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给朝廷的回复,很快就传到了李鸿章那里。
李鸿章在接到消息之后,对着南方是破口大骂:“儒子小儿,因私废公,我定要在皇上面前参你。”
李鸿章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办的,当天他就写了封奏折,送到了军机处,弹劾刘海延缓速度,迟疑不前,只知保全自身,不知北上杀敌。
军机处的礼亲王世铎得到李鸿章的奏折之后是如获至宝,这个人因为刘海几次被慈禧太后所折难,因此上早就怀恨在心了。
因此在第2天的大朝上,礼亲王世铎拿着李鸿章的奏折,当庭弹劾刘海,要求罢免刘海的两江总督职务。
可是现在的军机处可不是原先礼亲王世铎独揽大权的时候了,现在的军机处中增加了一位重量级的人物,那就是恭亲王奕欣。
这为恭亲王虽然说原先的时候和慈禧太后是盟友,但是自从被慈禧坑了,只能在家养老之后,一直是耿耿于怀。
这一回在光绪皇帝鼎力支持下,终于是重入军机,而且他也知道光绪皇帝的艰难,以及慈禧太后的跋扈,所以心中的天平早就倾向了他们爱新觉罗家的子孙了。
恭亲王奕欣现在已经看出来了,刘海是想保存实力,而他们的这位皇上是想着北洋和日本人两败俱伤。
最后恭亲王还是做出了选择,毕竟皇上可是姓爱新觉罗的。
于是恭亲王奕欣当庭就将李鸿章的奏折给驳了回去,而且理由也10分的充分,这些年来南洋水师的军费几乎就没有给到位,全部都被北洋挪用了,这么多军费加起来,北洋水师竟然仍然不敢南下与日本作战,更何况南洋水师缺少军费,军舰不整。
朝廷上的文武大臣听到恭亲王奕忻竟然睁这眼说瞎话,便都明白了这位王爷的意思。于是恭亲王这一派的人,都纷纷跳出来为刘海说情。
而接下来皇帝的老师翁同龢也在朝堂上公然支持刘海,驳斥礼亲王世铎。
“两江总督刘大人,并没有说不派军舰北上,只不过是由于这几年军费紧张说,南洋水师燃煤和火炮的炮弹都有短缺,他已经向外国人定了一批,只等炮弹到货,立刻就能北上。”
礼亲王世铎这一来被众人围攻也是孤掌难鸣,因此李鸿章的奏折就这样不了了之了。
现在的大清国恐怕都在看李鸿章的笑话,就帘李鸿章的后台,慈禧太后心中也未免没有让李鸿章消弱一些实力的想法。
但是李鸿章却不能就这么消极,他也是多方应酬,像英国人提出了约束日本海军的建议。
而英**方对于日本击沉高升号也是十分愤怒,甚至许多的英军将领向议会提出了立刻出兵日本的建议。
但是李鸿章等来的却是“日舰击沉高升号是合理的,责任不在日本”,责任在清政府,应赔偿英国的损失。
这一下整个清国是舆论大哗,甚至有的人公开在报纸上写出了“天理何在,公道何在”。这一下整个清国对于英国人的观感迅速的下降。
李鸿章见英国那边不顶事,于是便把目光投向了大洋的另一边,美国人的身上,希望美国人从中斡旋,能够使战争得到避免。
但是这一次人家日本人又早有准备,日本秘密聘请了美国《纽约论坛报》的记者豪斯作为国家宣传战的总指挥。
豪斯很熟悉西方媒体的运作方式,在他的精心策划下,中国与日本分别代表着野蛮与文明的形象在西方媒体和民众中形成共识,日本成为帮助朝鲜驱赶清国的正义者。
当时的纽约《先驱报》报道说,日本在朝鲜的作为将有利于整个世界,而日本一旦失败,将令朝鲜重回中国野蛮的统治。
《纽约新闻报》也曾发表评论说:“中国的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和独裁中得到解放。”亚特兰大《先进报》说,美国公众毫无疑问地同情日本,认为日本代表着亚洲的光荣与进步。
正因为有这些舆论基础,美国政府也做出了不干预的决定。
到了这时,李鸿章几乎是山穷水尽,只能是被迫决战了,但是在这危机中竟然让他看到了一丝的希望,原来俄罗斯大使在路过天津时拜访了李鸿章。
俄国大事根本就不准备帮助清国,但是他表面上仍然同情青国,答应从中斡旋,其实俄国只想再清国捞些好处。
而李鸿章和俄国接触的这件事,很快就被日本的情报机关探听明白,因此日本通过英国领事馆,直接就把消息通知了英国政府。
而在远东英国的主要的国防政策就是抑制俄罗斯,现在俄罗斯竟然想通过清国在远东进行扩张,英国自然是不愿意。
这一下不论是英国政府和军方还是民间,都已经同情日本了,清国政府现在可以说被世界孤立了。
而对于英国政府的态度,刘海这边感觉的是最明显的,本来刘海已经向英国政府购买了一批军舰的炮弹,而这批炮弹已经运到了香江,很快就能交接,结果突然接到英国政府的通知,由于中日两国交战,英国保持中立,所以这批炮弹不能够交付给南洋水师。
刘海听到这个回复之后气的是咬牙切齿,他可是知道现在英国人可是把一船船的各种物资送到日本去,哪是保利持什么中立,这简直就是帮着日本人打清国。
但是刘海还是将这口怒气咽下,毕竟现在英国的实力可是在最巅峰的时候。
于是刘海为了自己军舰能够拥有足够的炮弹,只能是带着炮弹的制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