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隐龙惊唐>第六百三十一章 欲烧三把火(二)

ps:感谢书友“574455”投的月票,书友们的支持是我码字的动力。

韩仲良补刀道:“殿下,臣只说减免农税之事,去年朝廷岁入近五千万贯,想必今年应该更多一些,可殿下或许不知道,国库存钱不足五百万贯。虽然比当初殿下谏言修筑直道时,翻了一番多,可若是减免农税,臣敢保证,明年国库将再无余钱可用。”

李沐皱眉问道:“那钱都去了何处?”

韩仲良呵呵一声,“殿下难道忘记陛下新生上高句丽了吗?加上之前突厥南下,朝廷数十万大军的开支,还有那就是直道开支,都是大头啊。”

李沐沉默下来。

此时马周开口道:“臣是支持殿下科举改革的,任人唯亲,将天下寒门子弟挡在官场之外,此弊必须改革。”

李沐闻听,长吁了一口气,总算有人支持我了。

不想,马周话风一转,“只是臣以为,殿下三项改革齐下,药性过猛,反伤自身。”

魏征、马周、韩仲良可以说是李沐身边最得力的文臣了。

被他们一致反对,李沐只能打退堂鼓。

好在魏征谏言道:“殿下力图求变之心,臣能体会,不如殿下在三项之中,先选择一项进行改革,待见实效之后,再图其余。”

马周附和道:“臣以为魏公乃老成谋国之言,殿下不如先行改革科举吧?”

这厮真会见缝就钻,李沐没好气地冲马周翻翻白眼。

正如魏征所言,军制改革牵涉着二百万军户。

他们与普通百姓不同,脱离了军户,就需要象普通百姓一样,向官府交纳赋税。

他们如今已经生活拮据,若仓促改变现状,恐怕真会引起大乱。

而科举改革,见效甚慢。

李沐想要的改革,并非仅仅是选官办法的改革。

而是对选官、师资、科目等一系列的改革。

如今大唐还不是李沐的一言堂,有李世民一派对自己虎视眈眈。

巴不得自己犯错呢。

这么考虑下来,也就只有农税改革一个选择了。

至少减免农税,对于天下百姓是个福音。

就算最后失败,也只是朝廷蒙受损失,百姓的利益不会受损。

至少有百姓这个得益者,不会站在自己的对立面。

这样所遇到的阻力自然要小许多。

所以,李沐思忖之后,说道:“既然诸位都是这意见,那就选……农税改革吧。”

马周“喔”地一声,失望地蒙脸闭眼。

可韩仲良不乐意了,三选一,最痛苦的降临在他的头上。

如今韩仲良重掌民部,所谓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

减免农税,那等于从他的身上割肉啊。

“殿下且慢,殿下三思,殿下万万不可如此……。”

韩仲良有些语无伦次起来。

“殿下容禀,农税关乎社稷,乃朝廷岁入之主流。殿下若一意孤行,那……那老臣只有挂官请辞了。”

李沐有些恼了,这摄政王的位置刚坐,不得烧上三把火啊?

否则天下人怎么看待自己?

再说了,这三把火哪把是为了自己享乐或者得益?

还不是为了这江山社稷?

没来由,连自己的心腹都百般阻拦,更何况李世民和他的那伙子人了。

“韩相若是有苦楚,那孤就不为难你了,本王改日重新安排民部尚书人选就是。”

李沐这句话,让魏征、马周严肃起来。

韩仲良也闭上了嘴,倒不是他贪恋民部尚书之位,而是他明白,李沐主意已定。

做臣子的,主公没有决断之前,可以畅所欲言。

可一旦主公有了决断,那么愿做得做,不愿做也得拼了老命地去做。

这点道理,韩仲良还是明白的。

既然上了李沐的船,舵掌握在李沐手中,韩仲良只能认命。

“殿下容臣最后说一句。”

“讲。”

“既然殿下已经决断减免农税,臣自当遵从。只是鉴于国库空虚,可否循序渐进,开年将三成,后一年再降二成,第三年降二成,到第四年全部减免。如此,万一有闪失,也可中途调整,不至于出大纰漏。殿下以为如何?”

李沐有些意动,韩仲良所说之策虽然需要四年,可确实比较稳妥。

魏征劝道:“韩相老成谋国,殿下应予采纳。”

马周也道:“一下子减免五成或者全部赋税,等于令天下百姓一夜间得到意外之财,殿下原本是一善政,可结果恐怕事不尽如人意啊。”

马周的话,李沐听进去了。

确实,如果突然减免百姓所有农税,不但会引得天下大小世家豪族的剧烈反对,连百姓也会因此不知如何应对。

口袋的钱骤然多了起来,身上的负担骤然减轻。

这就象后世一个穷光蛋,突然因拆迁破屋,得到一笔巨资一般。

所做的便是可劲地挥霍。

到头来,可能连安身之所也留不下来。

想到此处,李沐点头道:“韩相所言有理,只是四年太长,孤等不了,按韩相所说,前两年各减三成,最后一年尽免。”

“臣等遵命。”

说来也巧,就在李沐商议改革之事,由魏征代拟奏疏,准备进宫面圣时。

官复原职的御前太监袁仁国来了。

“传圣上口谕,请摄政王、御史大夫进宫,共商国事。”

二人四目相对,千言万语,皆在这一眼中。

李沐和魏征奉召进宫,去了承庆殿。

殿


状态提示:第六百三十一章 欲烧三把火(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