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凌峰在乘上泰伦斯子爵为他安排的马车后,脑海中依旧在思考泰伦斯子爵之所以会这么大方,毫不在意地将他所提出的那些商业理lùn_gōng布出来的原因。
既然泰伦斯子爵很清楚,在不久之后就要开张的几家报社所发行的新报纸,对于艺术之光报目前的市场占有率将会造成不小的冲击,销量下降几乎是可以肯定的。而即使面对这样恶劣的大前提下,泰伦斯子爵依旧决定将这些商业理论刊载出来,必然是经过了全盘的考量。
那么这么做能够为艺术之光带来什么呢?
一定的好口碑,可以打开商人市场,确立自己在报纸这方面的权威,在商业理论发布的那一期,艺术之光必然会创造出一个不小的销售额。这样算下来,乍一看似乎艺术之光能够获得的好处委实不少,但实际情况是——艺术之光在半年前就已经开办了,口碑方面甚至不用去担心,已经是最好的。而所谓的打开商人市场,首先应该清楚一点:艺术之光报,是一份文艺向的报纸,主要的消费人群就不是商人,更何况报纸本身就拥有一部分商人的市场,这个世界从来不缺少附庸风雅的人,尤其是一步一步在商场中拼出来的商人,没有如贵族那样优越的先天条件,自然会在后天层面上努力去靠齐,而艺术之光自然就是一份了解贵族活动的指南。
而虽然刊载商业理论的那一期报纸会卖得很多,但与之相对的是随之而来的其他报纸针锋相对的营销策略。就柏特莱姆告诉他的情况,那几家报纸都一窝蜂的模仿艺术之光报,想要从文艺方面展开,似乎是考虑到能够消费得起报纸的主流人群还是在贵族。如果读者人群定位在其他层面,对艺术之光的影响倒是不大,但现在这个样子的局面,艺术之光应付起来可是够呛。
“因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没有死,所以就指盯着这种螃蟹,眼光和胆量真是小呢。”
李凌峰很轻易就想明白这些跟风的报社为什么死盯着艺术之光的原因,毕竟在这一块,有这么一个成功的例子在。而想要打破这个局面的话,则需要时间的积累,这些报社如果无法继续竞争,要么直接倒闭,要不然就只能考虑转型,届时他们的目光会自然而然的转到其他的领域,诸如专业性比较强的商业报纸,市井小民的八卦周边。
“想来这就是原因了。”李凌峰觉得自己找到了泰伦斯这番作为的核心,这位主编大人,显然是有这方面的打算的。李凌峰可还记得泰伦斯刚才所说的那句话——我不仅仅只希望《艺术之光》办好而已。
如果说这些后来的报社没有事先打听清楚汉国那边的报纸是怎样一个运作模式,明显是不可能的,之所以这些报社依然只敢跟在艺术之光报社的后头,终究还是因为这件新兴事物对于这边来说还是太新了,整个希罗帝国目前就只有两份报纸:内厄姆报和艺术之光。所有人对此都没有经验,那么沿着先驱者的路走无疑是一个看起来明智而低风险的选择。
不过这样一来,又有许多地方说不通了。泰伦斯子爵为什么要去做培育市场的工作,是怀着怎样的动机呢?
关于这一点,李凌峰倒是有诸多猜测,但因为对于具体的内情没有太多了解,也不好轻下论断。只有一点可以确定:泰伦斯子爵的屁股并没有坐在报社主编兼老板这个位置上,从其行事上看,他是超脱于这个圈子之外的,更上层的。与其说是一个报社老板,不如说泰伦斯子爵是从上位者的角度来施行这一系列的决策的。
“上位者……那么开办艺术之光也可以看做是有意为之了,甚至可以直接将它和内厄姆报联系起来看待。”李凌峰手撑着下巴,靠在车窗上,目光投向窗外的房屋和行人,嘴角微微扬了起来:“如果是从上位者的角度出发,那就可以理解了。想来泰伦斯子爵也不过是一个被推出来的傀儡,幕后的提线人应当就是那位侯爵大人,也就只有这位内厄姆的主人,才有魄力进行这样的拓展。”
之所以说侯爵大人有魄力,是因为报纸这件新事物是受到圣庭严厉抵制的,而帝国方面的态度则不明朗,似乎是迫于侯爵大人在朝中的权势以及展现出来的军事,经济实力,而选择了既不反对,也不赞同的暧昧态度。
这件事如果换在其他地方的话,像李凌峰这样的市民阶层是无法了解的,在权力场之中,这些都是一种潜规则,只有身处在这个圈子里才有可能知道一些内幕。不过在内厄姆则完全相反,这些东西都被内厄姆报给刊载出来了,虽然说得很隐晦,但明眼人还是能从中咀嚼出一二来。似乎侯爵大人并不在意自己的子民们的议论以及对政治的思考。或者说,这就是侯爵大人的目的:开启民智。
“目光真是长远,已经看到了几十年,一百年之后了。”李凌峰将各个关节都考虑清楚之后,不由得佩服起那位素未谋面的侯爵大人。开启民智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时间跨度不可谓不大。“十年育树,百年育人”,想要让民众真正开始学会自己思考,那么要投入的人力物力和时间都是巨大的。
看一看内厄姆近百年的发展历史就可以明白了,内厄姆在历经特纳家族几代人的努力才堪堪建立起了一个框架。内厄姆大图书馆,内厄姆义务教育,报纸等等,无一不是环绕着“开启民智”这一点展开的。
可能有人要问,李凌峰怎么可能这么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