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佩孚跟着24师,一起从蒙古和黑龙江交界的地方进入到蒙古境内,这是参谋们根据实际情况,载入了无数的参数之后,最终计算出来,考虑到了可能出现的问题,容错率较高,通知24师的时候,已经留有了足够的余量,24师一路顺利,只用了4天,就越过了560公里,每天的速度高达140公里,之所以这么快,是因为在东北和内蒙境内的时候,是用汽车运输的,前面差不多480公里都是采用汽车,只有最后的60公里,才是用脚走下来的。
这里是俄军的后路,俄军的大部队已经通过这里超过一周的时间了,荒漠好无人迹,俄军通过的痕迹还清晰可见,超过70公里的纵深,分成了3个部分,每隔部分都相当的庞大。
人上一万浩浩荡荡,百万大军过境,更是如此,吴佩孚当年在北洋之中,最后的时候,北洋的总兵力也超过一百万,可从来都没有聚集到一起过,加入西北之后,大部分的北洋被整编了,当然,不是争权夺利的那种整编,所有入伍都是一个标准,并没有因为你是北洋的,而看低你一眼,也没有因为你是西北出身而高抬一手,统一的入伍标准之下,仅仅是身体,就清理掉了8成以上的北洋士兵,吸过大烟的肯定是不要的,身体有暗疾,不够强壮,甚至是身高不够的,也不会要,优中选优之下,北洋的百万大军,最终加入到新兵行列的不超过5万,正是这种严格,才造就了西北军的强大。
可是抵达了之后,就算是想要建功立业的吴佩孚,也有些不知所措,70公里的幅面,就算是西北的师。远比北洋的大,一个是超过了2.8万人。除以70的话,一公里才三四百人,对面的可是百万大军,一旦回转,他们一个师,根本就不够看。在吴佩孚看来,300人守卫公里。在无险可守的荒漠之中的,那不是困难,那是不可能的。
很快,师里面的命令下达了,以营为单位,就地构筑阵地,西北的营,基本上都是1000人左右,这样的部队构筑阵地的话。防护度应该是够了,可是总共才20多个营,难不成每一个营都防护几公里。
接下来的命令。更加让吴佩孚摸不着头脑了,他们20多个营。包括他的团内的4个,都是比较集中的地方,等于一个团防护5公里左右的地段,70多公里的宽度,只是重点防护了一半左右,剩下的不管了。
这不是阻击任务么,为什么会这样,难不成,他们只是阻断一部分。
不得不说。吴佩孚的敏感度非常的强,他的猜测你是无责任的猜测。却已经接近了最终的事实,类似24师一样的防线一共有3条,起到的都是阻隔一部分的敌军的作用,装甲部队如果能够突破俄军,把俄军的整体阵营打破的话,第一波追击到的地方会放置一个师的兵力,吴佩孚他们所在的,是第二波,三道铁索拦截,加上还有装甲力量的肆虐,真正跑回去的不多。
之所以这样布置,原因在于阎锡山手头上的兵力不足,要说主攻的是装甲力量,还从东北军区借调了3个师,负责阻挡,而蒙北军区的主要力量,差不多60多万人的主力大军,并没有用在追击和阻挡之上,他们用在攻击之上。
按照阎锡山的计划,用装甲部队突击俄军主力,即便不能够分割包围,全歼俄军军队,也最少能够冲散对方,把对方分成一个个的小的军事集团,分布在超过3万平方公里的广阔区域之中,组织不起来有效的攻击和反击,至于蒙北军区的主力,则会转向向北,只守不攻从来不是阎锡山想要的,从一开始,他就制定的是一个防守反击的策略,歼灭俄军的有生力量只不过是开始,他的目的是全面攻击西伯利亚铁路中段的城市,拿下比如新西伯利亚,赤塔等西伯利亚铁路沿线一系列大中城市,彻底的把西伯利亚,隔断成一东一西的两节。
虽然赤塔是俄罗斯经营多年的要塞,一直都是远东方面和中东路方面的支持,即便是布鲁西诺夫冒险的进攻,率领百万大军突入到蒙古境内,可是在赤塔依然保留了两个精锐的集团军15万人,依托着赤塔完善的要塞,足以抵挡数倍的敌人进攻。
这一点阎锡山早已经考虑在内了,赤塔的位置太关键了,而且防护严密,只有拿下赤塔,这一次防御战既定目的才会达成,虽然西北从上到下都尽可能的避免伤亡,可阎锡山清楚,面对着俄罗斯这样实力强大,动员能力强悍的大国,如果惧怕牺牲,惧怕伤亡,那干脆就不用打了,畏手畏脚,肯定打不了大仗。
按照西北的纪律,这个作战计划,当然会交给参谋部审核的,计划报上来之后,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有不少人反对,强攻赤塔的计划,参谋部也曾经做下过,但是详细侦查了赤塔的防护之后,发现这是一个仅次于海参崴的强大要塞,如果不动用空军和战略火炮的前提之下,最少要牺牲15万以上,才有可能拿下这个要塞。
这还是赤塔的守军不超过10万的时候做下来的,如果赤塔的守军数量增多,攻击方的伤亡也会进一步的提升。
别说是15万的伤亡,就算是1.5万的伤亡,在西北,这个责任也不是一般人能够承担的起。但是这个作战计划,偏偏得到了部分军方高层的支持,赤塔的战略地位相当的重要的,之前他们也考虑到了这个问题,更多的是考虑到下面的人会不会执行的问题,西北重视伤亡,这让每一个指挥官都不会考虑伤亡较大的选择,要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