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二十三。
就在媒体们热议唐青要办大学的次日。
沪市。
复旦。
刚上完第一节课。
唐青就被副校长秋杰叫去了办公室。这件事,学校也很重视,自己学校的学生要办大学,和自己竞争,想到这,心里总是怪怪的。
复旦。
按理说不应该怕一个民办大学。
毕竟。
民办大学和公立大学相比。
差距不小。
首先。
就是对人才的吸引力,一个某某学院。和久负盛名,学子遍天下,国家重视的重本高校,只要脑子还正常,就知道该做如何选择。
其次。
就是学费。
由于没有教育部拨款,自负盈亏,民办大学的学费普遍偏高,动辄上万。很多都是靠卖文凭为生,这道坎,就能让大部分学子望而却步。
这两项。
就决定了一般民办大学。
根本不可能和公立大学竞争生源。
然而。
这件事的操作者。
。。。是唐青。
华夏首富。
资产数千亿。
就这名头,就能吸引大量优秀人才,甚至,不用吸引,其旗下公司,就有大量的专业人员,特别是天眼,堪称高级人才的集中营。
至于学费。
要是唐青愿意。
可以一毛钱不赚,倒贴都行。
因此。
这种竞争对手。
才是最让他们头疼的,一旦有人不差钱,就能做出很多打破常规的事情,复旦的意思,是打听打听唐青的计划,安安心。
“。。。事情就是这样,你准备办的那个大学,主要生源和办学方向是什么?”秋杰作为和唐青最熟的副校长,只能硬着头皮来问。
沙发上。
唐青轻抿一口茶。
“秋校长,你们还怕我和你们抢生源?”唐青反问。
秋杰摇头。
又点头。
干笑一声道:“有那么一点点,毕竟,民办大学里,你这种不差钱的富豪办的,还是第一个,优秀生源,也是一个大学的底蕴和名气。”
对于秋杰的直言。
唐青笑了笑。
“这一点,我想你们大可放心,我的大学,办学方向和你们就不一样,至于生源,也没有兴趣去抢夺各省状元什么的。”
“况且,你们也没有必要完全追求所谓的成绩,未来,是创新的时代,不是学习好,就有创新能力,很多学习不好的,也有可能成为学校的骄傲。”
秋杰:“。。。”
这话。
说了等于没说。
他们是公立大学。
招生可不是想当然的就行,按成绩来,是国家规定的,传承悠久,宗旨就是鼓励学子努力学习,而不是想办法走捷径,抄小道。
唐青说的是。
很多没上过学的。
初中毕业的,也有成功的可能,可一旦学校增加一个‘创新入学通道’,不用说,立马会变成一个大家走后门的通道。
这是肯定的。
所以。
想都不要想。
而唐青这话,还真不是劝复旦开这通道,这不可能。而是。。。在将来自己抢了复旦生源后,让他们用这个来自我安慰罢了。
以自己的名声。
总有些学习好的愿意去他的学校。
毕竟。
上学。
是为了找个好工作。
为了赚钱。
全国最会赚钱的人开的大学,没有理由不去试一试,所以,根本不用抢,光是自动流过来的优秀生源,就会很多,但现在不能和秋杰嘚瑟。
低调。
低调。
而且他也说的没错。
对学习顶尖的。
唐青其实兴趣不大。
在大义上,是应该培养一个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可是,他自认没那么高尚,只想在稳固自己商业帝国的基础上,顺带办这件事。
因此。
生源方面。
中上即可。
不需要牛到天。
只需要守住他打下的江山,安心做好本职工作,即可。
“学校什么时候能建好?”
“很快。”
“多久开学?”
“不一定。”
“。。。那有什么是一定的?”
“建大学。”
“。。。”
很快。
得到答复的秋杰。
‘满意’地把唐青送出了办公室,然后转身去向校长汇报,听完,校长也没多说什么,事情以后如何发展,还犹未可知。
先看看再说。
。。。
就在此时。
同程。
总部。
创始人团队联名在股份转让书上签字,同意万资国际,以三百五十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他们手中百分之七十的股份,至此,同程易手。
说心灰意冷。
倒也不至于。
他们还有百分之三十的股份。
而且,这是战略投资,协议中有规定,今后,公司还是他们管理,只不过,是企业的控股人变了,同时,增设以为常务副总。
这一个月。
可是把他们折腾坏了,同行崛起,竞争加剧,资金短缺,合伙人内部分歧。。。创业至今,这个月,是他们心最累的时候。
有了这笔投资。
至少不会被打成第四。
第一个吃肉。
第二个喝汤。
第三个还能闻闻味儿。
第四的话,几乎没有活路。
此时。
他们已经知道这家公司的老板是谁---唐凯,华夏首富唐青的二叔,也是一位商界大鳄,不然,他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