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了刘海,王绾和李信海沉默了好一阵子,情绪才慢慢恢复过来,他们开始讨论设大明堂的规划。多日来,王绾系统地阅读了各种建筑资料,按照礼制,大明堂是当年先帝宣明政教和举行朝会、祭祀、庆赏、选士、养老、教学等大典的场所。明堂共分九室,一室四户八牖。
他据此要长乐宫工部绘了工程图,但是皇上看了还觉不满意。一天,霍武把他和李信召到宣政殿,言清词明地对他俩道:“霍室的大明堂要体现崇儒的意图,要有大吴的气魄,展示大吴的威仪。”
根据皇上的旨意,王绾要工部做了修改。最后,皇上审定的方案为上圆下方,九室八窗四闼十二重。九室法九州,八窗法八方,十二重法十二月。
狩猎前四天,霍武亲带霍信、王绾、王明波勘测了堂址,要求大明堂建在长郡司马门以东,朝阳门以西。霍武当时就要督促工郊加紧实施,要求在十月朝觐时,儒生能在这里讲授《上古四经六书》。
现在,李信带着王绾策马来到了未来的大明堂堂址上。工匠们见两位大臣前来视察,立即打起精神。
他们围着堂址转了一圈后,王绾兴奋地说道:“在下大体目测了一下,堂丈一百四十丈,比先曹的大明堂大了不少。”
王绾望着远处飘落的秋叶,说道:“这正是皇上的圣明之处。可这件事情要做起来,还真不容易。”
李信不以为然:“难道还有人敢于违抗圣命么?”
王绾点了点头:“太后还不知道皇上有此举动呢!她要知道了,能不干涉么?”
李信沉默了,他不知道该怎样回应王绾的话。从沧月州到长郡,他虽对皇上与太后的关系有所耳闻,却也摸不清底细。他不像王绾身处朝廷中枢,可这里只有他们两人,沉默又觉得不妥,于是像自说自话道:“过了年皇上就十八岁了,太后大概不会过多地干涉吧?”
“你可不要小看太后,刚帝在世时,都对她唯命是从,何况皇上呢?最主要的是太后不是一个人,在她的周围还围着一批固守无为而治学说的人。不知大人注意到没有,对皇上的这次策问,有一个人一直沉默着。”
“谁?”
“花荣。这花荣以崇尚无为而治学说而颇得太后的青睐,刚帝做太子时,他曾是太傅。他的六个儿子现在也都是两千石的秩禄,故而他有万石君之美誉。他们不甘心被排除在中枢之外,必然要找太后的。”
王绾倒吸一口冷气:“大人这样一说,在下倒真有了印象。记得那天在长乐宫外,他就曾放言,说刚帝遵循的纲纪要丢了。原来他……”
“所以!大明堂一事必得有分量的人来主持。这次皇上狩猎回来,我就要奏明皇上,请我的老师章远出山,只有他才能与万石君抗礼。”
“只是不知道大人的这位老师春秋几何?”
“与花兴相差无几。”
“哦,令师春秋已高。皇上眼下可是看重年轻人。”
王绾道:“话虽如此说,可没有他出面,恐怕无人能与花荣抗衡。”
“也是!我们都太年轻,分量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