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国势>第190章 白刃科目

虽然各国的观察代表来了不少,但真正对整个演习过程表示极端关注的只有两家,一个是德国,另一就是日本。为了此次观摩,日本方面派出了强大的阵容,其中就包括我们所熟悉的荒木贞夫等人。荒木在日本士官学校曾经和蒋方震、蔡锷和张孝准等人是同届同学,当时蒋方震取得了毕业学生的第一并获天皇御赐军刀一把,蔡锷第二,荒木第三,真崎甚三郎第四,张孝准是第五(有消息称张孝准本来是第三,由于日本方面觉得前三都让中国学生夺去面子上不好看,故而临时更换,但笔者反倒以为不太可能,但日本经此事刺激后,为了防止此种尴尬局面再次出现,将中、日学生分开上课)。

荒木此时还是一个不起眼的中级军官,丝毫没有后来身居陆相的跋扈之气,对已经官至高位的几个老同学(蒋、张等人都是中将军衔)表示了相当的尊敬,张口闭口“学长”,希望打探到一些秘密消息。这次日方出行前,特意考虑到蒋、张等人的角色,而派出了一批与他们有过交往的日本军界要人。比如有他们在士官学校的教官,有前几届的学长,也有他们同届的同学(包括小矶国昭、本庄繁等一干将来赫赫有名的人物)。日本方面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扭转国防军军事教育日益转向德国的势头。蒋方震等人虽然在面子上对日方表示友好,但在心中何尝不知道日人的鬼主意,因此也是敷衍了事。对于众多高级军官,特别是知晓内幕的,无一不对中、俄冲突时日军的调动表示警惕。此次演习对日方的戒心也十分深重。特别是那些留日出身地将领(如蓝天蔚等),更是丝毫不敢大意。额外补充一句,与一般留日学生出身士官学校不同。蓝天蔚出身日本陆军大学,这在日本原本就是培养高级军官地学校。原则上不对外国学生开放,蓝天蔚算是格外的破例,而陆大学生无论在地位还是声望上都要超过士官毕业生,因此日方对蓝中将也是格外尊敬。

在汇报项目中,国防军所挑选的部队(标兵部队)很好地完成了科目要求。以射击为例。平均成绩在85环以上,有十分之一地人取得了满环,在投弹中,普遍投掷距离在50米以上,圆心误差不超过6米。50斤负重越野跑,1500米距离,全部在7分钟之内完成,最快只用了不到6分钟。

挑选部队考核结束后,接着就是随机抽查,以作为对后备部队的抽样考察。按照北疆国防军地规定,凡是在后备部队训练满9个月者,必须通过全部考核项目,否则视为不合格兵员予以淘汰。后备部队虽然不用参加合成演练和演习。但能否通过随机抽查却标志着部队的训练成效。根据大纲要求。射击成绩不能少于60环,投弹距离不少于40米。越野跑时间不得超过8分钟。让秦时竹等人欣慰的是,所抽查的部队几乎全部通过了考核,冯玉祥所在的旅(他担任副旅长,主抓新兵训练)表现最为突出,凡是兵龄在6个月以上地士兵,全部通过考核,甚至有6个优秀。秦时竹心里感叹一声:名人就是名人,真厉害!

国防军看似漫不经心的动作,实际上对日本代表团形成了很大的压力。日军由于在甲午战争中战胜了中国,在日俄战争中战胜了俄国,变得日益狂妄和骄傲,自认为远东第一精锐,看了国防军的操演后,觉得对方实力上升很快,需要加以认真关注。日本一向采用精兵战术,对单兵训练抓得很紧,有时甚至到了残酷的地步,因此特别欣赏单兵技能突出地军队。虽然对中国部队的普遍轻视不可能一夜间扭转,但刚才国防军标兵部队的考核,还是让他们大大吃惊。

荒木心细,对蒋方震悄声说:“敢问学长,贵军训练,不可谓不娴熟,但我有一点感到纳闷,请问能否赐教?”

“请讲。”

“贵军演习也好,考核也罢,都未曾见到白刃战,请问是否没有列入此次特别演习的内容?”

“这个……”蒋方震心想,你果然要问,当下却装作为难的样子,“这事说来话长……”

荒木一听有门,赶紧以谦恭的语气说:“恳请学长赐教!”

“白刃战原本是军事训练的必备科目,但由于国防军成军时间不长,训练比较缺乏,为了尽快提高战斗技能,只能择要训练。秦大帅经过考虑,认为白刃战第一训练烦琐,短期内难以提高,第二认为现在火器威力日益增加,消耗大量的时间用于拼刺刀训练,意义不大……”

“哦,是嘛,倒是我唐突了……”荒木听完后,长长出了口气,嘴角边浮现起一丝难以察觉的轻蔑笑容。

取消白刃战科目演练曾经在北疆国防军高层中引起了不小地分歧:秦时竹、陆尚荣、周羽认为随着火器威力地逐步加大,白刃战的空间日益缩小,战斗价值不大;而张绍曾等传统派认为虽然白刃战地地位日益下降,但日俄战斗中日军的表现,还是说明了白刃战有其重要意义,不能轻易取消。应该说,这是一个很难分辨对错的主张,从历史的进程发展来看,白刃战的地位确实越来越下降,但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又有一定的用武之地。

得益于历史的教训,秦时竹认为,日军的白刃战水平高超,拼杀厉害,中国部队要与其抗衡相当艰难,硬要和对方拼刺刀,是以己之短攻其之长,得不偿失。日军的白刃战水平来源于日常长时间、严格的训练,纵观整个近代陆军体系,没有哪国像日本这样重视白刃战


状态提示:第190章 白刃科目--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