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极品谋士游三国>这个就是从网上抄来的帖子,分析的很透彻,建议看看
有几次的机会去“迎取”汉帝的,但最终这个事情没有搞成,这个是有内外因的。第一次是他的手下沮授提出的,但那时候袁绍和公孙瓒正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说来袁绍的确分身乏术;第二次的机会比较好,正直李榷郭汜内讧正酣的时候,这个时候袁绍除了和黑山贼打,相对比较太平。但最后袁绍内部讨论下来的结果居然是“算了”。这个决定是让后人拿来证明袁绍无谋的主要证据之一,因为研究讨论的结果是那么的“弱智”:一、汉王朝已经苟延喘喘,病入膏肓,没必要扶持;二、有了皇帝麻烦,什么事情都要“请示”。当然一方面可以看出袁绍集团政治见识的普遍“低下”;另则有一些想法在袁绍集团内部来讲,不是一点道理都没有。我认为,袁绍是有“大志的凡人”,认为汉朝没用了,所以袁家有取代之心(底线可以另起炉灶),可见其有大志;从实际使用效果看,皇帝在袁绍手里只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不象在曹操手里,是为“雪中送炭”。因为袁绍本身所具有的身份立场,使得他不会和一些政治名流产生很深的矛盾,但曹瞒却一贯被“冠”以“阉孽”寒族,有了皇帝这面大旗,他曹瞒就可以顺理成章的启用这群“士族”分子,增加其本身的政治号召力。至于说“以令不臣”,这个理由是不充分的:大家各据一方,凭实力说话,天下谁在乎谁有皇帝的“圣旨”?曹操可以拿圣旨来吓人,袁绍一样可以用“衣带诏”来反击(陈琳的檄文就是一证)。说这个“圣旨”在这方面有多大用,那是骗“迂人”的。看来皇帝这张牌天生是给曹操准备的。同时也看出,袁绍集团是早就构思自己“军阀自立”的政治目标(最早的恐怕是刘焉)。

记得有这么一个故事就是(大致是在“反董联盟”的时候),有一次,袁绍问曹操(有点大哥问小弟的意味)“如果这次‘黄’了(反董),你有什么打算?”

曹操很谦虚地反问:“大哥你有什么打算?”

袁绍的回答(原话)是:“吾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天下,庶可以济乎?”

曹操则回答:“吾任天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

我不知道有人怎么凭此就可以看出两人之间的差距:一个胸怀天下(曹);一个目光短浅(袁)。这个看法我十分讨厌,我认为就是:当时袁绍看问题说话比较实在,没有存心计;曹操则比较滑头;同时也应该了解,当时袁绍已为渤海太守,他将目标定在河北很现实,而曹操有心计,再说他的先天条件没有袁绍好,以后的很多事情也实在说不清楚。大致十年之后(官渡之前)我们再来看,袁绍已经顺利地完成了他当初的“计划”;而我们的曹阿瞒却还在焦头烂额中。袁绍一路夺冀州,灭公孙瓒实际上一统河北,同时我们也可知道,在韩馥、公孙瓒这些“龙套”面前,袁绍确是他们的“超人”,可见“相对论”的超级经典!

那么我们来看看作为袁绍的“超人”的曹操这十年来他在忙些什么?首先就是占据兖州,同时收编了30万的“黄巾流民”,编成“青州军”,这时候“超人”开始发家。但他的实力此时和袁绍比,还是差距很大的。这个时候袁绍的所有的心思都扑在河北方面,当然他也不是后顾无忧,他的弟弟正和他此时“闹别扭”。说来滑稽,如果袁绍还算是一个“有英雄气概”的“凡人”的话,那他的弟弟实在是一个“有英雄气概”的“小丑”。今天看袁术的表现实在是让人哭笑不得。《演义》上说两兄弟结仇是因为袁绍不给袁术马匹,所以袁术不开心就“结梁子”了。事实当然没那么简单。袁术是一个一向自以为是的家伙,实际是他表了孙坚做豫州牧,结果袁绍呢还想摆一下当初“盟主”的威风,另派了一位姓周的做豫州牧。结果当然就打起来了,孙坚轻松就把袁绍派的人给赶跑了,但战斗中却意外死了一个重要的人物——公孙越,也就是公孙“龙套”的弟弟。好么,这下双方的矛盾顿时到了兵戎相见的地步。于是袁绍联络了“小弟”曹操,就像“一战”时候的“德、奥”之间的“同盟国”;那么“协约国”是有哪些呢?袁术、刘表、公孙瓒、陶谦,中间后来插了个吕布。从实力对比来看,“协约国”要厉害一点,首先,军事力量上对比,袁术方人多势众;其次,“袁曹联盟”一如一战的“同盟国”面临两线对敌的危险。但两个“发小”经过几年东奔西跑的讨伐,居然一路摆平了“协约国”。当然一方面是袁术方几个势力协调不力,相互支援不够;另一方面可看出袁(绍)曹两个人不一般的实力(主要还是指个人能力)。这场战争可谓中原大战,战斗的结果是:公孙“龙套”直接被k。o;袁术被赶出荆北;吕布被“gameover”;徐州几易其主,但曹操的损失还是比较大的,差点被“插班生”吕布搞得无家可归。吕布可以看作是“一战”中的意大利,本来是跟着袁绍他们干的,结果后来反戈,在背后捅了曹瞒很深的一刀。

好了,现在我们把形势整理一下:袁绍得到了他梦寐以求的河北大部;曹操得到了徐州、青州一部、豫州以及上天给曹操准备的礼物——汉献帝。袁绍的形势范围已经没多少复杂的了,他的势力里面除了“黑山贼”以外,已经没有多少威胁了,补充说明一下:袁绍对乌丸等的少数民族凭他天


状态提示:这个就是从网上抄来的帖子,分析的很透彻,建议看看--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