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都市现代>大时代2001>0145 那年那兔那些事儿(四)

《那年那兔那些事儿》在基金会的官网上反响平平,不过想想也是,以青年人为主的网民谁没事会逛这种“高大上”的网站?但”却是另一番景象。

抛却一开始的“沙发、板凳、椅子……”的运营团队的官宣不提。以大学生为主体,还有不少高用户对于这样一部凭空天降的国家拟人化作品,除了一开始的惊奇之外,剩下的便是一篇又一篇的感动了。

“三月:历史学本科在读,最近关注苏联专家的问题,暂读了一点专著和资料。看到苏联专家撤退之前烧毁资料,兔子从桶里把残片断章拿出来的时候忍不住哭了。

中国建成自己的工业体系,真的不容易。至少兔子说得对,是多少同胞(主要是军人和农民)拿命换来的。同时也是多少政府官员和技术人员日夜奋战换来的,也是多少普通人民拿挨饿受冻换来的。且不说抗美援朝之壮烈,外交斗争之诡谲。只想起长辈回忆为接待苏联专家三个月奋力速成俄语基础,在苏联专家于我市工作的每日都兢兢业业、日夜不眠做汇报总结,就已肃然起敬,心生钦佩。

那时的每一只贫穷着的屈辱着的兔子都有一个了不起的大国梦。”

“姚小木:抗美援朝之后留在异乡的老兵,归国用后半生一心建设一穷二白迫切需要知识的中国的科学家,援建中国时候尽心尽力在要求撤走之后偷偷留下资料的俄国科研人员。

看到这里我忍不掉下泪来:是因为带入了这些值得赞美人民的心情,谁愿意死在异国他乡?谁愿意回到一穷二白的土地躲到罗布泊半生见不到妻儿?人活一辈子怎么得找点儿意义不是。”

……

除了这些感人的评论,还有不少人摘抄这漫画里的对白,并辅之以泪目的表情:

“再给老子一块砖,老子再去三八线上浪一回!”

“亲,不要哭,眼泪会冻住的!”

“达瓦里氏,你,你们,是我最好的学生。现在,还有十八分钟!”

……

当然除了这些里面偶尔也会夹着一些冷嘲热讽的话,大多是说漫画的历史观有失偏颇什么的,但是瑕不掩瑜,很快便被湮没尽一片热火朝天的评论之中。这个时代的华夏,网络上还没有出现那么多“喷子”和“黑子”,大家又刚刚在国际舞台上经历几番波折,几番振奋。所以,民族感情是空前高涨。但是,《那年那兔那些事儿》也并非在刻意渲染这种被打鸡血的“爱国情怀”,它只赞扬那些该赞扬的人,歌颂那些值得歌颂的事,这是历史真实的一面;至于评论里面说的历史的另一面,也应该被人知道,但那个已经不是这部漫画应该承担的义务了。说到底,《那年那兔那些事儿》只是一部国民史的入门级作品,若是想要真正了解这些历史故事,就去学习历史吧!

所以,看到这些评论,刘子一也让陈娅他们,在官宣的时候加注了一条:“入门级国民史,带你一起去看祖辈们走过的路。”

“不错嘛!看来祖国的年轻一代还是挺积极向上的嘛!”夏延辉看着一条条评论,时而眉头微皱,忽而展颜一笑,最终给出的便是这么一条评语。

看到这里蒙静怡也松了一口气,因为网络环境对她来说还是一个不太熟悉的领域,涉及到国民史,她还真怕有些敏感的言论出现。

其实,这样的言论有没有呢?“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不过刘子一在”之前就和陈娅张扬商议过了,涉及到敏感领域的言论都会被屏蔽掉。因为无论如何,你必须扎根于华夏这片土壤,他们支持言论自由,但是不能因为这样的言论自由,让他们的网站丧失了生存的自由。他们这样一个以青年人为主体的网站,传播的是“正能量”,你若需要其他负面的能量信息,可以去其他适合自己的地方。网络这么大,你总能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地方不是吗?

,《那年那兔那些事儿》突然之间引爆了整个网络,尤其是在漫画、军事、历史、时政等各个论坛得到了网友的疯狂转载;这样也反过来,的主策用户人数直线上升。而且,网络版的《那年那兔那些事儿》只有5集,剩余的部分大家还想要观看的话,就需要到全国各地的各大书店和书报亭购买了。因为预估不足,蒙静怡首印的10万册在短短的三天内就被抢购一空,而之后紧急加印,十一假期这七天内硬是让《那年那兔那些事儿》冲上了畅销书版的前十位。而刘子一的另一部小说《诛仙》,则稳居前三的位置。

与此同时,远在京城的央视大楼,一个儒雅的中年男子从里面走了出来,他低着头,手中拿着的竟然也是那本《那年那兔那些事儿》。

“原本只想给女儿买一本儿童读物,没想到居然是如此有意思的一本漫画?”中年男子面色有些苍白,浓重的黑眼圈让人一看就知道肯定是一个经常熬夜的家伙。

《那年那兔那些事儿》第一册的故事不多,中年男子很快便翻看完毕,他满脸的沉思之色,直到坐上了自己的车子,也依然久久未曾发动,好像是在思索着什么。

良久,中年男子吐出一道浊气,似乎想通了一些什么,喃喃自语道:“也许,我知道自己下一步该做些什么了?”

“咚咚咚!”中年男子的车窗被人敲了几下,这时他才晃过神来。

“小崔,想什么呢?不回家?”敲窗的是一位穿着画格子连衣裙的女人,四十岁左右的模样,圆圆的脸盘


状态提示:0145 那年那兔那些事儿(四)--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