了车厢。

马蹄声越来越近,等看清对方不过是寥寥三人的时候,“嗖嗖嗖”,弓弦连响三声,“啪”,第一箭插在他们马前,随后两箭则是先后落在马车两边,看来是意在警告兼立威,并无伤人之心。

看这几箭的力道和准头,箭术不凡啊。

是敌非友,对方是马贼无疑,只是看着这仅仅三人的马贼队伍,志文忽然有些想笑。

人这么少就不说了,身为马贼,连点像样的装备都没有,身上穿的,是脏兮兮的皮袍,头上毡帽糊着厚厚的油污,看这装扮,这三个马贼混得很惨啊。

前面两骑手中弯刀倒是雪亮,落后那人的长弓看上去似乎也还可以,吃饭的家伙还不错,就不知他们的专业技能如何了。

眼见最后那人将长弓收好,志文突然说道,“柳大哥,跟紧我。”

说罢两手端着白蜡杆,催马而去。

柳才稍稍愣了一下,随即也意识到,对方弓手既然收了弓,己方少了弓箭威胁,正是发动攻击的最好时机。

当下一打马,拔出腰刀,紧跟志文而去。

志文一马当先,朝着前面两个马贼的正中直冲而去。

两个马贼一左一右,一前一后,志文此举,在他们眼中不啻是自投罗网,口中怪笑连连,手中弯刀虚砍,意图在气势上压倒志文,不战而胜。

志文不为所动,奔行中骑在马上的身子猛地站起,手中白蜡杆忽地向前伸出,随后看似僵直的长杆蓦地一软,犹如长鞭一般,先是向右一扫,“啪”的一声,领头的马贼虽然及时用刀挡了一下,仍然被打落马下。

“大哥!”第二人大喊道,用的是汉话。

汉人?!志文心存疑问,手下可不慢,白蜡杆借着刚才那一挡向左反弹,再加上他本身的力道,威势更足,这人即便有了准备,却也挡不住,步他大哥的后尘,掉下马去了。

志文如法炮制,第三下带着风声朝最后那人扫去,此人收好弓箭,刚拔出弯刀,仓促间哪里挡得住,而看前两人,准备得再充分也不是对手。

这人倒也了得,知道志文这一下力道奇大,双手握刀前挡的同时,两只脚已从马镫中退出了大部分,只留脚尖还踩在上面,待志文的长杆扫中他的弯刀,脚尖使力,又借着刀上传来的力道,从马背上腾身而起。

待志文骑着马兜了一圈回来后,此人在地上滚了几滚


状态提示:第216章 柳才的乌鸦嘴--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