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昨天,忍无可忍的高仙芝破天荒地拒绝了他又一次的索贿。
岂料边令诚将衣袖一甩,尖声尖气的揶揄道:“哎呦!高大帅现在是右金吾大将军了,圣人眼里的红人,怕是早就不把咱家这个老战友放在眼里了。也罢!咱家这点小事,就不劳烦您了!”
说罢,他气哼哼地走了。
高仙芝见他如此可恶,索性也任由他去了,反正现在不比当年在安西时候,什么都要靠边令诚向圣人通报;他也知道,边令诚本人也早就不愿在前线呆着了,有亲自回朝复命的机会,他自然不会拒绝……,等守住了潼关,再等安西四镇和陇右三镇的精兵调上来,重新收复洛阳还是有把握的。
故此,他也没将这个宦官放在心上!
岂料,这一下便铸成了大错!
……
边令诚刚刚出发,高仙芝与封常清便主动放弃陕州,将五万大军收缩回潼关防御。
如此一来,临汝、弘农、济阴、濮阳与云中等各郡旋即落入叛军之手,同时,叛军横扫河北、河南两道,所到之处,大多数州县都不做抵抗便投降了叛军。
但也亏得如此,当叛军“四虎”中的“鬼见愁”崔乾佑亲率主力攻至潼关城下时候,高仙芝和封常清二将也刚刚好完成了布防,他们采用的坚壁清野的战术极为有效,加之潼关深沟高垒,叛军竟然一时无法再向前推进一步。
双方进入短暂的相持阶段。
……
然而,就在距离潼关仅三百里地的长安城中,当看到监军边令诚亲自送回来的前线军报的时候,天子李隆基却龙颜大怒。
封常清也就罢了,连自己如此器重的高仙芝也竟敢公然违抗圣旨,还未经自己同意就擅自退守潼关,将洛阳和京畿道的大片土地白白的送给叛军,真是大逆不道!
在那一刻,他又想到了安禄山,想到了史思明,甚至想到了前不久在洛阳直接投敌的毕思琛,他自谓对这些人不错,可是他们却偏偏去做了反贼……!
他的心在隐隐作痛,他的怒火在胸中燃烧!
边令诚又故技重施,哭丧着他的白色三角脸在天子面前火上浇油。
“圣人!那封常清根本没做像样的抵抗,六万大军几天就全军覆没,丢失了洛阳,他自己跑去跟高仙芝汇合,两人常在一起密谋,不让奴才参加,据说,就是他劝说高仙芝放弃陕州等地,连函谷关都不守一守,就直接逃进潼关的,如今偏又非要奴才回朝替他送信,明明是要支开奴才这个监军,妄图蒙蔽圣人”他一边磕头一边陈诉道。
他见天子并没有吭声,知道这把柴火还加的不够,便继续说道:“奴才就不明白了,高仙芝手中明明有圣人调教出来的数千飞骑精锐,还有五千骁勇善战的西北边兵,怎么就不敢放手一搏了。说起来,奴才也是在安西出生入死打过仗的!当年高仙芝手里只有一万人就敢长驱直入,平了小勃律,怎么如今他手中有了数万大军,却不敢向前了呢……”他皮里阳秋,故意将后面的话吞了,但意思却表达得更加清楚!
这话却正碰触到了天子李隆基心中最敏感的地方,常在他身边伺候的边令诚哪能不晓得?他又继续说道:“奴才做为监军,还发现高仙芝贪得无厌,竟在国家危难之际不思上报天子,竟任意克扣士兵粮饷,贪污军费!以至于十万大军未能如期招募完成,故此他手中才只有五万来人,焉能抗击反贼?请圣人明鉴!”
“啪”!
天子李隆基将案头的一块玉石镇纸狠狠地掷在地上,摔了个粉碎。
他怒道:“是朕……是朕看错了这个无耻之徒!当年他擅自动兵,大掠石国,洗劫突骑施,就有人说他私自吞没了不少珍宝钱财。当时朕看他年轻,又常年在安西作战,劳苦功高,故此没有追究,再后来,他不计后果,孤军深入,以致怛罗斯残败,白白折了几万将士,挫动我大唐军威,朕也没有怪他!如今,他,他……竟然……!”
此时,他已在内心认定高仙芝和封常清之所以退守潼关,不仅仅是畏敌避战那么简单,两人还很有可能有更险恶的图谋,再说,如果将来各镇边帅都如这两人一般不尊圣旨,后果将不堪设想。
想到这里,他让高力士取过一柄“镇国剑”,吩咐边令诚道:“边令诚,朕命你从禁中挑选陌刀手百人,与你同赴潼关,持此剑将高仙芝、封常清二人斩首。不得有误!”
“奴才,奴才遵旨……”边令诚忙领命道,恭恭敬敬地接过宝剑。
李隆基又愤怒地补了一句:“把那张‘震天弓’给朕取回来!高仙芝他不配用!”
“诺!”
……
天子李隆基一屁股坐回他的龙椅中,有气无力的吩咐高力士道:“速传河西、陇右节度使哥舒翰觐见!”
……
潼关的上空,乌云蔽日。
当刚刚从城防前线巡视归来的高仙芝看到那具停放在草席上的尸体的时候,当真是惊愕得无以言表。
那是他的老战友,封常清!
当年纵横西域的安西节度使,大唐征剿安禄山叛军的先锋官,已身首分离,躺在哪里。地上的鲜血还没有完全凝固,有殷红的血在缓缓地渗入沙土中。
在百余位陌刀手的护卫下,监军边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