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最后一个北洋军阀>卷五 重树历史 第七百八十九章 《九国公约》签订

王茂如和孙立文之间的矛盾在与政治博弈,而不在于什么交情,王茂如要做的就是干扰孙立文的心智,这个人非常容易相信别人,此乃作为政治家的大忌。也正是他所犯的这种大忌,让王茂如更加能够利用起来。孙立文考虑到政府中的稳定以及民党中人的确对王茂如发起了攻击,首先在道义上便吃了亏,于是撤销了所有对北方官场不利的议案,其中包括烟税。

烟税也就是大烟和大烟周边的产业税务,民党中人希望全国禁烟(禁止鸦片)原本出发点是好的,可是中国人吸大烟近六十年了,早就养成了这个习惯,有的人不吸大烟就像是要了他的命一般。同时民国是门户开放的国家,中国禁烟,西方国家则将这每年几个亿大洋的钱全都捞到自己手中了。因此民党的禁烟令便是一个理想主义理论,最终将导致危害自己国家。于是民党又提出了烟税法案,要求烟税归属政府管辖,而不需要国防军军方再管理。

当然,这每一发子弹冲的都是国防军,可是受伤的却是王茂如的威信。孙立文也意识到民党有些急功近利,同时也逐渐意识到某些政令议案必须提前与北方党派交流,并充分考虑到军方的利益才能提出。而在钢铁业上王茂如一场坚定的态度,让孙立文意识到,与王茂如硬来是不行的,现在只有收买他,软刀子对付。纵然民党中有些极端势力仍然在叫嚣应该以硬对硬,可是孙立文的决心已下。朱执信等强硬派的建议被他一一驳回。

当晚王茂如睡得迷迷糊糊的时候,有人敲门,急切地说道:“老师。有重要消息从美国传回来。”

智雅和王茂如同时醒来,王茂如拍了拍她,笑道:“没事。”他穿着睡衣便走了出来,见到是冯尹彬手里握着电报,报告说道:“刚刚得到消息,总理代表我国签署了《九国公约》。”

王茂如额首道:“很好。”事实上他长松一口气,九国公约的签订意味着日本在中国的势力被削弱。

《九国公约》比起历史上的《九国公约》来说多了一条。本次共约一共十条,其中与历史上不同的是第四条各国机会均等,第五条关于铁路权。第七条关于各国沟通和增加的第十条关于中国外东北与外西北问题均不一样。

第四条各国之间与中国签订商业协定均为商业机密,符合商业规律,各国政府不得干涉商业集团政策。

第五括建设转让抵押各国机会均等。建设后管理者为各国人民。各国相互转让也需要机会均等。管理者应为被转让者。第七条各缔约国如果某种情况下牵涉到协约中的规定,则应与其他国家以及中国组成沟通团,相互达成备忘录。

第十条中国之领土收复问题,应与各国协商,不违背各国之和平意愿,外东北与外西北应作为缓冲之地,各租界遵守清国协定,外东北暂时中日俄三国共管。其中以中国做宪兵,日本做警察。俄国做政府官员。

而《九国公约》也规定了日本必须归还中国山东省内所有铁路,日本陆军必须从中国撤军,青岛只保留规模不超过两千人的海军陆战队,青岛中日共管。而中国黑龙江省内三条日本修建铁路,中国政府斥资回购。

王茂如当初允许日本在东北内部修建几条铁路,目的便是在九国公约上给日本挖坑。这一次日本吃亏吃大了,尤其是东北的三条铁路,分别是呼伦城到额尔古纳左前旗,呼伦城到新巴尔虎左旗,齐齐哈尔到瑷晖县三条铁路,其中第三条铁路刚刚修建到北安城。日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以及金钱在这三条黑龙江省内的铁路上,日本认为中国东北迟早是他们的殖民地,因此对这三条铁路的投入和建设都非常认真。冒然被夺走,怎能不引起日本的反弹。这《九国公约》背后,也透露着英美法等欧洲白人国家对日本的抑制,尤其是这次英日冲突,让大英帝国见到了他的这个学生心中的野心。

黑龙江三大铁路线和山东三条铁路线归还中国,不单让日本财政损失惨重,还让日本在国际上威信全无。尤其是在日本的扑从过韩国,数万支持日本的韩国人跪在地上大哭不已,说此举让大日本帝国颜面尽失——这让金九等人看到了气得不行,他们现在在日本,却看到自己的同胞因为日本在国际上失利而哭得痛心疾首,岂能不气得够呛,大骂这些人通通该杀。金九于是与人策划,一定要给日本政府一些颜色看看,让韩国人惊醒,我们不是日本的仆从,我们是独立的种族——韩奸深深地刺痛了大韩民国临时流亡政府的所有人。

而在日本的裕仁皇太子更是愤愤不平地表示说《九国公约》是对日本民族的侮辱,正如《贡比涅森林协议》之于德国一样,日本迟早有一条会将这所遭受屈辱完全讨回来。

而《九国公约》又何尝不是对中国的一种侮辱呢,门户开放利益均沾,各国强行要求中国签署的这份协约,就是想要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而中国政府在这次议会上屡次提出的接收海关的问题,根本没有得到各国的相应。

这《九国公约》协约对中国有利的方面有四点,第一点:日本军队从山东撤军,日本在山东之保留两千以下海军陆战队,甚至连警察也需要雇佣中国人做日本警察,青岛成了半殖民地地盘,而不是像旅顺大连一样割让给了日本成为了日本的地盘,并被屈辱地改称为关东州。

第二点:黑龙江的三条铁路卖给中


状态提示:卷五 重树历史 第七百八十九章 《九国公约》签订--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