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资宋>第114章 湖上聚会四

西湖上的画舫,差不多就是一幢独立的水上青楼,只是同岸上的青楼不同,这里的画舫大多由一名妓领头主持。如果追溯源头的话,那就是西湖画舫的繁荣同朝廷南下是息息相关的。

靖康之变,汴梁城遭遇大劫,不知多少富户为之残破。但是这种劫难并不完全是金兵造成的,事实上替金兵搜刮汴梁城金银和女子的,正是大宋朝廷自己。如果不是大宋朝廷自己遣散了各地前来的勤王军,金兵最多也只能望一望汴梁城的城墙就该北返了。

但是城内的两位官家只知道一味推卸责任,而朝中的大臣又抱着党争排斥异己,城中军民无所适从下终于变成了一团散沙,最终为金人随意宰割。

可是在金人围城的初期,金军的人数其实并不足以包围整个汴梁城,甚至于他们占据了外城的一小部分就不敢继续深入了。因为汴梁内外城交错的大小街道和密密麻麻的临街小楼,实际上就是一个天然的堡垒,金兵骑兵一旦进入这样狭小的街巷,无疑就是自杀。

如果没有汴梁朝廷的配合,和后方金军主力的陆续赶来,金军根本无力攻破这样一座面积广大且人口众多的大都城,特别是这座城市还依靠着运河能从南方各地源源不断的获得物资上的补充。

于是乎,在围城的初期,一些颇有远见的大户就带着一点细软和家人坐船南下了。这些人大户虽然跑的比较快,但他们还是以为等金人退去之后,他们还是能够返回家园的。只是谁能想到,他们等来的不是金兵退去的消息,而是整个朝廷的南下呢。

立刻了自己的家园,也就等于失去了家业。这些大户虽然携带了一些细软出来,但并不足以在南方恢复自己的家门。有些人只能改行去做小商贩或是自耕农,不过还有些人却吃不得这样的苦,不免就把心思动到了自家女眷的头上。

他们并不愿意直接把女眷送去城内的妓寨,又没有财力在城内买土地盖楼,便只能在这西湖水面上打起了主意。于是,在这些人的带动下,这西湖上的画舫就一日多于一日了。于是临安百姓就把城内那些小门小户的私娼叫做花茶坊,而把这浮在西湖水面上的一艘艘画舫,叫做了水茶坊。

既然被叫做茶坊,这船上自然是有香茶供应的,而且还有几位佳人抚琴唱和。因此这种画舫最得那些读书人和官吏的欣赏,也是这些人私下聚会最常选择的地方。当然,租下一艘画舫在湖上游荡一日,没有五、六十贯的花销是下不了船的,穷苦书生就别想着这等美事了。

史浚之所以能够被这些主战派友人这么快接纳,同他经常出资举办这样的聚会是分不开的。上船没多久,沈敏就看出来了,这陆续上来的十几人,其实并没有把史浚当一回事,只是把他当成了聚会付账的钱包而已。

这也难怪史浚非要把他给拽过来了,这里也就他们两人之间还有话可谈,其他人则统统都是一副怨气满腹的心态。当这些人聚在一起之后,还没说上三句,就开始回忆起父辈的荣光,和受朝中奸贼打压的苦楚,偶尔还埋怨两句官家看不到真正的忠臣究竟是谁。

沈敏听的久了,发觉这些人好似被主人家抛弃的闺阁怨妇差不多。如果拿后世的人群做个比方,大约就和满清遗老遗少的腔调没什么区别。反正他们的谈话中除了抱怨和夸耀父辈的荣光之外,基本就没什么值得一听的。

就连船上给客人谈话调解气氛的几名小姐,都听的昏昏欲睡难以插话,开始拿着手中的团扇遮住口鼻,打起了哈欠来。沈敏从一开始就注意到了,这画舫上的几位小姐并不十分出众,大的几乎都有三十出头了,小的不过才十五、六岁,显然这艘画舫显然是湖上较为廉价的一艘。

不过对于这些刚刚从边远军州跑回来的人来说,这样的环境和过去被流放的生活相比,已经算是在天堂之中了,所以他们才会把史浚接纳进自己的群体,而不再去追究其父背叛主战派的事情。

察觉到这些人本身似乎并无什么才能,而他们聚在一起也没有什么计划和目标,只是跑来享受一番并吐吐怨气。沈敏于是很快就把注意力从众人身上收了回来,一边欣赏着船外宋代的西湖景致,一边替史浚解答一下某些物理方面的疑惑。

他是把这次无意参加的聚会,当做了一次真正游山玩水的聚会了。只是沈敏不想给自己找麻烦,麻烦却并没有避开他。作为今日被史浚带来参加聚会的新朋友,从沈敏上船之后就已经被这些旧人给盯上了。

鄱阳洪氏也算是主战派中的一员,加上洪氏三兄弟的进士身份,沈敏加入到这场聚会中,其实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可主战派内部从来不是一团和气的,昔日吕颐浩、朱胜非同赵鼎、张浚之间的矛盾,并不比主战派和主和派之间的矛盾更小。

而今日船上这些人虽然属于主战派官员的子弟,可是他们基本上都是属于主战派内失势的那一群。而鄱阳洪氏就不同了,虽然洪氏三位进士辞官在家守孝,但是他们的同乡陈康伯现在却是朝中主战派的领袖,位居吏部尚书一职。

如果不出什么意外的话,这位陈尚书必然是要成为大宋宰执的。自秦氏独相一十五年之后,朝廷选官之法已经大坏,宰执用人必以政见、同年、同窗、乡里、姻亲故旧而用。在座的可不认为,陈康伯进入中枢之后能够转变这个风气。

于是原本是一群主战派中


状态提示:第114章 湖上聚会四--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