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穿越重生>我要做门阀>第六百四十三节 定策(3)

宾主落座,张越环顾四周,然后轻笑着道:“本官此次来兰台,是奉了陛下的圣命,来请诸公为我介绍一下青州、徐州、扬州地方官员的情况……”

听着张越的话,隽不疑、阳唯和张懋的笑容都僵在了脸上。

天子派他的侍中官来找州部刺史,了解地方郡国官员情况?

这无疑是一个极为危险的信号!

这说明了,天子对于青州、扬州和徐州的情况,恐怕已经无法忍受了。

三人互相看了看,最后还是隽不疑问道:“不知道侍中公想了解哪一方面的情况?”

张越呵呵一笑,道:“我看过了诸公的报告和奏疏,也仔细阅读了青州、徐州、扬州郡国各上计吏的报告……”

“情况触目惊心啊!”

“天子闻之异常震怒,以为东南不复为汉土乎?”

隽不疑等人连忙出列恭身拜道:“下官等死罪!”

张越摆摆手,道:“诸公不必惶恐,陛下对于诸公的工作是认可的,并高度赞赏的!”

众人连忙再拜:“下官等惶恐!”

青州、扬州、徐州的问题,作为刺史,他们当然明白。

甚至非常清楚问题的严重性。

但有什么办法呢?

刺史只是六百石而已,虽然名义打着御史的旗号,甚至还有天子节,可以便宜行事。

但终究人少,权小,面对庞大的官僚系统,他们能做的,也不过是尽力纠正。

实在纠正不过来,就只能请上级干预。

但是,隔着几千里,长安城的命令到了地方,还有几分效力?

这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而且,就算刺史真的有权,但面对复杂广袤的辖区,又能有什么作为呢?

就以青州为例,青州下辖有八郡两国,上百个县,人口接近了一千万。

而青州刺史,拢共不过一个刺史一个丞,加上十几个佐吏和百来号官兵、杂吏和衙役而已。

就像一滴水,滴入大海,根本就起不了什么大作用。

尤其是地方上,很多士大夫官员,对于刺史,奉行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

故而,问题,只能是慢慢发酵。

到现在,哪怕是他们,也讲不清楚,治下辖区的问题,已经严重到什么地步了?

隽不疑甚至的悲观的认为,青州的问题,最终只能用军队来解决。

如今,张越的态度和传达的信息,更是让他陷入更深重的悲观之中。

“公等不必如此……”张越上前扶起三人,道:“此来,吾是来与诸公商议,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

他看向隽不疑,问道“曼倩公,以公之见,若国家欲要革除青州之弊,再造乾坤,可依靠之良吏是谁?”

隽不疑闻言,拜道:“以下官之见,朝堂若果欲革除弊政,北海郡都邮郑原、千乘郡太守刘遂、胶东王太傅赵建文以及胶东海官令羊奋或可以为国家分忧!”

“这些皆是地方良吏,有心要为天子尽忠,为百姓谋福祉之贤能!”

张越听着,暗自在心里将这些人的名字记下来。

隽不疑说他们有能力,有意愿做事,这很好。

但,到底他们行不行,张越还要自己去接触。

接着,张越又问了张懋和阳唯,将扬州、徐州地方上的良吏名单,也搞到了手里。

张越在心里面数了数,加起来有十四位地方两千石。

虽然相对于青徐扬三州的上百两千石,这个数字显得有些可怜。

但对张越来说,已经是足够了。

希腊的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

对于青徐扬的事务,只要有一批肯做事,愿做事的精干官吏,完全可以撬动这一潭死水。

况且,张越也不是空着手要做这个事情的。

政治的本质就是利益和交换。

只要找到对的方法,就可以说服大部分人,参与改革。

真要比起来,其实商君在秦国变法的时候,面对的情况,可比现在汉家的青徐扬要糟糕的多。

彼时,秦国对外丧师辱国,连函谷关都丢了。

而内部政治,混乱腐朽,落后至极。

大批的腐朽世卿,霸占着国家的资源。

而底层的人民,更是完全看不到任何希望。

反对变法的力量,远远超过了商君所拥有的支持力量。

但商君为何能够成功?

张越自穿越以来,一直研究和思考此事。

到现在,他差不多能明白商君成功的原因了。

商君的成功,其实是建立在将蛋糕做大,并让所有人参与分享的基础上。

而且,他的改革是渐渐式的改革,在一开始并没有去触动旧贵族和旧利益集团的根本利益。

而是徐徐图之,等到变法开始起了作用,得利群体越来越多,创造出一个足以与旧利益集团对抗的新的地主阶级时,他才开始第二次变法,废黜井田制,开阡陌,强制小农经济,实施异子之科。

更重要的是,在第二次变法前,商君先打了一仗。

用对外军事的胜利和战争红利,奠定了再次变法的基础。

哪怕是旧贵族们,也不得不承认,商君变法,真的让秦国强大了,真的让秦国得到好处了。

也正是因此,哪怕商君车裂,其所缔造的秦国制度和法律,也没有改变。

如今,青州、徐州、扬州的情况,与商君面对的情况,当然是不一样的。

但,值得借鉴的地方,也有很多。

至少,商君变法


状态提示:第六百四十三节 定策(3)--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