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皇宋无敌>175、朝会诸臣议事

汴梁,热闹繁华如初,天还未明朗,便已人声鼎沸。

恰巧今日是朝会,早起的赵曙喝了一碗米粥便起身前往垂拱殿。

高皇后想着让赵曙再多吃些,一碗米粥哪里撑得住。

可是,赵曙摇头,“朕实在是没胃口,吃不下。”

高皇后只好作罢,为防着官家在殿上饥肠辘辘伤了身子,高皇后令人带着一盒糕点随之上殿。

今日的朝会依旧如以往,商讨着大宋朝地方上的政事。

韩琦站出道:“官家,西北马场产马数量大为减少,应提早做出对策。”

大宋朝的马场本来就极为的稀少,边军中缺少战马更是常态。

而今,西北这个马场再报上来这一消息,无疑就是雪上加霜。

没了战马,难道你想让边军士卒用两条腿跑着去打仗,恐怕还没跑到地方就累垮了。

韩琦上过疆场,懂得军事,他明白马场的重要性。

文彦博却是站出道:“我朝这些年来战事颇少,战马数量减少也属于正常事,再者一说,每匹战马的耗费实在惊人。”

当文彦博说出这番话的时候,既不能说他说得对,也不能说他说的错。

文彦博与韩琦两人出发点不一样,韩琦想的是战事,是边军,而文彦博想的是钱粮,是大宋朝的财政负担。

谁对谁错?

赵曙都说不出一二来。

韩琦站出再道:“一国一朝,不可少了武备,不然,就是待宰的羔羊,臣听闻辽国正在扩充军队力量,其意不言而明。”

近来,先是回鹘与阻卜贡于辽,其后,辽国又是大肆扩充自己国家的武备。

很明显,辽国这是野心勃勃,不甘寂寞。

倘若大宋朝坐以待毙,迟早是要灭亡的。

当然,韩琦不敢如此一说,却是要提醒所有朝臣,邻国不安分啊。

富弼也是站了出来,道:“启禀官家,辽皇耶律洪基颇有雄心壮志,先是更改国号为辽国,后又征服周边小国,现如今扩充军备,不可不防。”

人家的意图都如此明显了,我们大宋朝再装作不知就有些过分了。

富弼为人清直,该说的话他还是会说出来的。

想当初他连自己的丈人晏殊都敢骂一二句,此时所议之事,事关国家荣辱,容不得他夹杂一丝私心进来。

文彦博对此也不是不知,可是,表面上看起来,大宋朝国昌民乐,可是,朝廷每年的财政也是吃紧。

不能够只考虑军备,而忽略了民生问题。

“时至今日,我大宋朝边军士卒数十万,每年往边军拨出的钱粮已是天文数字,加上战损等,更是数额巨大,长此下去,恐怕等不到敌国来攻,我们自己就撑不住了。”文彦博甩袖道。

何况,地方上每年都伸着手找朝廷要钱、哭穷,说这地方发生了水灾,说我们这里有盗贼,要去灭盗。

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真是一个令人头疼的事情。

这些,都是需要钱粮作为支撑的。

所以,朝廷要精打细算,不可大手一挥,就将钱粮拨了出去。

这是作死行为。

韩琦道:“再困难,也得要保障边军士卒能够吃饱饭,有杀敌兵器,不要等到敌军一至,就溃不成军,落荒而逃。”

说到底,他韩琦是支持加大大宋朝军备支出的。

这是他的一贯原则,不容更改。

就像前些年,疆场上的那种惨状,他韩琦不愿再现第二次。

文彦博顶回来道:“没了百姓,没了水源,哪里来的大宋朝,又谈何边军士卒保家卫国?”

文彦博坚持要先保住民生,再去说边军军备问题。

赵曙的头见到这一幕又开始有些头疼了,一边是当朝宰相,一边是枢密院的枢密使。

此两人,都是国之柱石,谁说的都有道理,可是,谁又劝不了谁。

这种事,赵曙每经历一次就头疼一次,这是一个永远解决不了的问题。

人人都说将相和、将相和,国家才能够兴旺,可是,这将相差不多是永远不和。

再者一说,如果真是将相和了,赵曙也会头疼,想着怎么平衡朝中群臣。

说白了,赵曙的日子就每一天好过过。

屁股下的这个皇帝位子,烫得慌呀。

可是,赵曙既然坐在这个位子上,就得谋其政,不然,又会被人痛骂昏君。

好难。

赵曙在上面瞅了好一会儿,想着出来一个人赶紧调和调和,别让韩琦和文彦博俩人吵架了。

瞅了一圈的赵曙才发现,欧阳修这个老滑头竟然躲在一角偷着乐。

这一看把赵曙给气的啊,你个老不死的,朝堂上都乱成这般模样了,你还稳得住。

赵曙心想:不成,不能够让欧阳修这般清闲。

于是,赵曙咳嗽一声喊道:“欧阳卿家。”

这一声叫喊直接让欧阳修清醒了过来,他正看韩琦和文彦博这俩老头吵的正酣呢,官家喊自己干啥。

可是,欧阳修不知他自己已经上了官家赵曙的黑名单。

听到呼唤的欧阳修忙站出来道:“官家,臣在。”

赵曙被他的反应又是气的一乐,平日里欧阳修倒也做事情,不过就是爱偷懒。

不然,赵曙早就让这老家伙回家养老去了。

可是,朝中又不能够少了欧阳修,这位老臣子经历两朝,朝政经验颇丰,处事也是干脆。

这不,此时就需要这人的调解。

赵曙问道:“不知欧阳卿家如何看到这件


状态提示:175、朝会诸臣议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