蕃”同时存在。为什么这一带会被叫做“锡藏”?如果翻看稍旧些的地图可以发现,原来这里的西藏边界之外,以前还有一个“锡金国”,后来归了印度,所以现在看不到这个地名了,据介绍,“锡金”这个地方,是历史上藏统治者站立不稳时南逃的通道,所以,这个地方从“锡”到“藏”是一体的,而如果这样,这里被称为“锡藏”就非常自然了。在这附近的山南地区拉孜县,还有一个“锡钦乡”,而“锡钦”的“钦”字的“qin”,是跟“锡金”的“金”的“jin”几乎完全对音的,“金”在古音里经常读为“gin”,而“钦”则常被读为“kin”,所以是非常易被混淆的,现在“锡金”的英文音就是“”,“金”的原字很有可能就是汉字的“钦”。在“滇藏公路”起点的附近就有“德钦县”,而且西藏、云南还有很多带“钦”的原始地名,如果从先夏大迁徙的路线往回倒着看,在广西还有“钦州市”,总之,这个“钦”字是跟先夏有关的,在先夏从渤海大渡海时,渤海中间的长山列岛就有一个“大钦岛”,而在最北的黑龙江南岸,大概有十来个叫“钦”的地名。“锡”在成为“金属锡”的名字之前,在造字之时,实际上是先夏的部族名,先夏是一个部族联盟,其整体是叫“连山易”的,最开始的五个部族分为金、木、水、火、土的五行,“金”的这一行按“金+易”为“锡”,五行到齐就是“锡、楊、湯、煬、埸”,所以,在先夏发源地的东北就有“锡伯族”,东北以北的“西伯利亚”可能也是“锡”,而在先夏大迁徙末端更远的地域,就有“锡金、锡兰、锡克族”等带“锡”字的元素存在,现在研究历史有一个概念必须搞清楚,少数民族地区的地名,并不全是由少数民族语言的译音而来,其中很多原始地名原本就是汉字的原字,这是因为先夏是一个部族联盟,绝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是联盟的成员,而虽然每个部族可能语言不同,但都有统一的用汉字起过名字,结果在大迁徙的时候,这些部族是带着汉字名走遍天下,并经常以部族名落成地名的,所以,越是原始的地名越是多用汉字,只是后来离大联盟的时代渐远,原带的汉字名字已经淡忘,已经不常用到,所以地名才渐渐不用汉字。西藏源于先夏的痕迹还不止“锡”与“金”,有人曾经说过一件特别有趣的事,他说中国的“鸭绿江”、“雅鲁藏布江”和“伊犁市”可能都是“耶律”,这是一个极大的地理三角形,在这其中,因为“藏”字是“藏地”,“布”是古汉语的“江”,所以“雅鲁藏布江”其实就是“雅鲁江”,音近“耶律”,而“耶律”就是东北“辽朝”的国姓,先夏“辽”的痕迹是“僚”,也是从东北到中原到广东并一直到西南及东南亚,很可能“僚”也有人爬上西藏高原去往远方,西藏及邻近地域明显存在着大量的先夏痕迹,仅就旗帜一个角度来讲,锡金的轮旗、不丹的龙旗和尼泊尔的双三角国旗都是与先夏相关的:其一,轮旗的“轮”的渊源应该是先夏的轩辕,其在西藏先是演化为苯教的转轮,然后被带进藏传佛教;其二,龙旗跟先夏的“龙”有关,而且其形象毫无差异,华夏至今仍是龙文化的延续;其三,双三角旗是先夏部族联盟的旗帜样式,两面三角旗表达的是两个部族的组合(也许是释迦族与廓尔喀族的组合),藏地的风马旗旗阵,其实是先夏部族大联盟的旗阵样式,先夏最高纪录是有近万部族,每个部族挂一面旗就要挂近万旗帜。
状态提示:第三十一章 三易和夏部落联盟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