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皇后是经历生死的人,她现在能完好如初得益于李宽出手相救,要不然她已经与李世民阴阳两隔,更别说还能活得如此幸福。两人做夫妻已经二十多年,不说知道彼此心中所想,却也能猜个大概。
“皇上还介怀当年那件事?”长孙皇后见李世民半天不说话,小心翼翼的说道:“当年那事并未查清,事实到底如何仍未知晓,眼下楚王流落在外多年,是时候让他回来了!”
李世民皱了皱眉头,他对李宽的态度自己都说不清楚,小时候他根本不待见这个次子,直接将其过继给五弟李智云为嗣。自从李宽医治长孙皇后回京再次相见,两人真正意义上的说话,李世民又觉得对他有些愧疚。
这份愧疚之心让李世民暗中命令盖文达多多注意李宽的动作,这也是为何盖文达的这份奏报不必经过尚书省直接送到太极殿呈给他批阅的原因。但是,李世民知道李宽这些年在荆州的所作所为时,愈发失望。
回想起当年李宽在先皇的身边待了数年之久,每次见到自己时脸上的淡然与不屑,让李世民心里都有气。原本还想多看看李宽两眼,到最后直接无视他的存在。
转眼间李宽便要满二十岁,真正的成人,这让李世民百感交集。他与长孙皇后生下的子女都在膝下承欢,除了已经出嫁的女儿不在京城外,其他子女都在,就连其他妃子的子女也都在京城,并未真的离开。
只有李宽这个过继给李智云为嗣的儿子离开京城,就算先皇李渊不说按照惯例也得离开京城,除了李世民亲生的子嗣外,以及未出阁的女儿其他王爷都必须前往各州担任大都督,远离长安。
楚王李宽是一字王,亦是第一位被外放的王爷!
李世民每每想起此事都觉得有些奇怪,按照先皇对李宽的宠爱程度,李世民猜测他绝对不愿意让李宽离开长安城,怎么反其道而行之主动要求让他离开京城,李世民猜测这是先皇保护李宽的做法,加上王槐、赵谦、钱武三人也离开长安前往江陵留在大都督府时,李世民这种感觉更加明显。
于是,李世民暗中调查是否别有目的,然而追查的结果是李宽除了吃喝玩乐外真的没有别的可取之处,身为大都督哪怕是名义上的一次也没有去过军营,就连府衙在哪都不知道。
长孙皇后提及的事情,李世民脸色骤冷,犀利的目光望着前方,整个人看上去都像是随时要爆发的猛兽,这让长孙皇后心里一惊,眼中满是担忧之色,温柔地握着李世民的手,让他能平心静气下来。
“皇上,事情都过去了二十年,真相都未查清仅仅是一面之词,并不能说明那事是真的!”
即便过去了二十年,李世民听到那件事仍然难以保持冷静,对他而言那绝对是一种天大的侮辱。正如长孙皇后所言,他的确没有下令追查真相就武断的判罪,连带着这件事知道的人少之又少。
“再说妹妹就算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这么做!”长孙皇后又补了一句,李世民闻言冷笑一声:“她有什么不敢?她的训滥悴磺宄吗?那个时候能别说你就连我都不被待见!”
长孙皇后想起她时脸上露出一丝无奈,正如李世民说的那样,性子太过刚烈,就算是先皇在世时也不过是礼数上的招呼,沉浸在以前的回忆许久,长孙皇后接着说道:“那楚王这事您该怎么做?毕竟先皇留下遗命,皇上您必须信守诺言才是!”
“真不知道父皇当初是怎么想的!”李世民想起此事就心烦意乱,他真的搞不懂为何先皇会如此安排,非要让李宽年满二十岁时行加冠之礼,必须让他认回并承认其皇子身份。
长孙皇后是为贤妻良母,她不过问朝政之事,却懂得如何通过自己与李世民的夫妻感情委婉地劝谏,哪怕先皇李渊已经不在人世,身为人子的李世民也不该如此说他,不过这事又让李世民头痛,左右为难。
长孙皇后沉思片刻,道:“皇上,或许先皇的本意是好的,只是我们并不懂!”
“本意是好的,这有什么好的?”李世民苦笑的说道,“让我这个做儿子去猜他这个父亲的做法,皇后你又不是不知道先皇的本事,要是直言还好说,偏偏有话不明说,让我去猜怎么猜得到?”
长孙皇后略显尴尬,对于先皇的本事她做儿媳的自然不敢妄加评论,只得当做没听见一样。但是李世民脸上苦恼,身为妻子的长孙皇后,自然愿意与他一起承受。
“先皇的遗命必定不能违背,要不待他回京以后,便交给了妾身管教如何?”长孙皇后想了想只能这个方法,李宽回京乃是先皇遗命,再说李世民也亲笔写下诏书,要是违背遗命那就真的大逆不孝了,世人对于李世民的评价将会更差。
李世民也是考虑到这件事的牵连甚大,这才迟迟不做决断,要是真的让李宽入京并且承认其皇子身份,他是真的一百个不愿意。如果李宽在荆州表现良好,那倒是无妨,奈何是扶不上墙,只吃吃喝玩乐,这样的李宽他是真的有些为难。
虽然他是皇上没错,李世民做事却不能毫无顾忌,也不能一意孤行,必须以大局考虑。李宽从李智云为嗣的身份,又回到皇子身份,那些跟随他身边许久的老臣自然清楚其中缘由,然而二十年过去了,物是人非,朝中官员也换了一批,怕是会有阻挠。
“你来管教他?”李世民狐疑地看了一眼长孙皇后,见她郑重的点头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