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回长安已经快有半个月。自归顺以后,刘协便给了他一个地方观风使的职务,打发出长安到各地去体察民情,看各地官员是否有徇私舞弊,以权谋私之举。随同曹操一同出发的还有夏侯惇、夏侯渊、曹仁三人。
这近两年的光景,让曹操体会到了大汉内在的变化,都知道大汉如今已经重新强大起来。可为何能这样,曹操先前一直心存疑惑,而这一次的实地考察,让曹操终于明白知道自己究竟输在了哪里。
随同曹操一同出去的夏侯惇、夏侯渊等人原本还对刘协有些不服气,认为刘协只不过是占了大义名分的便宜,但等随着曹操这一路转下来,众人的心态终于正常了,明白了刘协能成最后的赢家并不单单只是靠大义名分。
大汉正在复兴,并且有着一股会超越过去的迹象。而这时候,曹操等人也不由扪心自问,自己在这种天下重归一统的大趋势下如何自处?从目前的态度来看,刘协似乎不好安排曹操、夏侯惇等人的职位。
曹操是一方诸侯,而夏侯惇、夏侯渊等人也都是一军大将,这样的人安排做副手,似乎有些屈才,但若是让其独领一军,却又难以服众。新降之人,凭什么得此厚待。在回长安之前,曹操等人心怀忐忑,私底下甚至都讨论过此事,可惜结果却不能令人满意。
等到了长安,刘协告知了曹操等人朝廷对他们的安排以后,曹操、夏侯惇等人不约而同的松了口气。独领一军,但却并非在关中或是中原,而是西域。接替坐镇西域的吕布,曹操等人即将上任。
一旦去西域上任,那曹操至少三年回不得长安,镇西将军曹操,接替吕布为朝廷坐镇西域。
曹操挺感激刘协的安排。他年轻时的梦想就是死后可以在墓碑上刻上汉征西将军这几个字。眼下虽是镇西,但相信等大汉完成一统,国富民强以后,必定会开始对外扩张。自己此时去西域,正好借此机会了解西域,常言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曹操不怕吃苦,怕就怕被人当猪一样养在长安直到老死。原本还担心归顺朝廷以后这一辈子不会再有任何建树,现在放心了,哪怕自己没机会亲自去征西,自己的儿子也可以代表自己去。
曹操身边已经成年的几个孩子里,除了曹丕被打发回老家看守祖业外,曹昂、曹彰、曹植三人都被刘协在朝中安排了职务。曹彰进了天子亲军,成了刘协身边的亲卫将,曹植被司徒荀彧给要了过去,负责协助处理政务,而长子曹昂,则被天子下令这回随自己一同前往西域。
刘协的安排不仅让曹操感到满意,就是曹操手下那些大将也对此安排感到满意。让他们去给昔日的对手打下手,他们的心里总有些抵触情绪。而让他们随同曹操一同前往西域,一来都是熟人,彼此相处不会觉得尴尬,二来则是可以尽展所长,不怕没有用武之地。而且刘协已经将他们的后代征召入了天子亲军,对家族的未来,也不必感到担忧,可以说夏侯惇、夏侯渊等人此时算是放下了包袱,只需专心辅佐曹操即可。
刘协并不担心让曹操去了西域就会给曹操重新做大的机会。一来经过数次的人口掠夺,西域如今人烟稀少,曹操若是真有重新割据一方的野心,那他就要面临治下人口过少少,养不活自己的困境。二来西域大都护一职三年一换,此时的西域大都护吕布其实已经是第二次上任,在他之前马腾也接替吕布做过一任,曹操想要二次起事,三年的时间并不能让他完成布置。三来便是驻守西域的军队并非西域当地人,而是从中原、关中、巴蜀之地所抽调,这些兵丁的家人都在大汉治下,曹操要是想造反,压根就得不到底下人的拥护。四来便是补给的问题,由于人口稀少,驻守西域的汉军有很大一部分物资补给需要依靠大汉运送,只要西域有了反心,大汉只要扼守险关,饿也能饿死那些想要造反的。
有恃无恐之下,刘协自然不怕给曹操一个独领一军的机会。吕布那样在史上留下恶名的人刘协都能给个机会,更何况是曹操。至于吕布返回长安以后的安排,刘协倒是暂时没想好,初步打算是将吕布安排在天子亲军之内。
随着典韦、庞德、马超、甘宁、太史慈等人纷纷独领一军坐镇一方,直属刘协的天子亲军便有些大将匮乏了,少了可以在斗将方面撑起场面的人。倒不是说天子亲军无将可用,而是在单打独斗这方面,没了拥有足够威慑力的人。
曹彰、关平、夏侯衡、许仪的武艺都不错,但名气还是小了点,缺乏足够傲人的战绩,但吕布的加入,就如定海神针一般,让天子亲军再无弱点。
让吕布独领一军?吕布的能力是足够的,两次坐镇西域也足以洗刷他当年的污名,让世人证明自己对大汉的忠诚。可问题是吕布并非帅才,他最能发挥作用的位置是先锋大将,临阵决断数一数二,但排兵布阵这方面,那就差了一些。同样两军对垒,相同的人数,相同的武器装备,吕布往往只会在开始占到一些便宜,只要对手能顶住他头一波的攻势,那最后失败的十有八九是吕布。
而让吕布入天子亲军,一来可以显示刘协对吕布的信任,二来也可以避免吕布因为指挥不当而造成的损失。
刘协倒是不担心吕布会不满自己的安排,如今的吕布早已不是当年野心勃勃的认为凭借掌中戟、胯下马便能打下一片属于自己的天下的愣头青。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