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三国奇迹之轮回>第二十九章 扶持与打压

殷丞将众人的表情尽收眼底,不由得心中感叹,这一世的曹操在军事方面过于低调了,使得太多人认识不到他的恐怖手段,有自信是件好事,徐庶、陈宫等人能自信满满地面对曹操,总比张昭等人在赤壁时未及战、先欲降要好n倍,可自信过头变成自大,那就不是殷丞想要看到的了。

徐庶他们确实有自信的理由,曹操手下有得是能臣武将、精兵捍卒,可这些殷丞一点也不比他差,而从战绩來看,殷丞从朱提起家以來,几乎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要比曹操取得的成绩好上许多,也就怨不得徐庶他们会小看曹操了,基于这点,殷丞可以想象得到,在自己感慨徐庶等人过于自信的同时,他们也肯定在心中埋怨自己过于谨小慎微了些,可问題是殷丞该怎么说服他们,难道把曹操‘历史’上的丰功伟绩告诉他们,不能吧!

如果按照原先的计划,从江东向曹操发起进攻。虽然不能说必败无疑,然而要冒的风险实在太大,当初拟定这一蛙跳计划的时候,河北一地还在公孙瓒的手里,殷丞原指望在得到江东之后能和公孙瓒联手讨伐曹操的,公孙瓒之所以能成为一方霸主,也多亏了殷丞在黄河边的‘一言兴邦’,他们之间还是有些交情的,把他糊弄來当枪使的概率很高,眼下河北落在了刘备的手里,且不论刘备会不会和殷丞联合,就算他们一起出兵讨伐曹操,那时候究竟谁把谁当枪使就难说了。

可要是撇开刘备独自面对曹操,殷丞又实在心底发虚、手脚冒汗,中原不是益州,在沃野千里、四通八达的中原作战,几乎可以肯定会出现多个战场,如果曹操有意为之,就算兵发十路也照样周旋得过來,换作殷丞呢?他手下大将也不少,兵发十路分头应战看上去也沒太大问題,但是,如果真要这么干了,殷丞可以预见的是,从无一败的滇军将以惨败而告终。

分头作战也总得有个总的战略意图吧!也得有张有弛、有主有客吧!也得分个轻重缓急吧!在这方面殷丞绝对是个菜鸟,诚然,徐庶、周瑜、贾诩等人各个智比天高,出个谋、划个策,应该能够弥补殷丞的不足,可惜,谁敢保证他们这些人想到的计谋能次次都英雄所见略同,如果他们的主意各有各的道理,彼此间有无法说服别人,这时候不就需要主公出面一锤定音了嘛,貌似曹操有这个能力,殷丞却可办不到。

出兵中原就是一场豪赌,赌的是谁能少犯错误,而殷丞犯错的概率远远大于曹操,其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何况,这场豪赌不单比试的方式对殷丞不利,连双方的赌本也不在一个水平线上,曹操资本雄厚,就算有个闪失,也完全有机会从头再來,而殷丞一旦失败,就会输掉手里拥有的一切。

赌本的多少是很关键的,一个小小的疏忽,袁绍在官渡输掉了一切,同样一个疏忽,曹操在赤壁输得比袁绍还惨,可曹操的赌本大,打个喷嚏就又恢复过來了,照样和刘备、孙权打得不亦乐乎。

曹操已经经略属地多年,而殷丞才打下益州和江东,二人的赌本天差地别,现在和曹操玩豪赌,纯属沒事找抽。

既然不能在中原大地上和曹操进行全方位的战斗,殷丞就有必要另找一个主攻方向,这也是他把注意力再次集中到汉中的原因。

从汉中进攻长安,完全可以把战场控制在小范围内,最多开辟一个副战场來增加战术的灵活性,这还是属于殷丞能够接受的,如果打下了长安,接着就是进攻洛阳,由于地理的关系,也不太可能出现乱战的局面,要是再次顺利得占领了洛阳,那时曹操的许昌就处于殷丞的眼皮底下了,许昌是国都,轻易不会舍弃,只要殷丞集中兵力进攻许昌,曹操也就只能和殷丞会战于许昌城下,來个一战定纲常,这样一來,殷丞就能间接地避开了可能出现的中原混战,把自己的弱势转化成优势。

由汉中攻长安,再由长安攻洛阳,最后从洛阳攻许昌,这条线路基本是单一的粗线条,也是殷丞最容易把握住的,其成功概率虽然不高,但绝对比直接进攻中原要稳妥的多,关于这点,在公孙瓒刚死、殷丞还沒有出兵江东的时候,就已经看到了,不过当时他沒有改变进攻江东的想法,一來是因为已经谋划了很久,轻易放弃实在不甘心,二來也是为了能消灭孙策,把吴国这个未來的劲敌扼杀在摇篮里。

占领江东之后,殷丞一度很是迷茫,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此时刘表突然出现,还表露出有结盟的意图,令殷丞眼前一亮,有了茅塞顿开的感觉,从和刘表结盟开始设想,慢慢地,殷丞有了一个完整的想法,可现在手下明显不赞同他的意图,想要说服他们,既不能打击了他们的热情,又不能把那些‘事实’作为依据來加以阐述,这可是很考验殷丞耍嘴皮子的能力的。

“孝直、公台、子敬,就目前的局势來看,出兵攻打刘表是行不通的,这点刚才已经说过了,既然不能战,那么只有和,只有结盟一途了,可要是真的和曹操起了冲突,一个不能完全听命于我的荆州,又会使我们顾此失彼、难以照顾周全,这也是必须解决的问題!”沉默良久,殷丞终于考虑好了措辞开始白话了,先开了个话头,见手下纷纷点头,殷丞就接着说道:“荆州虽然和我们结盟,可一旦我们和曹操开战,想必他们也不愿意听从我们的安排,出兵助我们攻打曹操,所以荆州这边只能守


状态提示:第二十九章 扶持与打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