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穿越重生>1451之争雄欧陆>第163章 第三次策问-军(二)

不得不说,商人的耳目是最让人无语的。

潘道安在打探消息,结果把库楚克晚上用尿壶的事给挖出来了。人老了用尿壶是常理,可草原上的大汗晚上用尿壶就不该了。这可是已经老了的象征。如今草原上经过了1454年夏天的大掠,秦苍的名声和他的外号“恐怖大汗”随着插满了汉人旗帜的商队从顿河、伏尔加河一路北上,直至保加尔、彼尔姆地区。生活在哪里的巴什基尔人和楚瓦什人都知道了恐怖大汗是马上就会夺走金帐大汗地位的人。

说起来,就连自己人都称呼秦苍为恐怖大汗,说起来也是鞑靼人有点不习惯秦苍军队令行禁止的作风。说砍头绝对不会改成打屁股。打屁股是几下就是几下,一通下去两三个月都好不了。正是因为这个,好多鞑靼人部族酋长回家的时候不是骑马回去,是趴在马车上一起拉回去的。

“扩军!早该扩军了!”陈翰林在一阵交谈声中第一个站了出来。

秦苍当然同意他的做法,御林军常年四千五百人的定额确实有点扯淡,而威远军那两万痞子实在是不好并入御林军里。所以秦苍说:“那你阐述一下你的想法。御林军,威远军等等。”

陈翰林一愣。这往日不都是打个条子上去,您批不批都是个事吗?今天怎么先说再办了。

“集思广益嘛。现在府库充盈,牧场上战马无数。扩军多少都不是问题所在,我看呢,应该先改革军制。把团营伙都画出来,我们才有扩充的空间。我知道你那床铺下面藏的第一样不是银子,而是两张军表。”

陈翰林登时老脸一红,周围的人也纷纷哈哈大笑。

现在国内的军制其实一直处于特别简陋的状态。每次作战总是征发民兵,要么就是征用鞑靼人部落。御林军的人经常喷在堂诸公,他们连边军都比不上!

这里的边军当然是特指作恶多端的秦福生。此君在金涛府也不干别的事情,基本上就是吃饭睡觉打摩尔达维亚。

秦福生维持了八千人的瓦拉几亚联队,还有四千人的摩尔达维亚联队,另外还有鞑靼人联队,炮兵联队等等。

除了炮兵别的基本上都没有薪水。他们的日常也是吃饭耕田打摩尔达维亚......

之所以明目张胆的打,显然还是受和波兰立陶宛开战的影响。摩尔达维亚此刻是波兰的附庸,搂草打兔子,要打一起打。秦福生明目张胆的进攻摩尔达维亚。

而此刻的摩尔达维亚还在昏庸无能的彼得·阿隆的治理下。于是边境日常告急,人口日常流失已经成了惯例。

摩尔达维亚整个沿海都被秦福生鲸吞走了。连非常重要的河口要塞,多瑙河北岸的基利亚要塞都落入了秦福生的手中。这座要塞本来是要被吞并瓦拉几亚人的奥斯曼军队占据的。现在成了另一个异教徒的所有物。有了这所要塞,谁再敢在多瑙河三角州闹事可就要考虑清楚后果了。

这也就成了国内的一桩笑谈。中央军居然比不上边军。其实不只是金涛府,顿河府和班河府两府都是人马上万,而第二大人口聚集地的黑金府更是粗野蛮子京中人看不起地方人一堆,天天聚在一起放枪打架,拉出去就是一股军队。

放枪打架也是国内最常见的行为。国内对殴斗事件管的松,偏偏地方上的事情是地方的乡校在自己管。所有就出现了这种情况。东村和西村抢水,东村西村就在河两岸聚集起来抄起粗制火枪互相射。谁要是真倒霉被射中了就算谁倒霉,乡校出钱治。反正就是比谁嗓门大,谁嗓门大谁就赢了。差不多都是这个流程。在金山县外许多斯拉夫人也是非常钟爱这种游戏。没错,这种行为的确算是游戏,但是他练兵啊。就连张琦都认为这种方式可以让士兵熟悉如何开枪和列队。

陈翰林站了起来,他咳嗽了几下调动下情绪,拿出了他规划已久的方案。

“首先,边军肯定是不能动的。这也是惯例.....咳咳,惯例。但是枢密院可不管他们的军饷!不过兵部还是需要造册的.....反正,边军是外卫府尹自己的屎,自己的东西自己擦。”

在一群大官“那你不是吃被人的,还要别人付钱”的调笑下,陈翰林开始阐述他对军制的想法。

“其实威远军的军痞不是不能用,而是怎么束缚他们的纪律。这个我准备按照我朝初建时的积分制度来推行。另外就是关于整个军制的问题了。经过我和部下们的长期研究,我们认为一军五千人就足够了。下辖长矛兵两千、剑盾手五百、火枪兵一千五百人、炮兵三百人,骑兵二百人。炮兵携四斤炮指炮子重量,四斤和四磅约等二十门,两斤炮八十门!我们已经改进了两斤炮的发射,两个人就可以完成。

另外,炮兵、骑兵均设一指挥。而步、枪等每百人设一指挥。五十人一团头。每一军设指挥使一人,副指挥使二人。另有军纪官、账目官等常设官员二十一人。战时则一面临时设一指挥为头目,负责整面战团的作战。

每临战,正军负责正面作战,边军有则加入,无则不提。而民兵则负责侧翼响应。同时我将这设为标准军,改两个军为骑兵军,全部设为骑兵。

所以,我准备在补入五千兵丁之后将御林军、威远军拆分成六个军。至于驻地我还没想好。若都放在西山牧场也都没问题。若抽调分驻地方也没问题。这便看庙堂诸公的安排了。”

“好,可以。诸位还有别的意见吗?”秦苍


状态提示:第163章 第三次策问-军(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