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穿越重生>唐朝最佳闲王>第三零三章:这能当半艘船了吧?

调试完毕,一匹马拉着两辆空车跑的很欢快。

特制的马车,最前方是个突出很长的两道杠,铁制的,将战马固定于中间,下方的车轮与铁轨紧密的连接在一起。

一个凸出,一个凹进去,两个扣在一起,可以尽最大可能的保证不会脱轨。

但脱轨这个事情,还真不一定说的准。

除了第一辆马车比较奇特以外,第二辆马车就正常了许多,只是与第一辆马车相连接那里,是一个同样奇怪的装置,还有一根巨大的铁棍扣着,防止脱落。

马儿跑的欢,不大会儿的功夫便围绕着提前设定好的轨道跑了一个来回,差不多两里地的距离,用时的确比以前少了许多。

但空车并不能说明什么。

紧接着是往上面装载一些货物,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就是一些很普通的杂货,也不是特别重。

装了满满两大车,然后继续试验。

马匹稍显有些吃力,特别是在起步的时候,甚至能够听到其重重的喘息声,但当其跑起来之后,倒是丝毫看不出半点吃力的样子。

又是一个来回,时间差不多与第一次相同,或许会稍稍多一些,但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换了匹新马。

而马车上的货物开始卸下,紧而装上了更具代表性的货物,水泥。

水泥是以袋为单位的,每袋水泥重一石,这个已经形成了标准,所以很好统计。

先是在两台车上各装十袋,然后让马匹试着拉了下,发现并不吃力,连忙控制着让马匹停下来,又在两辆马车各装了五袋。

马匹稍显吃力,但也是在起步的时候,跑起来之后,吃力感便逐渐的消散。

不用说也能明白原理,马跟人都是一样的,拉车的时候总是刚开始的时候最吃力,一旦走起来,就会轻松的多。

吃力感消散的代价就是继续被叫停,然后再各自加装五袋水泥。

至此,两辆车上已经装满了二十袋水泥,虽然车上仍有空位,足可以再装下几十袋的水泥,但是很可惜,这已经到了马匹的极限。

即便是有铁轨作为辅助,那匹马也难以承受如此的重量,起步就是很难,然后接下来每一步都走的异常艰难。

但即便如此,现场的测试情况也依旧打破了李勣对于马匹的认知。

要知道,古代的运输讲究的可不是能拉多少拉多少,能装多少装多少。

受制于马匹等牲畜的拉力,马车往往都是装不满的,若是运输粮食,一台马车最多也就装个十袋,再多的话,要么就是拉不动,要么就是加马,或者来几个人跟在后面推着。

想眼前这种一人坐在车前面控制着马匹的情况,是根本不可能,也不会出现的,与其多拉一个人,倒不如多拉一袋粮食。

这也是为什么古代往边境运粮,会有十不存一的说法,拉的本来就不多,路途还远,普通的方式根本就不划算。

“陛下,一匹马最多可拉动两辆车,四十袋水泥,加上两辆车子的自重,大约也就是六十石左右的重量。您看是进行耐力测试?还是换单马单车,或者双马测试?”负责铁路研制项目的是老熟人韩方,这个几年前第一次科考被选中的家伙,也是水车的制造研究者。

当初韩方并没有跟随自己一同去北边,但是留下来之后,韩方的日子也并不好过,排除异己,任何时代都不会有所中断,韩方也同样遭遇了这个问题。

就在韩方快要坚持不住,打算辞官,犹豫着是回家还是北上找齐王的时候,齐王带着军队打了回来。

至此,韩方这才算是重新安定了下来。

浑浑噩噩的过了一年,直到一年前,才开始研究铁路,他是总负责人,下面还有铁轨的研究负责人,马车的研究负责人等等。

“不用了,直接上四马五车。”李元吉摆了摆手,自己可没那么多时间待在这里看测试。

单马双车的测试已经有了结果,虽然还有改进的地方,但如今这个成绩已经可以让人满意了。

而根据最初的设想,其铁路的目标就是四马五车的设计。

而一匹马和两匹马,两匹马和四匹马所提供的动力,可不是一加一等于二那么简单的。

“诺!”韩方应了声,心中早已有了底气。

实际上他们早就偷偷的试验过了,连个试验都没有,皇帝来了万一失败了该有多尴尬?他们丢不起这个人,所以只能偷偷的试验一下,然后说没有试验。

四马五车的极限在哪里韩方也很清楚,若非要找一个韩方没底气的,那就是耐力的测试,受制于铁轨的长度,所以韩方根本不可能去进行一个完整的测试。

很快,四匹新马被牵了过来,铁轨设计的很宽,至少在感觉上要比后世的宽一些,两匹马可以直接被固定在铁轨的中间,而且还能有一定的距离。

而另外两匹马,则被固定在两边,与普通的四马马车布局站位基本一样,只是在结构和材质方面进行了一些改变。

马匹很快被固定好,后面停靠着的几辆空车也被连接上去,一辆拖着一辆,中间全靠一根钢材结构的柱子撑着,却白不会在拉动的途中被扯断。

而马车最为奢侈的地方,是其用上了大量的钢铁作为材料,比如说四个轮子,以及一些重要的部位全部用的钢铁,几乎可以说是钢铁打造的架子,然后用木材等轻便的材料进行包装。

因为需要拉货,所以不需要考虑什么外观之类的,甚至连个


状态提示:第三零三章:这能当半艘船了吧?--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