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穿越重生>我要做门阀>第一千零一十二节 争权夺利(3)

天子并未理会群臣的反应。

大臣们酸或者不酸,对他来说有什么问题呢?

作为帝王,他很少在乎臣下的感受。

握着手中宝剑,天子向前一步,道:“朕……一直在想,黄帝、颛顼、尧舜禹……历代先王,究竟是以何治天下,而臻于极致,以致刑措不用,黎庶安康,天下太平,四海无兵戈,有远方之国来朝,有万里之外之夷狄来献?”

“仁义?德治?礼仪?”

他微微抬头,道:“这些固然重要,然则……高皇帝、太宗皇帝、先帝等历代先帝难道没有修仁义,用德治,建礼仪?”

“朕亦孜孜以求,臻于此道,缘何凤凰不来,河不出图,洛不出书?”

“及至张子重献三世之论,而新丰出多穗之嘉禾,亩产七石,朕终于明悟……”

“仁义、德治、礼仪,此皆先王之政之毛也……”

“其所依附者……”天子伸出了一根手指:“在于一个‘富’字!”

“国富,方能兵强马壮,才能令天下臣服,使四海安宁!”

“民富,方能仓禀足,然后知礼仪……”

“故孔子之适卫,语子弟曰:富之!”

“故礼曰:国无九年之畜,曰不足;无六年之畜,曰急;无三年之畜,曰国非其国也!”

“故尧帝命舜曰:四海穷困,天禄永终!”

“是故,朕方能乘太宗、先帝之积,而鞭笞匈奴,一统四海,临于天下万国君王之上!”

“所谓小康之世,所谓太平之世,依朕之见,也不过是一个富字而已……”

“小康谓之小富,民可温饱,稍有积蓄,国可充实,稍有余力……”

“而太平谓之大富,民之富庶,小户犹藏万家粟,家家皆有余钱,餐餐能食鱼肉,人人皆能受仁义礼智信之教,知君臣父子之序,于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国之富庶,更是无可想象,有无量量黄金,蓄无尽之财帛麦粟……无论水旱汤蝗,地动山摇之灾,皆能救民于水火之间……”

“及至此时,凤鸟当朝,河出图,洛出书,汉之治,臻于极盛,永永无穷,子子孙孙,世世代代,皆得太平安康!”

“故朕知,汉之天命,朕之天命,乃在富国富民而已!”

说完这些,天子便看向他的大臣们,他微微抬起头,显得信心十足。

这些话是他深思熟虑良久,并且和许多人沟通后才讲出来的。

事实上,这些话在当代属于人人皆知,但没有人敢讲出来的实话!

就像一个灰色的童话,傻子都知道,什么礼仪、仁义、道德,都是假大空的玩意。

从民间到官场到高层,人人都在忙着富贵。

但却从未有人讲出来。

尤其是帝王开口讲出来!

不是大家都想装傻充愣,实在是讲出来要冒的风险和承受的代价太大了!

两百多年前,法家靠着一手‘富国强兵’,打遍天下无敌手。

最终,终结了延绵数百年的乱世,重新一统天下,并建立了以郡县制和中央集权为特点的新世界。

然而,其崩溃的速度,同样快的惊人!

秦人奋七世之余烈所塑造的帝国,在秦始皇去世后就迅速土崩瓦解。

便连其大本营的老秦人,也在乱世之中,选择了唾弃秦庭。

秦的教训是如此深刻!

以至于统治阶级,已经不敢再触碰相关话题了。

连富国强兵都不敢喊了,只好换上一些虚无缥缈的纯粹是过嘴瘾的理论来麻痹人民。

但……

经过百年的发展和经营,这些东西,已经不那么好用了。

什么孝悌、仁义、道德,终究抵不过空空如也的肚子与饥肠辘辘的人民的愤怒。

农民起义与反抗,在东南郡国,蔚然成灾,甚至蔓延到北方。

若是从前,无论是天子还是群臣,都拿不出办法来应对这样的局面。

也无法给出什么解释。

只能是强力镇压!

但人人皆知,镇压只能治标,而无法治本。

民众若到了真的活不下去的时候,陈胜吴广便会揭竿而起,将整个国家都拖入地狱!

就在这时,新丰亩产七石石破天惊!

这一亩产数字,直接将天下平均亩产的最高纪录,番了两三倍!

配合上三世论,简直是如烈火烹油,迅速席卷天下。

从舆论界、朝堂,直接下沉到乡村亭里,市井闾里。

成为了天下人的期望与希望。

也给了当今天子,这位君临天下四十七年的君王信心。

让他内心燃起了和秦始皇一样,万世一系,永远统治世界的野心!

而要匹配这份野心,便不能再像过去那般,将天下人当成傻子、白痴哄骗、麻痹!

因为,现实早就告诉了所有人——那一点用都没有!

只能麻痹一时,无法麻痹一世。

老百姓活不下去就会造反。

仁义道德孝悌礼仪,连信奉它们的读书人,也未必真的相信。

所以,必须换一个方式,换一个路子。

当捏着新丰亩产七石这张王牌的时候,当今天子自然知道,怎么利用它来达到最佳效果,来稳固和强化刘氏汉家的政权!

旁的不说,只要推广得当,天下亩产平均四石完全可以做到!

这就相当于,使得天下财富的基数直接扩大一倍,人民收入增加一倍!

必定会在未来数十年,造成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优秀的


状态提示:第一千零一十二节 争权夺利(3)--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