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我不是汉献帝>第二百五十七章 另有打算
多数在从军之前习惯拿的是锄头而不是刀枪。袁军的主力,可以说此时都已经在战场上,至于那二十万,说是拿着武器的农夫也不为过,平时守守城还凑合,可拉上战场,那就不够看了。”

“若是照先生这么说,那袁熙莫不是傻,将打败我军的指望寄托在这些人身上?”

“袁熙当然不傻,他指望的也不是那分散各地的二十万人,而是居住在幽州边境的乌丸人。乌丸王蹋顿一向与袁家交好,此时袁熙有事相求,蹋顿十有八九不会拒绝。而这些年蹋顿依靠袁家的背后支持,实力不断扩大,如今麾下已经拥有控弦之士十余万。据焦触交代,袁熙此番返回邺城,为的就是当面说服蹋顿出兵。”

对于北方的游牧民族,无论是曹彰还是关平都没有轻视的态度。虽说这几年大汉与匈奴、鲜卑的战争都是取得了胜利,但真正与北方游牧民族交过手的人都清楚,生活在草原上的蛮人的确要比汉人对手难对付。最叫人头疼的便是草原蛮人的机动性,生活在马背上的民族居无定所,随着草原不断迁徙,想要找到对方的驻地是最麻烦的。而依靠战马来去如风的特性,要收拾大规模的骑兵集群所要付出的代价也是相当的大。

没有实践就没有言权!与草原人交过手的曹彰与关平都明白贾诩口中所提到的蹋顿若是真的参战,那的确会给己方带来不小的麻烦。

“那圣上选择此时按兵不动就是为了等袁熙将乌丸人带过黄河?”曹彰问道。

“子文猜中了其一,但却并未猜到全部。无论蹋顿是否参战,乌丸人都是要被解决的一个麻烦。蹋顿不可能老老实实的听从朝廷的安排,所以与乌丸人一战,不可避免。圣上此时按兵不动,一是打算以逸待劳,二便是想要静观其变,等待时机。”

“……先生,什么时机?”曹彰闻言与关平对望一眼,随后不耻下问的问道。

“当然是袁熙跟蹋顿闹翻内讧的时候。”

“可能吗?”关平有些不信。

“呵呵……一开始老夫也觉得不太可能,但听了圣上的分析以后,觉得确有这种可能。若是袁熙的大营并未曾被我军攻破,那实力并未大损的袁熙还能压制住蹋顿,让蹋顿不敢造次。可如今袁熙留在兖州的三十万大军损失了近半,对蹋顿的威慑就小了。蹋顿可不是善男信女,十几万乌丸铁骑就是他说话的本钱。”

“先生是说,河北在将来很有可能会出现客大欺主的情况?”关平问道。

“嗯,蹋顿强而袁熙弱,桀骜不驯的乌丸人又怎么会甘心听从袁熙的命令。一旦双方爆冲突,就将一不可收拾。”贾诩语气笃定的说道。

“可是先生,万一袁熙跟蹋顿为了对抗我们选择暂时隐忍呢?”曹彰忍不住插嘴问道。

“那就让我们来帮他们一把,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啊,不是,我的意思是说,只要有心,没有破坏不了的友谊。”现刘协斜眼看自己,贾诩赶忙换了个说法。

刘协没好气的瞪了贾诩一眼,对曹彰、关平说道:“事情就是这样,蹋顿的乌丸人成了决定这场战争胜负的一个变数,所以我才决定按兵不动,先看看情况再说。而且你们不要忘了,我大汉如今的主战场可不是这里,而是草原,一旦张辽、徐晃他们解决了羯人,到那时就是再多两个蹋顿,也不是我们的对手。”

听明白了刘协的意图,曹彰、关平这回算是踏实了,也不再向刘协请战,让刘协的耳根清净了不少。等到二人奉命率部出营清剿袁军散落在外的败兵以后,贾诩问刘协道:“圣上,为何不将你的全部意图告诉子文、坦之?”

“文和,你糊涂了?子文、坦之都是武将,告诉他们太多,只怕他们反倒会束手束脚,倒不如将他们蒙在鼓里。”

刘协选择按兵不动,坐等袁熙领蹋顿前来的原因,告诉曹彰、关平的只是一部分,还有一部分原因刘协并未说,因为有损刘协明君的形象。

河北被袁家割据多年,要说人心这一块,并不在刘协这边。河北的百姓或许会羡慕刘协治下的同行,但让他们背井离乡逃离河北,绝大多数人并不会有这个念头。故土难离,再加上袁熙执政期间并不暴虐,所以河北的百姓对朝廷的归属感并没有其他地方的百姓强烈。一个政权想要取代原来的政权,先要做的就是让那个要被取代的政权丢失民心。

可如何去做呢?口头的宣传是远远不够,拥有田丰、审配等优秀官员的河北日子过得也还勉强。在这种情况下,为河北百姓找一个负责欺辱他们的对象就成了好办法。挨了欺负,原先拥护的政权又出于某些原因不管不顾,挨了欺负的自然就会离心离德,而这时候刘协再跳出来为挨了欺负的讨回公道,这人心自然也就争取了过来。

为了将来的河北稳定,刘协需要阴险一点。而争取民心只是其一,第二个原因便是刘协想要借刀杀人。

朝廷想要收复河北,那就意味着要接收河北的全部,除了百姓外,更有势力庞大的世家大族。但对那些贪得无厌的世家大族,刘协向来便是反感的。汉末的黄巾之乱,与其说是朝廷之过,倒不如说是世家对土地的贪婪无度所致。

无节制的土地兼并,断了无数以土地为本的百姓的生路,左右都是个死,为何不放手一搏。而张角一呼百应,黄巾波及大汉八州,大汉拢共就那么十几个州,一下子过天下的一半都造了


状态提示:第二百五十七章 另有打算--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