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穿越重生>我要做门阀>第八百八十七节 闹剧落幕

周严直接就被噎得说不出话来。

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个长安来的使者,居然敢反驳他那‘政治正确’的言论。

“就不怕令天下人寒心吗?”周严在心里愤愤不平的想着。

但却又无可奈何。

毕竟,如今当政的是儒家的公羊学派。

一个彻彻底底的异类!

对公羊家而言,这个世界是向前发展的。

哪怕是谶讳之说,其实也反应这一特征。

天人感应的核心,就是人做事,天有应。

上苍不是固定呆板的,而是一个会积极的反应人间兴衰的一种人格化的类似ai的机制。

皇帝做的好,有奖赏,做错了有警惩,屡教不改,便要破灭家国,再立乾坤。

故而,对公羊家来说,什么帽子虽旧,也要戴在头上,鞋子再新也得踩在脚下,完全是歪理邪说。

帽子破了,那就要换一个,这就是汤武革命,革鼎天下!

鞋子是新的,就要好好爱护,所以有‘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所以在这激进与变革的大时代,公羊思潮才能席卷天下,确定无可置疑的霸主地位。

无可奈何之下,找不到话来反驳的周严,只好讪讪的道:“使者行事,无有前例可循,贸然公审就不怕陛下怪罪,丞相迁怒?”

这就是企图用天子和丞相来压人了。

在他想来,那个年轻的使者,总不能还有底气,对天子和丞相熟视无睹吧?

反正,他也只是想拖时间而已。

张越听着,却是哈哈大笑,道:“刺史怎么就不认真看邸报呢?”

“自去岁八月开始,天子就已经多次昭告天下州郡,晓瑜文武大臣,汉家之天命所在,欲与群臣共建小康之世,开太平之业!更多次告喻群臣文武,当厉行更化,率民更始!”

“我师董子曾曰:汉之得天下以来,常欲治而不得善治,乃失之于当更化而不更化!真可谓是一针见血,令人发醒!”作为董仲舒的再传弟子,张越毫不犹豫的高举起自己‘老师’的大旗,来给自己背书。

“故所谓公审,乃是本使从天子诏谕之精神,而引申董师更化之呼吁,而所行之举也!”

“乃是为天下,为万民,为社稷探路,是变革维新的探索!”

“更是一种新常态!”

“刺史要认真领会,仔细揣摩,不要****大政,更不可揣测天子圣心!”张越语重心长的告诫道:“天下州郡一盘棋,休说雁门了,就是并州也要服从陛下安排!”

论起官样文章,谁能比张越更擅长?

当年的文山会海,可不是白混的!

轻轻松松就给这个并州刺史,扣上了无数罪状。

杀人诛心,不过如此!

可惜,对方却没有马上醒悟到这一点,反而作死的反驳道:“一派胡言!”

对于他这种老旧的官员而言,张越所说,正中他的命门。

更化这个东西,人人皆知,但是,没有一个人愿意去做。

对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官僚集团而言,他们现在连察举制度,都懒得去搞。

要不是国家有指标和任务限制,天下州郡每年举荐的各类人才,恐怕连标准的名额都凑不齐。

这不是假设,而是事实!

不然,史书上也就不会记下那道著名的‘求秀才异等诏’。

这道诏书的背景,就是汉家地方官员,对于察举人才懒怠,很多郡国常年完不成任务指标。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西汉不是东汉,察举制度要求严格,在国家层面还有审核、淘汰机制。

不是随便推荐一个人就完了。

若是推荐的人不合格,举主就要承担责任。

所以那道诏书,其实就是放宽审核标准,不再强求推荐的人才,一定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只要有某一方面达标(主要是才能)就可以了。

就在此时,一骑疾驰而来。

“澎候刘公家臣刘知,拜见侍中公!”这骑士翻身下马,挤进人群中,看到张越,立刻上前纳头就拜,从怀中掏出一封书信,呈递到张越面前:“此乃刘公亲笔信,还请侍中公一阅!”

此人的到来,瞬间就让周严和他身后的人,仿佛像主心骨一般,振奋不已,兴奋莫名。

周严甚至不顾一切的上前行礼,拜道:“下官并州刺史周严,恭问明公安……”

可惜,对方的态度却冷漠非常,甚至用着一道足可吃人的眼神,扫了一眼周严,根本就不搭理他。

周严却激动的没有注意到这些,反而笑着道:“未知明公此来是?”

周严身后的名士们,更是兴奋莫名。

王源立刻就嚷嚷道:“明公,丞相公子,被使者无故缉拿、关押,明公此来可是欲救公子?”

这对他们而言,无疑是一根救命稻草。

然而,那人却是充耳不闻,反而对那个明明应该在他们看来是被严厉呵斥与打骂的使者,纳头就拜,脱帽谢罪:“我家主公命我向侍中公谢罪!”

“主公言:教子无方,几败坏明公大业,罪孽深重,不敢望明公谅解,唯愿明公怜悯一二……”

周严听着,整个人都傻掉了。

而他身后的名士们,更是几乎所有人都陷入了风中凌乱之中。

丞相!

那可是丞相!

汉家第一位以宗室而任丞相的澎候!

而这样一位大人物,亲自派人来此,不是问罪,也不是呵斥、干预。

只是谢罪?

若非亲眼所见,谁敢


状态提示:第八百八十七节 闹剧落幕--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