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重铸大明>第六十七章 皇庄

朱由校看着徐光启离去的背影抻了个懒腰,转身若无其事的问道:“王安,徐光启在房山搞了这么多年的水稻了,为什么一直推广不开?”

王安咂摸咂摸了嘴,眼珠滴溜溜乱转,思虑一番后说道:“推广水稻当然是好事儿,可架不住北方的朝臣们反对啊。”

朱由校耸了耸肩,“提高粮食产量这是功德无量的大好事儿啊,他们为什么反对啊?”

“这……”王安脸上的尽是为难,“主子爷,这不是奴婢一句话两句话能说的清楚的,这里边牵扯的利益甚广。”

朱由校看出王安知道内幕,只是在犹豫而已,语气中尽是逼迫,“朕久未临朝,对朝中的事情知之甚少,你就言简意赅的说一下,但是切莫持有立场。”

王安额头直冒冷汗,他都不敢直视朱由校的眼睛了,身为北方人他是持有立场的,“这个……那个……”

朱由校看着支支吾吾的王安冷哼一声,他铁定心要穷追猛打到底,贴着王安的脸咄咄逼人的说道:“你若是知道却不说,那可是欺君之罪,即使是朕的亲近之人也一样难逃其咎。”

王安见退无可退,说到底朱由校才是他最终的靠山,权衡再三,只得把心一横,咬牙和盘托出,“主子爷,徐光启那种植水稻的技法早就成熟,房山可种,房山以南皆可种。

以魏党为首的北方派系官员之所以拼命阻止,是因为他们不想把北方也变成江南那般的鱼米之乡。苏松重赋,所以东林党坚持在北方推广种植水稻。”

朱由校眉头紧皱,跳脚骂道:“麻辣隔壁的,都是为了一己之私置全天下百姓利益于不顾。”

王安说完战战兢兢地站在一旁不敢言语,看着暴跳如雷的朱由校,他在心中祈祷莫要引火烧身。

朱由校之所以发这么大的火,是因为身为后来人的他知道,在小冰河期结束之前,大明注定要天灾人祸不断。

民以食为天,粮食才是根本,吃不上饭走投无路的老百姓们为了活命唯有造反一途可走。

虽然江南鱼米之乡受小冰河期的影响不大,可土地大部分都掌握在不纳税的王爷和地主手中,朝廷每年从他们的身上也收不上多少银两来。

强征势必会让江南那帮地主阶级组团动乱,即使身为皇帝,朱由校要想用粮食最好的办法也是出钱收购。那帮吃人不吐骨头的家伙们眼里无有国家只有利益,势必会坐地起价,狠狠的发一笔国难财。

他当然可以从现代社会购买粮食来赈灾,前提是他的乾坤戒指有足够的储存量。

现代社会有成千上万吨的粮食,跟他之间隔着一层透明的玻璃,看得到却得不到,是那么的可望而不可即。

想到这里朱由校是心乱如麻,一把把头上的翼善冠扯了下来,急躁地问道:“难道就没有什么好的办法了吗?”

王安想死的心都有了,身为司礼监掌印太监,他有责任回答朱由校这个问题,可憋了半天也没想出个可行的主意,“主子爷,奴婢实在是才疏学浅。”

朱由校瞥了王安一眼,不耐烦的摆了摆手,“拉鸡儿巴倒吧,实在不行就强制推广。这尼玛那些地主老爷们倒是不愁吃喝了,可那些底层的老百姓们怎么办?”

一听强制推广,王安心里咯噔一下,连忙出言提醒道:“主子爷,使不得,使不得,万万使不得,咱们现在手里无可用之兵啊!”

“买了个表!”朱由校是火冒三丈,一脚把眼前的御书案给踢翻在地,“朕和着是他们养在笼中的鸟儿,干点什么事儿都得受他们的掣肘,等老子的队伍一起来,立刻就把他们全给宰了!”

距离朱由校如此的近,王安能感受得到朱由校身上的滔天怒意,骇的他上下牙直打架,颤抖着说道:“主子爷莫要气坏了龙体,天下的黎民百姓还等着您去给他们当家做主呢。您要是执意推行水稻,也不是完全无计可施,咱们可以现在皇庄试种。

到时候看了实际的好处,那些地主们再也阻挠不住,穷苦老百姓们自然会在自己的地上种植水稻。”

“皇庄”顾名思义,就是属于皇帝的庄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朱由校没想到皇帝身为大明最大的“地主”,竟然还有皇庄这种扭曲的东西存在,不过皇庄现在对他来说可是一场及时雨。

“皇庄?现在天下皇庄的田地共有多少?”

王安久在司礼监,不假思索地答道:“奴婢要是没记错的话,天启初年的皇庄有三万七千五百九十五顷。”

朱由校听后眼前一亮,胸口剧烈地起伏起来,想着明朝的单位跟现代社会不一样,激动地问道:“一顷等于多少亩?”

王安权当这位万岁爷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主儿,对于他的种种低级的问题早就习以为常,“回主子爷的话,一顷地相当于100亩地,一个成年男子一年平均消耗的粮食对应的田地面积就是一亩。”

朱由校一愣神,惊叹道:“我嘞个去,这么多……三万七千五百九十五顷乘以一百,我的天哪。王安,你快跟朕说说这些地具体来说是个什么概念。”

王安以为朱由校是嫌少,苦笑一声,“主子爷,顺天八府官田、民田加在一起才二十六万九千七百零七顷,皇庄大概占七分之一,着实不少了。”

朱由校打了一个响指,兴高采烈地像只看到香蕉的猴子,“够了,收了这一季的麦子和水稻,无论南北,这三万七千五百九十五顷地全都中上玉米


状态提示:第六十七章 皇庄--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