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朝,董明破天荒的驾着驴车来的。他坐在假把式的位置上,旁边是抱着膀子缩在棉衣里的诸葛亮,一张小脸被冻得通红,五官也因为寒风而拧巴到了一起,看起来皱皱巴巴的。
“冷?”
“还好。”
董明摸了摸诸葛亮的考:“木棉还是冷了一些,不怎么保暖。等稳定了之后,让人去一趟西域,那边有一种叫棉花的东西,比木棉暖和多了。”
“真的嘛?”诸葛亮好奇的问道,他倒不是怀疑董明说的话。只是作为一个合格的捧哏,他的接话不是?
“当然是真的了。”
师徒二人说着话的功夫,来到了皇宫前。董明下了驴车,将诸葛亮抱下来,然后叮嘱道:“一会儿有人会告诉你在哪里等我,不要乱跑啊。”
“学生知道了,老师放心吧。”
董明笑着摇摇头道:“偏你要跟来,如果困了的话,就在驴车上睡一觉吧,为师给你带了被褥。”
说着,董明将驴车上的一个木箱子搬了下来,木箱子下面是一床被褥,看起来很是暖和。
“老师快去吧,学生会照顾好自己的。”诸葛亮挥了挥小手,让董明不用担心。
董明点点头,将木箱子背在身上,融入到了来上朝的百官当中。不少人见到他之后,都客客气气的跟他打招呼。
“原来是尚书令来了。”
“尚书令,早啊。”
“尚书令,吃了吗?”
就算是朝官,这打招呼也跟普通百姓没什么区别啊。倒是他们的称呼,让董明觉得颇为有趣。尚书令啊,没想到任命刚刚下来,所有人就都改口了。
进了大殿,董明不能去坐自己之前的位置了。作为尚书令,他跟新的御史中丞夏允、司隶校尉袁绍两人,单独坐着。
这叫“三独坐”!
汉百官朝会,一般接席而坐,此三官独坐一席,以示皇帝优宠。
他到的时候,夏允和袁绍已经到了,两个人坐在一起,在袁绍的右侧给董明留了一个位置。董明也不介意,走过去,跪坐下来。
“伯照箱子里装的是什么?”董明刚刚坐下来,袁绍就满是好奇的问了起来。其实不单单是袁绍,夏允也一脸好奇的看着董明背着的箱子。
董明将箱子解下来,放到了跟前,然后对袁绍笑道:“一些文章罢了。”
“哦?”袁绍眉头一挑,哦了一声,但是却没有继续追问。
就在这个时候,刘宏有些慵懒的从后侧入殿。最近刘宏越来越不在乎这些繁文缛节了。哪怕是上朝,也都是掐点自己过来。
走到自己的位置上,刘宏坐了下来,然后道:“人都到齐了吧?到了就开始吧。今儿有什么事儿要说的?”
对刘宏的随意,百官也都习惯了。而且也不会有人说他什么。一来,不少在乎这玩意的官员已经被刘宏给处理了。二来,大家都知道眼下刘宏不好惹,没人愿意在这种事情上触及他的眉头。
而且真要说起来,这关上殿门,都是自家人,有番邦外臣在的时候,刘宏比谁都讲究。能做到这一点就行了。
刘宏话音一落,杨彪就中气十足的喊了一嗓子:“臣,有本奏。”
“你说。”
杨彪要说什么,董明很清楚。他都奔走联络这么久了,也该发力了。
变法。
杨彪说了那么多,核心思想就一个,那就是变法。当着百官的面说出来,无疑是给刘宏施加压力。他刚说完,还没等刘宏说话呢,杨彪一系的官员一个接一个的上前附议。
人虽然很多,但是董明知道,这些人只能壮声势,真正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就不好说了。但是有三个人,董明一直很在意。
这三个人就坐在最末尾的位置,也不说话,全都板着脸,坐在那里从姿势到动作,全都一丝不苟,合乎礼节。
这三人,也不是什么朝官,就是三个小老头,可是这三个小老头,有一个共同的称号,当世大儒!
真正的,实打实的当世大儒。
郑玄、孔融、卢植。
郑玄,董明一开始对他不是很了解,到了这个时代之后,才知道这是一个多么牛啵依的家伙。别的不说,就单说一点,从郑玄开始,儒家的经学进入了大一统时代。
孔融,不单单只是孔子的二十世孙而已,也不仅仅只是董明印象中那个让梨的小老弟。眼下的孔融,以文章称雄,堪称文坛领袖。
再说卢植,跟郑玄是同门师兄弟,两人都师从大儒马融。他还有两个得意弟子,一个是如今在幽州当官的公孙瓒,一个是如今名满天下的刘备。
这三个人眼下都没有什么官职,但是说话的分量却非常重。而且忽然就出现在了朝堂之上,让董明有些不祥的预感。
“行了!”就在董明胡思乱想的时候,被吵吵的有些烦闷的刘宏拍了拍跟前的桌案道:“乱糟糟的像什么样子?变法是吧?图强是吧?可以,给个章程,让大家都看看。”
杨彪自然早有准备,从华丽掏出来一卷纸,董明搭眼一瞧就知道是西池村出产的。无他,那纸又白又薄,只有西池村能产出来。
“臣之方略都已经写在上面了!”杨彪朗声说道。
“呈上来!”刘宏也不耽搁时间,直接让杨彪呈上来。
“念一下吧。”
刘宏自己也没看,随手给了旁边的小太监。
小太监清了清嗓子,一字一句的读了出来。说起来,董明一直觉得太监这种玩意,都是变态。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