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o6年秋季,李明率领五万大军,浩浩荡荡朝着函谷关方向杀了过去。
期间在雒阳停留,看着慢慢恢复元气的雒阳,百姓们已经开始认可大楚的统治,心里自然无比的欣慰。与此同时,大量的物资,开始从夷州、交州、徐州和扬州,甚至倭岛和济州岛,6续朝着全国范围运输过去。
要致富先修路,李明光明正大的把这个标语打了出去。鼓励地方世家和商家合股修路,十到十五年内走这条路的百姓,要象征性缴纳1枚铜钱作为过路费。重点还是放在商队和马车上面,收费略贵一些,主要也是用来维护路面。
饶是如此,大量钢筋水泥的投入,使得地面非常的坚固,唯一的问题是防滑线的刻制需要浪费大量人工,不过这年头的人工,还真的一点都不值钱。
可想而知,十多家合股的世家,派出三千多个家丁什么的,每天哪怕雕刻十条线,再把间距拉长一些,一条路基本不需要多久就能完全刻上防滑线,关键除了一日两餐几乎没有任何成本,没有比这更划算的买卖了。
真正最大的开支,是监督需要的巡逻人员的开销。总有人说是不走这条路,结果走一半又偷偷走这条路,拼的就是没人现他们。是以晚上,都要有人来回巡逻这条路,确保每一分钱都不浪费。
后来官府出面,对违法者处以一百倍的罚款,另外公开游街示众一圈。反正这年头也没什么人道主义,对百姓尊严践踏成本太低。不过大部分的百姓,都认为违法乱纪者,严厉处罚还是有好处的,后续还闹出‘治安严打’这种闹剧,不过后方治安的稳定,对前线的将士们来说却是件好事。
道路修建起来,参与修路的世家自然是赚大了。李明也有了可以直达前线的官道,不仅仅是水泥混凝土马路,铁路也修建了十几条,依靠几匹马拉动,沿途更换马匹休息。如此整个大楚更是四通八达,南北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物资的运输也变得更加方便。
最终,以番禺、豫章、山阴、寿春、彭城、北海、宛、陈留、濮阳、邺城和蓟等十一个地方为基础,交通情况迅展。到了秋季李明出征前,从寿春前往番禺,只需要两天时间;从寿春前往蓟县,也不过三天上下。换做以前,少于七八天都未必能够抵达。
铁路也推动了物流的运输,大量的物资通过铁路南来北往的运输。大量的武器装备,还有粮草日用品,甚至是药物,都6续运输到征南军团和征北军团中。
粮食品种改革,使得粮食产量进一步提高;大规模化养殖基地,也使得各种肉类根本不缺;同时还有草药培植基地,这里不断在改良草药的品种,优化药物的药效;更有医学院,每年都有大量的军医进入军中,外科手术,还有药物调理、针灸等技术在不断研究。
地盘越大,李明可以控制的资源也就越多。国家提倡,大环境好,再加上世家也开始在传统的农耕,开始走向科研型农业经济,甚至是经商或者工业技术研究的道路。李明对专利的保护非常看重,侵权者很容易就被斩,最严重被夷三族,是以世家们也就放心去研究技术,并以手里的技术,获取利润。
如今他有足够的能力,能够全力动战争,这场战争赢面很大。只需要在函谷关与朝廷的军队对峙大概十多天的时间,那么大局可定,并州和巴郡,必然落入他的手里。
这是影卫考量过大汉的具体情况,然后经过郭嘉等人深入分析之后,得出的结论。
大汉是穷兵黩武,只是依靠丝路,还有原本的底蕴进行展。再加上汉帝刘廷到底是古代人,思想没有那么先进,就算派遣间谍,不断去收集大楚的政策。这些玩意最终在刘廷看来,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玩意。
最后诸葛亮和司马懿联合起来,才破译了李明的完整执政理念。整个理念几乎是从他担任会稽郡守开始,所有的政策串联起来,才明白过来。饶是如此,两人也只能承认,他们最多是明白现阶段,到目前为止所有的理念,但后续应该如何展,他们拿不定主意。
说到底,就是见识和累积知识的程度不足,为了追上李明的理念,都非常吃力。想要越,诸葛亮觉得,自己得继续寒窗苦读几年,甚至要多找一些大楚那边的书籍看看,才有可能彻底吃透。司马懿那边,也差不多是这个意思。
大量的征兵,最终导致大汉的底蕴越来越薄弱。到了现在,税收更是进一步缩水,刘廷目前可以做的,便是集中优势兵力,针对某点进行突破,留给他的时间,大概只有十多天的时间,过了十天,全军即将面临缺粮的窘态。
其他地方的部队根本不能调动,道路难走,长距离支援一个地方,那么每天就要有一批粮食在运输过程中被消耗掉。关键是运输的过程,并不会很快。可以那么说,如果并州甚至江州的士卒打算过来支援,那么只怕粮草最多够用三天,三天打不赢,也没必要打了。
就在李明来到雒阳的时候,在大汉皇宫之中。
刘廷听了司马懿的话,在大殿上来回踱步:“说真的,朕真的很羡慕李明,大楚为什么会越来越富庶?他手里的钱粮,如今多得根本数不清楚,每年的粮食产量也在不断提升,肉价甚至普通百姓都能承受。关键是物资运输都那么快,期间根本消耗不了多少粮食,没有这个基础,他也没办法多线作战!”
“那就单点突破!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